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82274
大小:2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2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以旧带新,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设计意图:利用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互逆关系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很重要很常见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时会反复用到,所以在这一章节出现时,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解它的推导全过程,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觉使用它。】1.复习互逆定理、互逆命题的概念【设计意图:为探求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逆命题作准备】2.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定义)(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角)(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与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重要线段)【“温故
2、”】3.构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1)教师提问:具备什么条件的三角形是等三角形?引导学生回答: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引新”,学生经常在这里容易出现“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错误说法,不能说“两腰”,是“两边”】(2)让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构造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学生经常在这里容易出现语言叙述不严谨的错误,说成“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让学生根据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画出图形,探索逆命题是否成立,并正确写出已知,求证。
3、已知:如图,△ABC中,∠B=∠C。求证:AB=AC 二、类比、联想、感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思路分析:引导学生类比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思路,添加辅助线,构造以AB、AC为边的两个三角形,并证明它们相等。(利用证三角形全等是目前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基本思路。)【叫一名学生上黑板写出证明过程,其他学生自己思考解决,体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观察其他学生的作法,适时给予点拨、肯定。最后让学生发言提供其它思路,互相纠正出现的问题,这里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注意的是:在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三种辅助线作法均可;而
4、这里只能过点A作AD⊥BC于D或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但是不能作BC边上的中线,因为“SSA”不能直接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也无法利用其它辅助手段来证明。】2.完成证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比较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联系与区别【由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共同得出结论,要求学生类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对比理解和记忆。】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巩固提高( 一)例题学习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前面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学
5、习中学生已有证明文字命题的经验,所以这里要求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分清题设、结论,画图并写出已知和求证。在这里注意纠正学生不规范叙述。本题主要考察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等角对等边”的使用。提醒学生遇到外角考虑外角特性:①它与相邻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教学提示:本例题强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把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继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两线段相等后的又一重要方法。】(二)巩固练习1.口答练习(电脑出示,要求学生叙述每步理由,并由学生补充完善)①如图1,△ABC中,若∠A=∠B=∠C,则△ABC是什么三角形?为
6、什么?②如图1,△ABC中,若AB=AC,且有一个角为60O,则△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题目设计意图:由此题目可归纳出判定定理的推论(1)、推论(2),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2)。②题还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思想,也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2.解答题(电脑出示)如图2,在△ABC中,若∠A=36O,∠DBC=36O,∠C=72O,计算∠1和∠2的度数,并指出图中有哪些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题目设计意图:本题所涉及图形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形,曾在本章“三角形的内角和(课本第12页例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本第67页例2)”出现过两次,并且在第
7、五章《相似三角形》“黄金分割”和初三几何第七章《圆》“正多边形和圆(课本第150页例3)”中还要相继出现。,所以有必要让学生熟悉并掌握。】3. 思考题:如图为一个残缺的等腰三角形铁片(只剩下∠B和一边BC),你能否想法将它恢复原状。【题目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标准,要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勇于探索的探索精神。本题属于方法策略型开放探索性题目,有多种解题思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问题解决过程为中心,采取设疑、探疑、解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四、小结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8、(1)定义(2)判定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