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64235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0
《刘世锦:供给侧改革要着力解决转型中的结构性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供给侧改革要着力解决转型中的结构性问题刘世锦近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对此存在不同的理解和争论。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来是问题导向的。供给侧改革要改什么,要看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面临的要害问题是什么。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止处在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Z屮,背后则是结构、动力、体制政策环境的传换,由此也可以称其为“传型再平衡",即由高速增长平台上的供求平衡转向中高速平台上的供求平衡。以往长吋期支撑屮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相继出现历史需求峰值,出口的高壇长也出于国内要索成本和汇率上升而难以为继。在需求增速回落的同时,
2、供给侧相对应的重化工业也开始调整,但调整幅度远不及需求回落幅度,于是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并引发了PPI超过40个月的负增长,最新的PPI已达-5.9%,导致了中国式的结构性通缩。与增速下行压力相比,更具挑战性的工业企业利润超过一年的负增长。利润负增长非同小可,持续下去将会加大金融财政风险压力。最新数据显示,这种负增长仍在加剧。分析显示,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建材等过剩最为严重行业在PPI和利润下降中占到70%以上的份额。中国经济达到中高速增长平衡点,将会有两个“底”。一个是“需求底”。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由以往的高增长冋落到最新的月度同比负增长,
3、当房地产投资增速出负转正时,将是房地产投资乃至中国经济从需求侧來看的经济增速触底的信号。估计这个“需求底”有较大可能在明年年中左右看到。另一个是“效益底”,即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传正,并保持可持续的增长。这个“效益底”的岀现,直接取决于减产能的力度和进度。但目前来看,仍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效益底”滞后于“需求底”迟迟不能出现,经济很可能落入低效益、高风险的特殊困难时期。摆脱这种困局,首当其冲是高度重视并大力度减产能,同时解决其他领域“低效率洼地”问题。这样就涉及到需求侧政策的局限性。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所谓“三驾马车”是对需求
4、侧消费、投资、出口活动的通俗描述。有人以为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否定“三驾马车”。这种看法会导致误解,而且低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解决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转型期结构性问题,需求侧政策并非不可用,而是不能只靠需求侧政策,也难以将其作为重点。例如,对一个时期以来的通货紧缩现彖,主张放松货币的声音很大。从成因看,中国目前的通缩与某些西方国家曾经出现的通缩全然不同,不是由于流动性不足,而是源于增长阶段转换期的结构性严重过剩。对此类通缩,仅是放松货币不人口J能冇效,这正是近些年连续降准降息、过剩问题冇增无减的原因所在。在增长阶段转换的大背景卜•,需求侧的刺激政策
5、主耍是防止短期内增速卜滑过快,而不可能通过刺激政策使过剩产能不再过剩。这个“度”过了,所刺激起来的很可能是短期内无现金流和经济效益、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难以确定的低效或无效投资。另一个同样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注意力放在需求侧刺激上,很可能错过减产能、实现转型再平衡的有利时机。在这种情景下,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显而易见了。供给侧改革也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排除宏观政策的必要调整,比如采取供给学派所强调的减税等措施,但重点还是在微观层面,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开放耍素市场,打通耍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具体地说,优
6、先和重点的改革领域包括如下几项。第一,对减产能要采取果断管用办法,在一定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理想办法是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挤出过剩产能,但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尤其对国企占主导地位的重化工业领域,市场机制作用冇限。可考虑出国家层面确定减产能总量,按现有产能将减产配额分配到各地,同时允许配额交易,这样优势企业可以不减,述可以去买劣势金业配额。同时在解决“人”和“债”问题岀台得力政策,如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入社保基金,解决职工安置问题;对相关银行坏账允许核销等。同吋要推动优势金业主导的市场化的兼并重组。第二,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准入,既要“放
7、小”,更要“放大”,在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的领域,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引入新的投资者,鼓励和加强竞争。冇的领域,表面上看投资己经不少了,如果放宽准入,还有降低成本、提供效率的很大空间。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那些能够真正提高效率的投资。第三,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中国城市化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但重点不在现有的大城市,而在大城市Z间。耍把以往孤岛型城市转变为网络型城市,进一步拓展城市带、城市圈,在大城市Z间带动大量小城镇发展,推动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动人口居住和产业布局的再配置,由
8、此将可引出可观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机会。农民要进城,城里的人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