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

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

ID:39362328

大小:8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01

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_第1页
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_第2页
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_第3页
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_第4页
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本文系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阶段成果之一。朱煜**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中文摘要: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教育社团,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历史教育改革方面的活动,过去鲜被学界关注。本文试图通过该社历史教学委员会的成立、编制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开展新学制历史课程实验、参与编纂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等内容的研究,初步勾勒该社历史教育改革活动的基本面相,揭示相关活动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与特点,审视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之间的“有机互动”,说明该社在20年代中小学历史教育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关键词:中华教育改进社;历史教

2、育改革;新学制;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壹、前言五四时期学术界对五四时期的时间断限,比较公认的上限为1915年,但下限不一致,有些学者认为到1921年,也有著作将下限止于20年代中期甚至末期。本文论述范围大体上起自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发端,迄于中华教育改进社基本停止活动的1926年。不过,鉴于改进社生存的时间实际只有五年左右,而中小学历史教育改革的实践及效果的呈现往往还要有所延续,因此,本文的论述在时间上间或稍有延伸。,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特别是受到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中国出现了学校教育改革的高潮。在这股新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

3、界学人在致力于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同时,为了发挥群体聚合所产生的能量扩增作用,组织了许多民间教育社团,他们联络各学科同仁,分工协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中华教育改进社(以下简称改进社)是五四时期相当有影响的全国性教育社团。它成立于1921年12月,由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而成,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进行”为宗旨。改进社组织架构由全体大会(年会)、董事部、总事务所组成。全体大会定社务方针,董事部主持社务,总事务所执行全体大会和董事部议决的各项事务。蔡元培等被推举为董事,陶行知任主任干事。总事务所

4、下设32个专门委员会,集中了教育界和众多学科专家,分别研究各级、各类、各科的教育问题。而中小学教育改革始终是改进社关注的重点。北伐战争开始后,改进社逐渐停止了活动。改进社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在新教育改革运动中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民国时期权威工具书《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评价它“对于中国教育之改进,功绩甚大”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戊编〈上海:开明书店,1934〉,页163。。当时史学界的许多著名学者,如梁启超、顾颉刚、朱希祖、何炳松、陈衡哲、柳诒徵等,还有一些教育界知名人士,如胡适、蒋梦麟、朱经农、徐则陵、吴研因等,他们都是

5、改进社的重要成员,在推动历史教育改革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目前,学术界对五四时期教育社团的研究总体比较薄弱,关于改进社的研究,迄今似未见有专著问世,相关论文仅有数篇,且大多没有留意历史教育改革问题,更缺乏对之深入细致的探讨关于改进社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的主要是:涂怀京,〈中华教育改进社对20年代教育科学化的贡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何成刚,〈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济南历史教育会议述评〉,《历史教学》2006年12期。此外还有,刘惠璇,〈中华教育改进社与教育独立运动(1920-1927)〉,台湾师大1986年硕士

6、论文;卢浩,〈中华教育改进社〉,华东师大2003年硕士论文;赵洁,〈中华教育改进社与近代中国教育〉,北京师大2005年硕士论文等。为数甚少的这几篇论文,只有何文是探讨改进社与历史教育问题的,不过仅关注了第一届年会历史教育改革议案,其它论文,虽或在某些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然而大多没有专题研究改进社的历史教育改革活动。。鉴于此,本文拟就改进社开展的历史教育改革活动,包括组织历史教学委员会、制订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开展新学制历史课程实验、编纂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等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试图大致勾勒改进社历史教育改革活动的基本面相。贰、历史教学

7、委员会的成立作为综合性的教育社团,改进社下设的32个专门(学术)委员会1922年7月,改进社第一届年会议决组织各专门委员会,年底组建了24个委员会。后陆续增加,到1924年7月第三届年会时,改进社已成立了33个委员会。1925年8月第四届年会时,原“体育委员会”和“教育卫生委员会”合并为“体育与卫生委员会”,委员会总数由33个变为32个。参见朱有瓛等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页550—551;胡晓风、金成林主编,《陶行知全集》卷12〈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页4

8、0—41、69—71;中华教育改进社编,《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四次社务报告》〈社内印刷品,1925〉,页61—63。,成为日常研究、处理各学科领域教育改革的具体策划和执行机构。1921年12月改进社成立时的章程草案和19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