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03880
大小:19.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30
《【教学设计】《寓言二则》(语文北师大三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成都华阳实验小学卿华玉教材分析《寓言二则》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主题课文,寓言是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
2、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生字词。【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前准备1、教师
3、:PPT;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你知道什么事寓言吗?课前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吧!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它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小故事里,给人以启示。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有趣的寓言故事。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学生对什么是寓言了解得不是很到位,只有了解了寓言之后才能很轻松的找出寓言故事包涵的寓意。二、学习《掩耳盗铃》1、欣赏一段动画片,这个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掩耳盗铃》。2、什么叫“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3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字音。寓言盗窃丁零捂住伸手铃铛掩住碰撞发觉偷盗4、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你能用“只要……就……”这组关联词说一句话吗?5、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他想:“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6、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7、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三、学习《滥竽充数》1、欣赏一段动画片,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
5、学的寓言《滥竽充数》。2、“竽”是什么?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3、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字音。打鼓承认改正打鼓待遇捂着溜走偷盗装腔作势腮帮子寓言继承一个挨着一个4、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滥竽充数”成语的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5、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你愿意来扮演南国先生吗?6、读课文,思考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②南
6、郭先生很会装腔作势。7、读课文,思考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①齐湣王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8、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9、小练笔南郭先生逃走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你续写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设计意图】分析文本时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分别学习两则寓言,寓言本身很好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体会寓意时可能会抓不住重点,所以借助了两段小视频帮
7、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后小练笔既增加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