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75189
大小:14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05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复习一、为政以德文化思想正确理解孔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孔了认为,战争、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拯救道徳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人根木。孔子提出了“均无贫”的思想,这与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有木质的区别。孔子的“均无贫”是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才盾的主张;而“均贫富”则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它的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练习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r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一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主
2、张?这种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观?(2分)(2)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种主张?(2分)参考答案:(1)孔了主张通过道徳、礼教来引导百姓,提高百姓的道徳修养,让百姓内心有强烈的道徳感和羞耻心。这是人道主义思想观的体现。(2)这个主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办法是要使人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但是,在一定情景下,辅Z以法制也是必要的,对某些人,仅用道德、礼教也不起作用,这时就必须辅之以法制。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但他的主张
3、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为政以德》)答案要点:在历史进步与道德堕落的二律背反中,孔了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作为评价社会的价值准则。从现象上来看,孔了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他的真正目的是追求建立道徳至上的理想社会。在孔了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3、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请阅读后完成题目。(4分)《论语》选段: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名家评点: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四书集注》)朱子曰:“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4、又曰:“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论语集注》)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论语集注》)请联系名家点评,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儒家学说怎样的治国思想?答案要点:治政耍以徳为首,以徳治政首先耍言正。以徳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以徳治政/能凝聚人心。4、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材料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7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f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
5、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国思想?(1分)(2)你怎么看待孔子的德政主张?参考答案:(1)(1分)季康子:以法治国(法治)。孔子:以徳治国(徳治)。(2)(3分)赞同。治政要以徳为首,以徳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以徳治政才能凝聚人心。统治者是老百姓效仿和学习的对象,老百姓是被统治者影响和化育的对象。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成为老百姓的道徳模范,并且还要主动用自己的徳行来引导、教冇、感化老百姓,改造思想,移风易俗,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徳风尚,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获取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6、二、克己复礼文化思想明白“仁”与“礼”的关系。孔了认为“礼”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内核就是“仁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用“孝悌”把“仁”和“礼”统一起來。孔了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Z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在“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了了和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恭爱、博爱。练习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曰7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7必也正名乎r子路曰r有是哉,子之迂也
7、!奚其正?"子曰r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1)根据子路的话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1分)(2)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3分)参考答案(1)了路对孔了的冋答不苟同,并且说孔了的观点何其迂腐,表现了他肓•率、淳朴的性格。(2)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朋坏,当时的社会现实(实)已不符合西周的制度(名)。孔子认为这些“实”
8、的变化是不应该的,“名”和“实”混乱,社会就会引起混乱,礼乐就不能复兴,因此,他要用“名”(周礼的规定)去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实”,“正名”,实际上是解决治国的指导思想问题。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