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论语》选读句段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复习《论语》选读句段评析一、为政以德21子曰:"为政以德⑴,譬如北辰⑵,居其所⑶而众星共⑷之。"【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2-3子曰:"道⑴之以政,齐⑵之以刑,民免⑶而无耻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评析】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
2、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13-9子适卫,冉有仆⑴。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⑵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评析】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o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2-7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3、,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⑵,不敬,何以别乎?"【注释】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评析】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因为此说比较妥贴。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评析】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
4、。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1-5子曰:〃道⑴干乘之国(2),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评析】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
5、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161季氏将伐颛臾⑴。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⑵于颛臾。"孑L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
6、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G),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孑L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兜(7)出于神(8),龟玉毁于犊(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孑L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7、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评析】这一章又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此外,这一章里孔子还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o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这是应该指出的。11-17季氏富于周公⑴,而求也为之聚敛⑵而附益⑶之。子日:〃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4
8、)可也。"【评析】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