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导学案(师)

《渔家傲》导学案(师)

ID:38038773

大小:9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渔家傲》导学案(师)_第1页
《渔家傲》导学案(师)_第2页
《渔家傲》导学案(师)_第3页
资源描述:

《《渔家傲》导学案(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5课第3页共3页《渔家傲·秋思》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倪凯德审核人:九年级备课组班级:姓名:组别:授课时间:教学流程:一、导语:习大大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古诗文长河,再次去邂逅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不以物喜……”(省略号让学生补),他就是范仲淹(板书)二、初读:纯正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要从读诗开始,大家自读三遍《渔家傲·秋思》。要求:字正腔圆,然后请男女生各一朗读。三、研读。一)先在PPT上展示学生预习案上第一题(阅读疑点)自主阅读初体验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如何理解?2、“无留意”有什么含义?3、“人不

2、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为何“不寐”?为何“流泪”?4、“浊酒一杯家万里”喝什么不用“清酒”?二)小组合作,分组展示预设:1、“异”,风景异“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要引导学生去理会意象所蕴含的的情。2、“不寐”“流泪”表现了将军的壮志未酬和征夫的思乡之情。这是全词情感的最高点,两种矛盾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追问的设计:“无留意”的“留”想留在哪里?“异”是因为有比较,是和哪里的景色相比?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四、品味从预先案的反馈来看,大家多关注了“语文文字”背后的真相,接下【学习目标】1、朗读,整体感知。2、小组合作、讨论、展示,品味语句。3、探究作者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4、重难

3、点:赏析作者语言运用的独特手法。【掌握与积累】1、意象: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知和情感就是“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通的心象通称为“意象”。孙绍振语:“意象”的对象的特点和诗人感情的特点的猝然偶遇。2、渔家傲,词牌名,流行于北宋,至晏殊、欧阳修则填此调独多。《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ˋ神仙一去渔家傲ˊ句,取以为名。”【研读与品味】3、初读,提出自己的阅读疑点。4、找出词中的你认为有味道的字、词或句子,并说说其表达作用。5、比较《渔家傲·秋思》和唐代杨炯《

4、从军行》,试分析二者情感上的异同。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5课第3页共3页来我们通过文本的细读,再次来品味下词的语文的优美。请大家小组讨论第4题。预设:1、“浊”混浊,战地条件的艰苦,前途的渺茫,一切景语皆情语。2、“千嶂里”和“孤城”对比,城的孤单,让人顿生孤独之感,意象的叠加,其实就是感情的叠加。“闭”更是写出了回乡的不易、思乡之苦。3、“边声”四面楚歌,情势危急,更添报国之心和思乡之情。4、“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写法是互文。5、词中数词的运用有什么作用五、提升1、PPT知人论世,解读背景2、比较《渔家傲·秋思》和唐代杨炯《从军行》,试分析二者情感上的异同。小组讨论、展示3、再读,带着刚才

5、讨论出来的情感。预设:如果学生有摇头晃脑的朗读,就介绍下词的概念六、作业《渔家傲·秋思》《苏幕遮》同一作者、同是秋天、同是乡愁,都有“泪”“酒”“寐”相关的意象,试比较。【拓展与延伸】6、《渔家傲·秋思》《苏幕遮》同一作者、同是秋天、同是乡愁,都有“泪”“酒”“寐”相关的意象,试比较。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5课第3页共3页【质疑反思】《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落实到诗歌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

6、诗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他们的个性化表达,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因此,诗歌教学的课堂,重要的是诗意的回归。  首先,要读诗。好的诵读可起示范作用,不足的可得到其他同学的纠正。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诗歌的学习中,在朗读中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诵读中与诗人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渔家傲·秋思》课前三遍朗读,要求字正腔圆,为下个环节的品析张本;课后的齐读和个读,是为了加深对词主旨的理解。有个学生读诗摇头晃脑,新的生成又可以形象的解释词的性质——词可以唱,加深学生对词这种形式的记忆。  其次,要感悟。新课标上说:“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

7、建构文本意义。”一个具有强烈生活意识,善于体验、感悟的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他必然会建构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运用联想,感悟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是否含蕴涵着意义。比如,《渔家傲·秋思》赏析到“羌管悠悠霜满地”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感知那种由外而内的悲凉。这样诗歌就可以很好地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诗歌学“活”。  课后掩卷,作为基于“学科特征”与“学为中心”的课改推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