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02875
大小:11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7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数学集体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集体备课电子稿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之单元分析表单元主题认识人民币主题简析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对于用人民币购物的意识还是有的。在平时生活中接触过人民币,能够正确
2、认识一定面值的人民币。但对于人民币的兑换,有一部分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在生活中,利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部分学生还一知半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刚学的100以内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单元内容与重难点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
3、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教学建议与方法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纸币。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之课时教案单元课题认识人民币主备人肖倩教学内容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教材分析(建议从编者意图、知识背景、教材特点、前后衔接、主要内容等方面详细分析)学情分析(建议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已有基础、缺失什么、预设提升点等方面详细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安排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教学流程(集体研讨呈现)个性
4、重建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1、(CAI演示)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可是用什么买呢?2、认识人民币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1)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2)再认人民币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
5、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3、小游戏:(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4、元、角、分的关系师: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问:你知道1元=( )分吗?想一想: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
6、49页的做一做)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3、游戏:模拟购物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反思后记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之课时教案单元课题认识人民币主备人肖倩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建议从编者意图、知识背景、教材特点、前后衔接、主要内容等方面详细分析)学情分析(建议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已有基础、缺失什么、预设提升点等方面详细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安排教学流程(集体研讨呈现)个性重建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反思后记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之课时教案单元课题认识人民币主备人肖倩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7、(建议从编者意图、知识背景、教材特点、前后衔接、主要内容等方面详细分析)学情分析(建议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已有基础、缺失什么、预设提升点等方面详细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安排教学流程(集体研讨呈现)个性重建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反思后记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之课时教案单元课题认识人民币主备人肖倩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建议从编者意图、知识背景、教材特点、前后衔接、主要内容等方面详细分析)学情分析(建议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已有基础、缺失什么、预设提升点等方面详细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