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28126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3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张玉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审美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统一的特殊实践活动,审美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审美教育越来越显示其造就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的作用。语文是小学教材中美育因素极为丰富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学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一些急功近利的传统教学
2、方式造成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很多孩子成了审美教育的低能儿,为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全面发展,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语文教育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过程,其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一)发掘教材中美的原素语文教材大多是由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被誉为“语言的图画”、“生活的教科书”,是“真”与“善”相结合的美的世界,它远远超越了学生直接经验的生活圈。在教学中,要极力挖掘教材中美的原素,引导学生认识美的本质,优化学生的审美观。如《可爱的草塘》,一位学生
3、问:课文中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我觉得不正确,咱们国家那么多名胜古迹,比北大荒好的不是有的是吗?我没有正面道出答案,而是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一位学生说:“小丽是北大荒人,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感情特深,当然会认为那儿最好了。俗话说月是家乡的圆,水是家乡的甜,我认为美除了自然美外,还有情感美。”可见,学生已从课文的美育因素和审美中获得了新的审美感受。(-)运用美的方法再现美美总是以美的感性形式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并不是事物的具体感性形象而是词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
4、用各种要素,融进自己的认识、感悟和评价,再现教学内容的同时,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只有借助于丰富的美的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或挂图、插图、绘画等,设置美的情境,使无声的文字教材与音、色、像相互配合,力求使语文教育内容美和形式美相统一,让学生在语文教育真善美的王国里“探幽揽胜,自由翱翔”。在教学《草原》一文时,上课前,我便在教室前方出示了一幅草原风光图,上课伊始,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那广阔无边、蓝天绿野的大草原,导入:“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草原美丽迷人
5、的风光。”这样以美的氛围导入,一下子就能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三)引导学生感受美现行语文教材的选编,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几乎篇篇的内容和形式都蕴含着丰厚的审美因素。从形式说,有变化多端的结构美,异彩纷呈的语言美,平仄相对的咅韵和谐美等;从内容说,有自然美、崇高美、智慧美、哲理美等。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呢?(1)启发想象,感受美的境界课文中的优秀诗歌和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在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想象置身于美好境界中。如教学《暮江吟》时,可启发学生充分想象
6、:夕阳的余辉铺展在水面上,显得一片火红,还有一半江面照射不到阳光,显得一片碧绿。这种红绿相映的流水是傍晚江上奇特而又瑰丽的景象。深秋夜的江边雾浓,洒在树叶上、草从中,在月光映照下,晶莹光亮,如同颗颗珍珠。这如弓的月儿,珍珠般的露珠,在江水的衬托下是多么美妙。这种宁静、柔和、清新优美的景色让人陶醉。学生通过想象,仿佛置身于美景中。(2)感情朗读,感受美的内容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词发”,我们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在教学中,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能使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心田,诱发学
7、生情感的波澜,感受美的内容。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文中“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句话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着葡萄沟的美丽。这样学牛在细细的听读中能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3)比较分析,感受美的语言有的文章用词造句匠心独具,即使是非常普通的词语用在具体的语境中都有很强的表现力,对这类词语,可引导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去领会其中的奥妙。如《燕子》一文中“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句中用的为什么是“几痕”而不用“几根
8、”,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品味出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达到语文教学的0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按照美的规律运作起来,将会更增加其形象性和生动性,更有效地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