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

ID:39486481

大小:2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4

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  摘要:以南京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研究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认知,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对非遗的情况知之甚少,不能正确意识到目前非遗发展的状况,这些认知误区严重阻碍了非遗的发展。为此,建议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三者相互配合促进非遗文化宣传,大力培养非遗专业化的传承人并对非遗适度商业化。  关键词:非遗;传承;创新;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121-03  一、研究背景  快节奏快消费时代大背景下,物质财富急剧增长,精神文化明显缺失。我国这一情况尤为

2、显著。国家经济高度发展,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逐渐被人淡忘,政府亟需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  如今,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1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项。2017年两会期间,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李延声在会上提案:“将保护非遗文化提升到民族文化自信来认识。”保护非遗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这些年,政府和人民逐渐意识到非遗的重大意义,对非遗的保护抢救工

3、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就我国非遗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讲,十分令人堪忧,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非遗传承后继无人  继承人凋零是非遗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中指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非常紧缺。老一辈相继逝去,而当下年轻人大都不愿从事非遗相关工作,一是薪酬不高难以糊口,二是手艺难学考验耐性,也因此新一辈后继无人,才造成了非遗如今尴尬的局面。  (二)地方保护机制欠缺  非遗扎根于民间,代表着全国各地的地域特色,需要因地制宜的保护,地方政府在这样的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偏远地区,往往“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

4、传承”,很多都是走流程过形式而已,究其原因是缺少专项资金的支持。  (三)法律保护存在缺失  不少民间文学被人恶意篡改,成了活跃在舞台上娱乐大众的笑料,由此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容易给人们造成误导。但是这种情况依然屡禁不止,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措施?砑右怨苤疲?这也凸显了非遗缺少法律支撑的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回顾国内已有的关于非遗传承和创新方面的研究,不难发现当下研究地方性非遗项目保护和非遗产业化的文章居多。本文选择面向南京大学生群体针对南京非遗项目传承与创新方面做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  一方面,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

5、十分丰盛,比如云锦、剪纸、金陵刺绣、秦淮灯彩等等不胜枚举。目前,南京已列入国家、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45项,但不少非遗项目都面临着公众知晓率低、推广局限、传承人“断档”的局面。在南京市省级以上75个项目中,仅有20个项目建立传承保护基地,传承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缺乏,造成个别非遗项目已经消失或正面临消失的危险。针对这些问题,南京市政府去年已经通过立法来加强保护,同时开展了“非遗走进高校”系列活动,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开设非遗专业、设立传承班。  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6、在这个群体中普及非遗的相关知识,不管是对未来非遗的发展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显得意义非凡。可惜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对非遗知之甚少漠不关心,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其次,对于以后非遗的发展,传承和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做好协调。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传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传统非遗的特色,才会更易成功。可见,传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最可取。  本文着重关注以下几个研究问题:大学生对非遗的发展认知,非遗传统和非遗商业化的辩证关系和非遗创新带来的经济价值。  三

7、、研究方法及研究发现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抽样研究方法,关注南京大学生群体对非遗目前发展的看法,在南京的栖霞、鼓楼和浦口三个区域的7所高校里对104位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女比例约为3:7。辅以走访了几位南京非遗大师的个案研究法,收集研究数据。  在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归纳的基础上,挖掘到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对于非遗发展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从中也折射出相关问题。  (一)大学生对于非遗发展状况持乐观态度,极少意识到非遗濒临绝境的危险  据调查结果显示,53.85%的大学生认为南京市政府对非遗的保护情况较好,34.62%的人认为保护一般,真正为非遗前

8、景感到担忧的大学生只有2人。而据我们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发现,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认知的研究  摘要:以南京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研究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认知,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对非遗的情况知之甚少,不能正确意识到目前非遗发展的状况,这些认知误区严重阻碍了非遗的发展。为此,建议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三者相互配合促进非遗文化宣传,大力培养非遗专业化的传承人并对非遗适度商业化。  关键词:非遗;传承;创新;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121-03  一、研究背景  快节奏快消费时代大背景下,物质财富急剧增长,精神文化明显缺失。我国这一情况尤为

2、显著。国家经济高度发展,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逐渐被人淡忘,政府亟需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  如今,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1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项。2017年两会期间,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李延声在会上提案:“将保护非遗文化提升到民族文化自信来认识。”保护非遗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这些年,政府和人民逐渐意识到非遗的重大意义,对非遗的保护抢救工

3、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就我国非遗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讲,十分令人堪忧,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非遗传承后继无人  继承人凋零是非遗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中指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非常紧缺。老一辈相继逝去,而当下年轻人大都不愿从事非遗相关工作,一是薪酬不高难以糊口,二是手艺难学考验耐性,也因此新一辈后继无人,才造成了非遗如今尴尬的局面。  (二)地方保护机制欠缺  非遗扎根于民间,代表着全国各地的地域特色,需要因地制宜的保护,地方政府在这样的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偏远地区,往往“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

4、传承”,很多都是走流程过形式而已,究其原因是缺少专项资金的支持。  (三)法律保护存在缺失  不少民间文学被人恶意篡改,成了活跃在舞台上娱乐大众的笑料,由此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容易给人们造成误导。但是这种情况依然屡禁不止,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措施?砑右怨苤疲?这也凸显了非遗缺少法律支撑的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回顾国内已有的关于非遗传承和创新方面的研究,不难发现当下研究地方性非遗项目保护和非遗产业化的文章居多。本文选择面向南京大学生群体针对南京非遗项目传承与创新方面做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  一方面,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

5、十分丰盛,比如云锦、剪纸、金陵刺绣、秦淮灯彩等等不胜枚举。目前,南京已列入国家、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45项,但不少非遗项目都面临着公众知晓率低、推广局限、传承人“断档”的局面。在南京市省级以上75个项目中,仅有20个项目建立传承保护基地,传承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缺乏,造成个别非遗项目已经消失或正面临消失的危险。针对这些问题,南京市政府去年已经通过立法来加强保护,同时开展了“非遗走进高校”系列活动,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开设非遗专业、设立传承班。  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6、在这个群体中普及非遗的相关知识,不管是对未来非遗的发展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显得意义非凡。可惜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对非遗知之甚少漠不关心,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其次,对于以后非遗的发展,传承和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做好协调。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传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传统非遗的特色,才会更易成功。可见,传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最可取。  本文着重关注以下几个研究问题:大学生对非遗的发展认知,非遗传统和非遗商业化的辩证关系和非遗创新带来的经济价值。  三

7、、研究方法及研究发现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抽样研究方法,关注南京大学生群体对非遗目前发展的看法,在南京的栖霞、鼓楼和浦口三个区域的7所高校里对104位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女比例约为3:7。辅以走访了几位南京非遗大师的个案研究法,收集研究数据。  在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归纳的基础上,挖掘到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对于非遗发展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从中也折射出相关问题。  (一)大学生对于非遗发展状况持乐观态度,极少意识到非遗濒临绝境的危险  据调查结果显示,53.85%的大学生认为南京市政府对非遗的保护情况较好,34.62%的人认为保护一般,真正为非遗前

8、景感到担忧的大学生只有2人。而据我们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发现,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