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摸象记-all

论语摸象记-all

ID:38635907

大小:570.00 KB

页数:249页

时间:2019-06-16

论语摸象记-all_第1页
论语摸象记-all_第2页
论语摸象记-all_第3页
论语摸象记-all_第4页
论语摸象记-all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摸象记-all》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Title:论语摸象记(一)Author:日常法师  《论语》是孔子的门人把他们老师的教育,乃至于同学间互相斟酌往返学问的内容编辑而成的,数量上孔子的教诫最多,内容上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家仁道的精神,即“文武之道,唐虞三代”的基本精神。孔老夫子,他是把所有中华民族的精华,儒家的基本精神,达到最彻底究竟圆满程度的一个了不起的圣人,中国人称“大成至圣先师”,就如当年印度的阿底峡尊者,他是一个集大成者,西藏的宗客巴大师是集大成者。“至圣”,是最至高无上的;“先”指过去;“师”就是万世师表。“孔门心法”并不是讲一个道理,而是要去实践的,是身心性命之学,要真正在人生当中受用的

2、。这要经过学和习,不是仅看文字可以懂得的,必须有直接传下来的师长,以及具弟子相的学生。《论语》分为二十篇,表面上看不出它的次第性,实际上有很婉转的内涵,所讲的都是师、弟的亲身体验。弟子能够恰如其分的把老师的教诫表达得非常完整,表示这个方法很圆满的传下来了,从它传递的过程来看,这是最典型、最有成就的教育。学《论语》先从文字上去背,再在义理上反覆深入地研讨,然后对境时去观察,在内心中生起它相应的量,自然而然一遇境界,就能够照着所学的来改善我们的人生。儒家思想的传承,自孟子以下本已混淆,更为秦火摧残,后来就迷失了。后代一些佛门大德,像藕益大师乃至印光大师,透过他们对佛法的

3、认识去看儒家思想,才体会出它的博大精深,暗暗通于佛法。因为儒家重点在于世间法,生死问题孔子罕言。所谓“暗暗通者”,只是相似部分,佛法则世间、出世间无不包括,无不圆满,所以永远是最高明完整的。儒家思想本是大汉民族所孕育出来的人类精华之一,既可作个人立身处世的修养原则,又可作为学佛的基础,尤其是大乘佛道,基础安立了以后,再一步步向上提升。我所学的《论语》,说不上什么来源,主要是佛门中师友的引导,互相的研究推敲而渐渐体会,本文可以说只是瞎子摸象的一点心得罢了,本野人献曝之忱,提供参考,并祈望十方大德指正!学而第一,“学而”是这章开头的两个字,“第一”是指安排在最前面。子曰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恤,不亦君子乎?”“子”指孔老夫子。古人的尊称,称“子”,弟子称师长也称“子”。以前拜老师是非常尊重的,行最庄重的大礼。一旦拜了老师则终身为师,以佛法而言是生生世世的事。师道非常庄严、尊重,因为师道的尊重,法才能传递下来。这种精神与佛法所重的师徒关系相应。凡是下面称“子曰”,都是孔老夫子的门人对师长的尊称。“子曰”以下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内容,分三部份: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弄懂了。“习”是弄懂后自己不断地思惟观察。佛法里讲闻、思、修。闻是学,老师讲,学生听,至听懂为止是“学

5、”。从闻到思、到修,不断地把已经弄懂或弄得似是而非的去加强、加深,是“习”。学是因,习是果。学了以后要“时习”。“时”是常常。“时”最后要到什么程度呢?一切时候都在如《中庸》所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儒家思想真正要学的就是学这个。但刚开始学时不可能时刻不离,那怎么办?勤勤恳恳地学,不断练习,最后达到须臾不离的程度。《论语》也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老夫子的学生中,只有颜回三个月间始终不违背仁心,没有一刻离开,其他学生偶然达到。孔子赞叹弟子中好学的只有颜回,他可以达到“三月不违仁”。这说明“时习”所要达到的程度。所学习的内

6、涵暂时未提,孔子以后自然会说明。先说学了这内涵以后的特点——不亦说乎。古人“说”通于喜悦的悦,内心感到无比欢喜。学习什么能“不亦说乎”?《大学》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往内能完全调伏自己,往外能帮助所有众生。只有学这个才能“不亦说乎”。不是现在我们念的那些书。大家可以回想以前念书时悦不悦?在学校老师逼,回家家长逼,非常苦。也许说不是念书本身快乐,而是念了书以后可以多赚钱买汽车洋房,是这个快乐。诸位回想看看,学这些乃至得到了汽车洋房快乐吗?事实未必。但是,若以世法而言,这话也许说不通。因为师承失传后,孔孟心法从表面上不易看见。尤其近代,

7、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大家不知珍惜乃至莫名其妙反对孔子,结果把世界最珍贵的文化主流舍弃掉了。孔孟心法真正能够学好后,会发现它的确跟佛法有暗暗相通之处。愈学会愈觉得其美。老师谆谆教授,弟子努力学习,学好了会得到欢喜的。如佛法说的“谛察法忍”实实在在观察佛法,了解了,内心生起了一种非常好乐、欢喜之心,啊!美不可言。在不了解之前,会觉得学佛是件苦事情。真正了解了,就会改观,愈来愈快乐,乃至于到最后的“无生法忍”。世间真正唯一的快乐“寂灭之乐”。此处孔孟心法是个基础,虽不能得到圆满快乐,均是具体而微。第二部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有很多种,酒肉朋友、泛泛之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