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07561
大小:661.4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07
《从海水中提取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海水中提取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1、取样:3g干海带,刷掉表面的附着物(不要用水洗,有I-),将海带剪碎(便于灰化),用酒精润湿(便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2、灼烧灰化海带变成黑色粉末或小颗粒,后期产生大量白烟将海带中的碘离子转化为可溶于水的无机碘化物海带灰30ml蒸馏水煮沸、冷却3、溶解过滤使灰分中的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4、氧化1ml新制氯水,或者1ml硫酸+5mlH2O2溶液变成棕黄色2I-+Cl2=2Cl-+I22I-+H2O2+2H+=I2+2H2O5、检验:加淀粉变蓝色淀粉遇碘显蓝色2mlCCl46、萃取、分液溶液分两层,上层近无色
2、,下层紫红色;下层液体送下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倒出。萃取剂的条件:1、萃取剂与水不互溶、不反应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更大打开活塞,液体不能顺利流下原因:玻璃塞未打开,或塞上凹槽未对准漏斗上的小孔,而使漏斗内外空气不想通7、蒸馏分离得I218一、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实验(一) 碘含量的测定取的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海带浸取原液至滴定池,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含量。测的的电动势反映溶液中的变化,部分数据如下表:实验(二) 碘的制取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已知:请回答:(1)实验(一)中的仪器名称:仪器A
3、 ,仪器B 。(2)①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滴定曲线:18②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溶液的体积为 ,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 。(3)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控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D.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④实验(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4)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18二、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
4、____周期,_________族。(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为什么(3)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溴出口温度为何要控制在80—900C。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分离时液溴从分离器的_
5、____(填“上口”或“下口”)排出。(6)为什么不直接用含溴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要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___ 。18三、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2)将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的产品有、_____、_____、或、_____。(3)步骤Ⅰ中已获得,步骤Ⅱ中又将还原为,其目的为
6、_____。(4)步骤Ⅱ用水溶液吸收,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设计了如下装置简图:请你参与分析讨论: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_____。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_____。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____。④C中液体产生颜色为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
7、残留的少量,可向其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_____。18四、制备KNO3晶体的实质是利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对KNO3和NaCl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记录:查阅资料:文献中查得,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S/g)如下表:NaNO3KNO3NaClKCl10°C80.520.935.731.0100°C17524639.156.6实验方案:Ⅰ、溶解:称取29.8gKCl和40.0gNaNO3放入250mL烧杯中,再加入70.0g蒸馏水,加热并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Ⅱ、蒸发结晶:继续加热和搅拌,将溶液蒸发浓缩.在100°
8、C时蒸发掉50.0g水,维持该温度,在保温漏斗(如图1所示)中趁热过滤析出的晶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