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厦门华昌小学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厦门华昌小学等量关系

ID:38901788

大小:235.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1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厦门华昌小学等量关系_第1页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厦门华昌小学等量关系_第2页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厦门华昌小学等量关系_第3页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厦门华昌小学等量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厦门华昌小学等量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等量关系》教学设计执教:李培芳厦门市湖里区华昌小学[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64-P65“等量关系”[课前慎思]等量关系的重要性勿庸赘述,然而却一直没有写进教材。因此,教学本课,最先应该思考的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有困难吗?困难在哪?首先,学生对数量是陌生的。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在教学中他们没有数量的意识。回忆学生的解题过程我们就能有所体会,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一般是先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这里所说的数学信息是很宽泛的概念,宽泛必然模糊。试想,如果问

2、学生“一只鸭子3千克”中的数量是什么?学生会怎么回答?会回答“鸭子的质量”吗?显然有点悬!说明学生要将已知量与未知量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概括,说出它们是什么数量是不容易的。那么,在这堂课中,是教会他们去概括数量的名称,或者包容他们用不尽准确的说法去表达呢?值得思考!其次,教材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寻找并表示出等量关系,以此明白什么是等量关系。而其实教学还可以有另外的一种走向,就是让学生根据两个数量去创造它们之间的关系,据此认识等量关系。前者在解决问题中更重要,因其更实用,后者在解决问题中不常见。且学

3、生会“创造”不等于会“寻找”,在两者的选择上,还是要看目标定位在什么地方,如果定位在“认识等量关系”,这两种教学思路都是可行的,而前者兼具“积累寻找等量关系的经验”的功能。在促进思维的开放与发散方面,也各有千秋,前者在学生寻找后的表示中有不同的方法去表示等量关系,后者因是自由的创造可显见其开放性。能否有折衷的作法:如从创造中认识等量关系,从寻找并表示中积累相应的经验,将教学分两步走,以小的步伐逐级攀登。另外,本课还有作为老师不甚明白而有些纠结的问题,一是等量关系如何表示,以教材的方式是开放的,语

4、言描述、画图、关系式都可以,这当然是准确的,然而准确不一定合适!如果语言描述可以用来表示等量关系的话,学生只需学会找出表示相关数量相等的关键句即可,不用后续的思考。二是如何教给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有没有方法,所谓的方法可能是诸如“寻找关键句、利用数量关系、公式、画线段图”等等找等量关系的固定模式,是帮学生总结方法好?还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形成感悟积累经验好?三是只给学生关键句让学生表示等量关系,还是给学生完整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寻找数量关系。四是在表示等量关系中,等量关系式有无优劣之分,顺向的等量

5、关系式是否比逆向的等量关系式更“好”一些,或是更需要提倡一些?五是线段图是作为寻找等量关系式的手段更好,或是否作为等量关系的本身更好。问题很多,然而诚如笔者在发表于《小学教学》上的一篇文章所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创新能且只能来自于问题的发现与思考。从这个角度看,有问题是值得庆幸的事情,没有问题或许才是最大的问题。[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2.经历丰富的数学活动,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发展问题解决的

6、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方法、积累经验。3.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进数学学科的学习情感。[教学过程]一、了解“数量”1.出示问题,求“鸭的质量”,师:信封里面装着需要的条件,猜,可能是什么条件。2.生猜略3.师出示条件:鸡的质量是2千克。4.师出示条件:鹅的质量是5千克。5.引发思考:为什么没办法解决问题?一、感受“关系”1.思考:还需要什么条件?2.出示:鹅比鸭重的图3.出示:鸡比鸭的倍轻的图4.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关系?5.出示:1鹅=1鸭

7、+1千克的图。6.出示:1鸭=2鸡的图。7.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不仅要知道已知的数量和要求的数量,同时还要知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相等关系。8.揭示:这个数量相等的关系,在数学中称为等量关系。(板书课题)二、表示“关系”1.发散:一个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示方法(语言描述、画线段图、写关系式)2.思考:一种等量关系式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即顺向、逆向的等量关系式)。3.联想:还能找出什么等量关系。三、巩固“关系”1.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1)妈妈的年龄是我的3倍。我的年龄×3=妈妈的年龄(2)故事书比科技

8、书多500本。科技书的数量+500=故事书的数量(3)爸爸的收入比妈妈的2倍多500元。2.你能看到等量关系吗?如下图:3.找一找生活中的“等量关系”。(1)广告中的等量关系。(2)发现生活中的“等量关系”。一、创造“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