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26608
大小:2.73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6-10
《《长亭送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长亭送别——王实甫《西厢记》之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艺伎为伍,是位不得志的落泊文人。编撰杂剧13种,只有《西厢记》、《破窑记》与《丽春堂》传世。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西厢记》故事来源:唐.元稹《莺莺传》(《会真记》)金.董解元《西厢
2、记诸宫调》元.王实甫《西厢记》《西厢记》的故事题材取自公元九世纪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四百年左右的时候,即金代章宗时,说唱家董解元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后人习惯称之为《董西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也有人称作《王西厢》)的基础。张生到普救寺游玩,巧遇姨母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寺,值当地驻军将领去世,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较多,颇见惶骇。张生与蒲将有交情,设法护卫,使崔家幸免于难。崔氏酬谢设宴,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迷上莺莺。张生私求莺莺的婢女红娘,为他献策。张生写了《春词》两首,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
3、则写了引用《明月三五夜》作答(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墙赴约到了莺莺所住的西厢房。不料莺莺“端服严容”将张生训了一通。张生绝望之余,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醒,原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张、崔二人经常“朝隐而出,暮隐而入”,直到张生到长安赴考,终于诀别。张生科举未中,留在长安,曾寄信莺莺。莺莺回信凄婉,并捎来玉环、青丝等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发了一通议论,认为女色是祸水,自称“予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为自己抛弃莺莺造舆论,朋友也都说张生“善于补过”。一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
4、娶。《莺莺传》故事梗概《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莺莺受张生引诱失身的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这一改变,赋予崔、张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董解元把轻薄文人张生改变为用情专一的青年;把深受封建礼教压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加上对正面人物如红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人物如郑恒、孙飞虎、老夫人等的刻画,初步完成了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改造。《董西厢》《王西厢》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
5、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 本课所选这折,明人题为“长亭送别”。传说王实甫写到此折“碧云天,黄花地”处时,因伤心过度,呕血而亡,此事查无实据,但却表现了此折崇高的艺术欣赏性。《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该剧共5本21折。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
6、范作品。课文选自第四本第三折。此前情节大致是这样的:经过多次心灵沟通,莺莺终于大胆地与张生私下里结为夫妻,而代表传统礼教权威的崔老夫人知道后十分恼怒,幸得红娘运用智慧和辩才将其折服,迫使其不得不承认了既成事实。但老夫人不甘心就范,又强令张生“明日千里上朝取名去”。戏曲常识1、什么叫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美术、武术、杂技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为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中曲词
7、的说白)等;科介: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也叫“科范”简称“科”。2、杂剧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3、杂剧角色分类:末、旦、净(花脸)、杂(丑)四大类末:分为正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旦:分为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净:分为副净、二净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邦老(盗匪)等。中国四大名剧中国四大悲剧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