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克己复礼2》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克己复礼》1、孔子坚守拯救“仁”与“礼”的人格的魅力2、克己复礼背后的孔子的忧患意识与悲壮3、孔子生命中的乌托邦与其悲剧的必然性教学设想1、把13则文章的内涵贯穿起来思考,以孔子坚守“仁”、“周礼”的意义与悲剧的角度,以语言为切入,引领学生体味语言背后的作为人的孔子的魅力与悲壮,层层深入展开。2、课文1-3以克己复礼为核心凸现孔子对仁与礼的追求。4-7拯救者孔子悲剧与魅力。8-11卫道士对孝悌的护卫的无奈。12-13困惑的孔子对仁对礼的再次思索,照应总结全文。思考学习重点“克己复礼”背后站立着一
2、个怎样的孔子?半部《论语》治天下—宋.赵普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丘,东南西北之人。《汉书》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只有孔子端坐在正房里,子路、子贡、颜回……他们面对凄厉的雷电骤雨,并不畏惧躲避,并不退缩奔逃,而是凛然地去迎接狂风暴雨。——日本井上靖《孔子》自读这十三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章的内容。克己欲议孝悌叹觚异仁梦周公从周礼说礼征答齐公斥季氏
3、明孝道正名分评守丧问礼乐求人仁礼禮克己复礼,为仁祭祀宗教艺术文化道德纲常人本人性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矣.(《左传》)生命个体情感欲望.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人常常会不能自已.孟轲:一曰人,二曰心.孔丘: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是人的伦理修养.规范秩序孔子为什么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孔子所处的时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当时社会现实(实)已不符合西周的制度(名)。孔子认为这些“实”的变化是不应该的,他要用“名”(周礼的规定)去纠正已经改变或
4、正在改变的“实”。社会的混乱是由“名”“实”混乱引起的,解决“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治国的指导思想问题。所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言之必可行也。”那么,正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的情况也同样应该反对。而宋儒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则把君臣父子关系片面化与绝对化,即只讲臣子的义务,而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
5、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黄河上再不见神龙负图出现,洛水上再不见神龟负洛书出现,我也就快要完啦!”指时代不再清明,国无圣君)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史记·孔子世家》)评:孔子在悲绝时也很迷茫无奈,人生更充满悲怆味,然他还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难怪司马迁赞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谓至圣矣!”并把他作为自己的精神源泉。55岁带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四处
6、传道,从卫去陈,在匡被人关了五天差点被误杀,在宋被人围困。逃离后他坦然对弟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其如予何?”评:体现了一种悲壮与自信,在礼崩乐坏的时势中,有一种复礼之信念。动荡中的悲剧者忧道者,于乱世中独行我们面前站着这样一个孔子:困顿不遇的悲剧人物,在礼崩乐坏的时势里忙忙碌碌四处奔走,悕悕惶惶到处撞壁,兢兢业业克己复礼;他的身上既有平民的质朴,又有圣人的高贵,更有思想者的博大;他的一生都在坎坷周流,为人的失落而迷茫,拯救,惊恐,疾痛,哀叹
7、,其悲壮角色在这里,他的伟大也在其中。他是文明之源,他不折不扰终生致力于让“人”成为一个仁者、好人。克己欲议孝悌叹觚异礼仁梦周公从周礼说礼征答齐公儒文化儒道统斥季氏明孝道正名分孔子克己复礼忧患悲悯的生命轨迹评守丧问礼乐求人仁人我越来越感到我们的今天的无知、轻狂和野蛮,孔孟开辟的文明源头被阻断了,人的精神的栖居地正在逐渐消失。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沉痛、仁爱和悲怆来感应孔子这样的生命。“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今儒梁漱溟如是说。孔子在“克己复礼”中蕴涵“立人”“达人”思想,应该会给我们一些精神激扬,因为人好了,一切
8、都会好起来。孔子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门外。或人谓子贡曰:“东门外有一焉,……累然如丧家之狗。子贡以告,孔子欣然而叹曰:形状末也,如丧家之狗,然乎哉!然乎哉!——《孔子家语.困誓》
显示全部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