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ID:43375705

大小:747.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10-08

《长亭送别》_第1页
《长亭送别》_第2页
《长亭送别》_第3页
《长亭送别》_第4页
《长亭送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21/9/91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2元杂剧简介结构:元杂剧基本是四折一楔子。一折戏相当于今天的一幕,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开头或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不能放在末尾。王实甫突破元杂剧每剧4折的体例,全剧共分5本21折。3元杂剧简介三要素——曲词、说白、科介。曲词:核心部分。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四折之中宫

2、调的变换,同剧情变化相对应。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主唱;正旦所唱为“旦本”,正末所唱为“末本”。说白: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为宾,所以称为“宾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有“曲白相生”的说法。科介:简称“科”,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4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著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等剧作,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典雅,艺术风格人称“花间美人”。《西厢记》:元杂剧“压卷”之作。新杂剧,旧传奇

3、,《西厢记》天下夺魁!5唐德宗贞元末年,约公元802一804年之间,名诗人元稹(唐德宗贞元末年,约公元802一804年之间,字微之)写了传奇小说《莺莺传》,说的便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故事中的张生,有诗人元稹自己的影子,同时代人杨巨源也写过《崔娘诗》,李公垂写过《莺莺歌》。2021/9/96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长亭送别2021/9/97理清剧情结构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

4、”——“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2021/9/98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2021/9/99请同学们欣赏、品评自己最喜欢的曲词。端正好滚

5、绣球叨叨令《朝天子》等一煞收尾夸张结尾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她心中,霜林是为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夸张地表现了她无限感伤的心境。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自然融入了凝重的离愁;一个“泪”字,使全篇景物都闪耀着别离的泪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思考: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紧西风紧,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的离去紧紧地揪着醉 霜林象喝了酒一样红,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泪 一路离别泪,一路离别情2021/9/912.“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

6、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2021/9/913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归纳:曲词鉴赏一般从意象、意境、人物情感、炼字等几方面进行。情景交融2021/9/914这段曲词借途中之景,传莺莺之情。由情及景,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

7、滚绣球2021/9/915清人金圣叹对其中的“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有这样的分析:“若又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则中间乃自隔绝,不得多做相守也。即马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车儿快快随,亦不成其为相守也。必也,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者

8、,“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最早见于《诗经》,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2021/9/917本曲采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还用了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莺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