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48678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1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比和比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比和比例的复习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4页“比和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弄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2、进一步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及掌握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来复习
2、比和比例(板书课题: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关于比和比例,我们研究过哪些内容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进行梳理。二、合作交流,整理知识:1、回忆知识,小组活动,梳理知识.要求:a、4人小组合作,共同回忆比和比例的知识;b、尽可能地有条理地分类进行整理;c、把整理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d、时间为5分钟。学生分小组合作整理。2、汇报交流。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方法都不错,整理得很认真,那么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再来一起整理一下好吗?(师生共同整理比和比例)
3、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84页,完成下列表格。 比比例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20 : 9 = 5/4前项 后项 比值25:20 =20:16内 项外 项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基本性质的作用用来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或用来解比例教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比和比例的区别。我们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3、区别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根据比
4、值的意义用除法,化简比则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而化简比是一个比,它的前后项是最大公约数为1的两个整数,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 求比值:4:8=4÷8=0.5(1/2)化简比:4:8=1:2或(1/2) 0.15:0.75 = 7/6或2︰3 4、如何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5、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请填写下表,再说说他们的区别。联系(相当于)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一种
5、关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种数师: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与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为:a:b=a÷b=a/b(b不等于0)6、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你知道了什么?(先让学生说出意义)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6、联系区别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一种量增加(减少),另一种量也跟着增加(减少)。关系式:y/x=k(一定)反比例关系一种量增加(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减少(增加)。关系式:xy=k(一定)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心中有数。(1)、把5克的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2)、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甲数:乙数=():()(3)、如果A×3=B×5,那么A:B=():()2、判断下面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说明理由。(1)、《小学生作文》的单价
7、一定,订阅的费用与订阅的数量。(2)、书的总页数一定,未读的页数与已读的页数。(3)、一个人的身高与他的年龄(4)、三角形的面积以一定,它的底与高。(5)、日产量一定,生产总量和完成天数。3、慎重选择。(1)、5:7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3后,比值是()A、15:21B、5:7C、5/7(2)、4:5能够和()组成比例。A、5:4B、1/4:3/4C、2/5:1/24、火眼金睛。4、求比值6︰34︰2/55、解比例:0.8︰4=X︰80.4︰X=1.2︰236/X=54/3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
8、知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同学们要多交流,相互学习。五、独立完成基础训练练习十七板书整理与复习——比和比例1、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⑴区别求比值和化简比⑵解比例2、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4、巩固与练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