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97103
大小:3.30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7-06
《《长亭送别》曲词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亭送别》曲词鉴赏元曲和元杂剧介绍元曲基础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的风格清李调元《雨村曲话》:“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唐诗风格多样,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其大多为文人吟哦而非供演唱。宋词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学新形式。元曲是元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曲中特有的民间文学的通俗性、口语化,以及北方民歌中所表现的直率爽朗的精神与质朴自然的情致,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元曲基础知识:元曲的分类和特点散
2、曲元代的新体诗(清唱)小令(单曲)套数(散套)杂剧元代的歌剧(演出)由小令和套数通过其他戏剧因素组合而成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幕)演一完整的故事【“楔子”】元杂剧的角色有末(男角)、旦(女角)、净(大花脸)、丑(小花脸)元杂剧的构成由唱(曲调)、科(动作)、白(念词)三部分构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曲调”抒情强烈,起喧染和贯穿作用。“宾白”含对白和独白。“宾白”具叙事性,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作用重大。剧本还规定了角色的动作表情,“称范”或“介”及舞台效果。元曲基础知识:元曲的分类和特点宫调(乐调)表示音调的高低
3、强弱共9种,如《正宫》曲牌(曲谱)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声韵共400余,如《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宫调:①正宫-惆怅、②黄钟宫-缠绵、③仙吕宫-清新、④中吕宫-跌宕、⑤南吕高-感叹、⑥双调-健朗、⑦商调-凄惶、⑧越调-谐趣、⑨大石调-蕴藉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元杂剧一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四折)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五折)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四折)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四折)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四折)课文〈长亭送别〉选自第四本第三折山西临汾魏村牛王庙元代戏台山西翼城曹公村四圣宫元代戏台山西石楼县圣
4、母庙元代戏台山西洪洞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摹本)台上前排5人是演员,能分出末、旦、净、丑行当,后排5人为乐师,幕后一名演员正在观看演出实况。山西稷山金墓出土元杂剧砖雕河南省焦作市西冯封村元墓出土元杂剧陶俑王叔晖和她的《西厢记》连环画王叔晖和她的《西厢记》连环画王叔晖(1912—1985)是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绘画,1927年辍学,自学绘画,1928年加入由金城发起创办的“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后以卖画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并为北京画院画师。期间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王叔晖擅长工笔人物画、连环画,尤精仕女画,创作的以古
5、典题材为主。她善于继承中国画线描的优秀传统,并吸收西画的透视解剖法,用笔精细,人物造型准确,形态逼真,细节刻画细致入微,线条犀利,设色考究,艳丽典雅。她所塑造的仕女形象美而不媚,清秀生动,保持了唐宋以来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优良传统。王叔晖工笔人物画欣赏1996年《夜宴图》北京嘉德国际拍卖会以24200元成交1996年《倚石沐春风成扇》(19.5×55cm)北京翰海拍卖会以13200元成交2002年《柳荫赏荷》扇面朵云轩拍卖以1000元拍卖2004年《红楼梦人物》四条屏(47×29.5cm)北京翰海拍卖会以68000元成交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行情王叔晖《西厢记》“听琴”欣赏《西厢记》连环
6、画20世纪60年代初,她的连环画《西厢记》获第一届连环画创作一等奖。1983年第1期《中国画报》将16幅本的工笔连环画《西厢记》全部刊出。 专家评价这套《西厢记》连环画的特点是:人物形神生动,环境充满诗情画意,色彩典雅端丽,线条流畅刚劲。专家评价说:“她的《西厢记》运用极其娴熟的传统技法,细腻而生动地刻划了人物的形象,称得起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是可以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名剧百世并传的。……中国连环画史将永远记载她的创辟之功和这部代表作品。”连环画《西厢记·长亭送别》欣赏连环画《西厢记·长亭送别》欣赏连环画《西厢记·长亭送别》欣赏连环画《西厢记·长亭送别》欣赏连环画《西厢记
7、·长亭送别》欣赏连环画《西厢记·长亭送别》欣赏连环画《西厢记·长亭送别》欣赏连环画《西厢记·长亭送别》欣赏《长亭送别》曲词鉴赏《长亭送别》主题(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