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沉淀溶解平衡》习题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沉淀溶解平衡》习题课堂演练1.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s)===Ca2+(aq)+2OH-(aq)。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A.Na2S溶液 B.AlCl3溶液C.NaOH溶液 D.CaCl2溶液解析:加入Na2S溶液,由于S2-水解呈碱性,使OH-浓度增大,不利于Ca(OH)2减少,故A错误;加入AlCl3溶液,由于Al3++3OH-===Al(OH)3↓,实现沉淀的转化,有利于Ca(OH)2减少,故B正确;加入NaOH溶液,溶液中OH-浓度增大,不利于Ca
2、(OH)2减少,故C错误;加入CaCl2溶液,溶液中Ca2+浓度增大,不利于Ca(OH)2减少,故D错误。答案:B2.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然后硫酸铜与ZnS、PbS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更难溶的CuS解
3、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是溶解度大的物质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PbS能转化为CuS,所以CuS的溶解度小于PbS的溶解度,故A项错误;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铜蓝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所以能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故B项错误;硫化锌难溶于水,所以要写化学式,不能写离子,故C项错误;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所以存在氧化还原反应;CuSO4与ZnS反应生成硫化铜和硫酸锌是复分解反应,故D项正确。答案:D3.(2013·北京卷)实验:①0.1mol
4、·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滤液b中不含有Ag+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解析:根据浊液a中含有AgCl,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故A项正
5、确;滤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也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即存在Ag+,故B项错;向AgCl中滴加0.1mol·L-1KI溶液,白色AgCl沉淀变为黄色AgI沉淀,故C项正确;实验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故D项正确。答案:B4.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时,Mg(
6、OH)2固体在20mL0.01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0.01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小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解析:A项中,Mg(OH)2的溶度积较小,其电离出的Mg2+浓度也要小一些,故A项错;B项中,NH可以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离子,从而促使Mg(OH)2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Mg2+)增大,故B项正确;C项中,Ksp仅与温度有关,故C项错;D项中,由于MgF2的溶度积也比较小,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NaF溶液后
7、,由于F-浓度较大,所以可以生成MgF2沉淀,故D项不正确。答案:B5.已知氨水与醋酸的电离程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铵溶液呈碱性。现向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溶解。甲同学的解释是:Mg(OH)2(s)===Mg2+(aq)+2OH-(aq)①NH+H2O===NH3·H2O+H+②由于NH水解呈酸性,H+与OH-反应生成水,导致反应①平衡右移,沉淀溶解;乙同学的解释是:Mg(OH)2(s)===Mg2+(aq)+2OH-(aq)①NH+OH-===NH3·H2O②由于NH4Cl
8、电离出的NH与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导致反应①的平衡右移,Mg(OH)2沉淀溶解。(1)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只有一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