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的困境与希冀-大众日报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希冀-大众日报

ID:36241659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7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希冀-大众日报_第1页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希冀-大众日报_第2页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希冀-大众日报_第3页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希冀-大众日报_第4页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希冀-大众日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希冀-大众日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因不挣钱遭遇传承危机,有的却觅得商机闯出一片市场——“非遗”传承的困境与希冀2015-06-14 作者: 王兆锋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面临哪些问题?文化工作者和技艺传承人有哪些期盼?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生产生活,真正让文化遗产在民众中“活”下去、“活”起来?请看本报记者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孟昭福 王忠友最后一个毛笔手艺人——“不能让祖宗的技艺断在我手里”  东昌毛笔是

2、聊城一绝,“东昌作坊,书笔两行”,描述了明清年间该地毛笔制作业的繁荣。2013年,东昌毛笔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如今,在聊城能用72道工序制作东昌毛笔的,只有63岁的孙金龙了,他制作毛笔已有47年。去年国庆节,他在古城区开了一家门市,从道口铺街道张堤口村“转战”城里。5  6月13日,在聊城古城区东昌毛笔专卖店里,记者呆了一下午,一个顾客也没有。“有时候店里一天都进不来一个人,昨天一整天,我们一共卖了33块钱。”正在用择笔刀择笔的孙惠民苦笑着说,“不过还是比在农村好些,那时候我父亲赶集串乡卖毛笔,卖不几个钱,现在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二三百元。”  

3、孙惠民是孙金龙的二女儿,在青岛一家大型外贸服务公司干技术部经理,月工资5000多元。因为制作东昌毛笔后继无人,她辞职回家,和姐姐孙惠霞一起跟父亲学制作毛笔。“趁他还能教,我和姐姐赶紧学,不能失传了。”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东昌毛笔后继有人,现在聊城会制作毛笔的就我自己了,不能让老祖宗的技艺在我手里断了啊!不挣钱,外人不学,我就教给女儿,关节再疼也得教会她们。”黑瘦的孙金龙,不时站起来活动活动,因为制作毛笔双手需要长期在水盆中浸泡,孙金龙患了风湿骨痛的毛病。  进城后,孙金龙一家感觉资金明显吃紧。第一年,在古城区开店铺有优惠,不收租金,但为了装修这个40

4、平方米的店铺,孙金龙拿出攒了多年的几万元家底;为了省钱,他们在附近一个大杂院里租了两间平房,墙上裂开了缝,冬天呼呼地进风,一月租金300元,每月的水电费要100多元。天热了,他们在一个小区租住一处楼房,月租也涨到了1000元,加上日常开销,日子过得捉襟见肘。5  孙金龙渴盼资金扶持,听说评上省级非遗传承人有扶持资金。可是作为聊城唯一会做毛笔的手艺人,他的省级传承人最终却没有批下来。“今年国庆节后店铺要开始收租金了,到时候会更难,可再怎么难也得坚持下去。”基层文化站长建民间博物馆——收获诸多荣誉运转难以为继  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文化站站长郭丹龙,历经30

5、余年寻访,先后挖掘整理出澄浆玉泥砚台制作技艺和东昌毛笔制作技艺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龙头凤尾花杆舞等数十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对当地3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设卡建档,开办了民间艺术博物馆,免费开放。近5年来,郭丹龙先后组织开办了14次民俗文艺汇演,13次书法作品展,3次剪纸比赛,保护和弘扬了当地传统文化。  6月11日,在郭丹龙发起成立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记者看到展示的东昌雕刻葫芦、东昌棉锦、民俗用品等,琳琅满目。“博物馆目前已收集展品500余件,除展示外,还进行现场技艺展演及技艺传习,让更多人了解文化遗产。可是,博物馆运转难啊,从去年年底到现在

6、,是最低谷的时候,我掉了10斤肉。”  民间艺术博物馆于2013年11月份开馆,郭丹龙想通过市场化运作维持博物馆的运转,跟3位朋友一起投资20万元。过了一年,没有挣到钱,3位朋友把15万元撤走了。“5只剩下我在这里硬撑着,为了让博物馆正常运转,春节后,我又从家里拿了七八万元填进去,媳妇一个劲地埋怨‘没黑没白地弄这事,你还要家不?’”郭丹龙说着,掉下泪来。  全省优秀综合文化站、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说起近几年所收获的荣誉,郭丹龙如数家珍。可眼看交房租的日子就要到了,一年5万元的房租,加上工人工资、水电费等,让郭丹龙很犯愁。地方政府给了郭丹龙各方面的

7、支持,但限于财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好不容易做起来的,再难我也要做下去,毕竟这是保护民间文化的一个平台。”郭丹龙无奈地说。葫芦雕刻搭上“互联网+”——“非遗”闯市场年入过亿元  可喜的是,也有文化遗产尝试通过改良工艺,进行生产性保护,使古老工艺迎来新商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便是其中之一。  6月12日下午4点,在“中国葫芦第一村”——堂邑镇路庄村,眼看快到快递公司收件的时间了,葫芦加工户郝晓龙赶紧将100多个快件打包完毕。郝晓龙的淘宝店每天要接100多个订单。郝晓龙从2009年就开始走网络销售的路子,如今销量比开网店前提升

8、了30%多,每天纯收入达两三千元。5  在路庄村,像郝晓龙一样的葫芦淘宝卖家并不在少数。随着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