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道德经_与_论语_看老子_孔子的谦虚观

从_道德经_与_论语_看老子_孔子的谦虚观

ID:38244538

大小:878.8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从_道德经_与_论语_看老子_孔子的谦虚观_第1页
从_道德经_与_论语_看老子_孔子的谦虚观_第2页
从_道德经_与_论语_看老子_孔子的谦虚观_第3页
从_道德经_与_论语_看老子_孔子的谦虚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_道德经_与_论语_看老子_孔子的谦虚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4期孝感学院学报VOL.32NO.42012年7月JOURNALOFXIAOGANUNIVERSITYJUL.2012从《道德经》与《论语》看老子、孔子的谦虚观田思(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谦虚是中国传统美德。《道德经》和《论语》这两部经典反映了老子与孔子的谦虚观。他们面对别人的称赞时,总是自谦地认为自己的地位十分低微。在求学和为人处事方面,二位圣贤都表现出谨慎、谦恭的态度。事实上,老子的观点是“无为而无不为”,孔子的观点是“待贾者而沽”。这都表明他们渴

2、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谦虚观的践行正好实现了他们这一想法。关键词:老子;孔子;谦虚观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544(2012)04-0076-04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上古母系社会时然说“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俗人昭昭,我期,人们就有尊重女性的阴柔、守雌、好静、谦下等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道德经》第二品质。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尚书·大禹谟》也十章)。记载有“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历代圣贤也孔子仕途相对来说就比较坎坷。在他十五岁无不彰显谦虚,贬抑自满。由此可知,谦虚是中国时,只能凭借其父亲的老关系,踏上了到鲁国太师人必不可少的品

3、质。那里学习礼仪的求学旅途,学成之后,到各国游谦与虚二字结合成一个固定词组的时间,在说。因知识的积累与实践相结合,孔子便有了弟学术界有太多的争议,暂无定论,但谦虚这一传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的治学伟业。但他在《论语·美德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众位圣贤之中,笔子罕》中说:“吾少也鄙,故多能鄙事。”者认为只有被历代文人学者所称颂的老子与孔子不论二位仕途如何,他们在社会上都享有一领会到了“谦虚”的真谛,并通过书本这种媒介来定的地位,但都以“愚者”的谦逊态度自居。传达他们的处世哲学。我们应细细品味、继承并2.学习。老子喜欢观察自然,不论是静态的,加以发扬。还是动态的事物,都能让他有谦虚的感

4、悟。下面就从二位圣贤的身世、求学、处事三方面一方面,他善于观察相对静止的天地,主张谦来看他们的谦虚观并作一些简单的比较。退精神。《道德经》第七章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因一此圣人们要像天地一样按规律办事,不去刻意强1.身世。《史记·老子传》:“老子者,楚苦县求,才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就表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明了圣贤要学习天地的谦退无争。紧接着第二十史也。”可见老子曾担任过文化官。在当时社会,三章讲:“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文化是属于上层建筑的附属品,布衣寒士无法获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

5、于人乎?”即能够长久存得知识,老子正好因其职务之便,见证了当时各诸在的天地都不能让附属于他的风雨永存,因此我侯国的兴衰存亡。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得上们在按照规律办事的前提下,要懂得知足。正如是智慧的化身。就在那样一种文化背景下,他竟第四十六章所讲的“知足之足,常足矣”。再看《道收稿日期:2012-06-01作者简介:田思(1988—),女,湖北咸宁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76—从《道德经》与《论语》看老子、孔子的谦虚观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即使环境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他仍然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发愤忘食,乐

6、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最终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达到“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学境界。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在获取间接学问时,他主张虚心求教,自我反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老子警告人省。如:们,社会法则不像自然规律那样损有余而补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因此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使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也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要居功自傲。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另一方面,他通过观察运动的事物,主张循序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渐进。《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说:“合抱之木,生于内省不疚。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学无常师”观点的继承者韩愈在《师说》中写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也就是说“合抱之木”、“九道:“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弟子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开始的,同时也告诫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要以谦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荀子《劝学篇》虚的态度求学,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