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33285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经济转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经济转型分析【摘要】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开始降速,虽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央将这种形势概括为经济新常态,也开始借此契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力求改变过去凭借低劳动成本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转而寻求通过创新驱动提高生产率,带动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之欲出。本文首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及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最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
2、济转型发展作出展望。中国3/vie 【关键词】供给侧管理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开始降速,虽然我国�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步入新常态。仔细分析,可以洞察我国经济增长近年来发生的内在变化,经济新常态比较好地归纳了这种变化: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现阶段,以结构性产能过剩为特征的“供给失灵”是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显著下降,表面上的原因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的
3、“供给失灵”。一方面,以钢铁为代表的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居民的有效需求受供给侧制约不能得到满足,国内消费和国内生产之间的脱节现象日益明显。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助力需求端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化解过剩产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这都是相对于需求端而言的。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脱离对需求端的认识,既不能忽视需求侧的现实需求,还要满足需求端的变化,更要通过创新引领主动调整供给端达到引领需求端的目标,形成“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 第三,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
4、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劳动力基数在相应减少,这直接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降低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出了其合理的利用范围,我们必须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人与自然的必然选择,由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概而言之,就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资源、土地等要素价格的上扬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和高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亟须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可以说,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5、“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需要充分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大致可以归纳为“加、减、乘、除”。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加法”,其核心目标就是转变以往以出口和投资需求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扩大消费需求,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化解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的“供给失灵”问题,使供给与需求协调平衡。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减法”,即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压缩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
6、同时,从制度改革层面,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激发其经营活力。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乘法”,即通过鼓励创新,使其发挥对经济拉动的乘数效应,通过培养引进创新人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挥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在经济中的作用,构筑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除法”即以科学宏观调控体系为基础,排除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如去除财政和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同时,也包含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减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等制度性问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
7、要求。 三、影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分析 经济理论认为,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主要有五个: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国际经验表明,各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前,前三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容易地生成和体现出来,而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后两项的贡献更大,并且极其关键,所以我国后续经济增长动力的构建,应由五大要素动力源合乎规律的优化重构而成的混合动力体系来推动。 第一,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我国人口总量世界第一,但是,据学界测算,在2011年前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2012年后社会劳动适龄人口规模每
8、年净减少数百万人,以低廉劳动“无限供给”为特征的劳动适龄人口充裕状况对于我国经济的贡献和支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