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53855
大小:8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酸和碱单元复习课 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酸和碱》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中考研讨公开课)课题酸和碱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备课团队:城关初中化学组班级城关初中2011级9班时间2014.3.7教学目标分析: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浓酸的稀释方法。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复习重难点】酸、碱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学习者特征分析:11-9班的学生比同类班级的基础稍微差些,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但学习的心态兴趣比较浓厚,也有表现欲望。▲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3分1.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我鉴
2、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吸引学生参与复习活动。2.提出酸碱度的意义,有何方法测量?3.展示学习目标。1.个别学生示范鉴别操作方法或口头表达。2.参与分析思考和回答(要求说出理由)。3.参与回答问题。1.复习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3.pH试纸的使用方法归纳与表达6+6分1.组织学生阅读(只看、想而不写)课堂练习中的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男同学完成酸,女同学完成碱。2.先个人思考再组内交流,以4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以“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归纳的书写与表达。1.配合老师,利用幻灯片填空。2.组间交流,选择最佳方案进行书写与口头表达。1.复习酸、碱
3、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强化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直击中考15分1.布置学生独立完成近三年来宾市和其它省市中考题中的相关试题(基础题4题、中档题1题、提高题1题)。2.组织4人小组组内交流意见。3.随机组织学生解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1.独立思考完成6小题。2.组内交流意见。3.尝试说出试题答案的理由和所考查的知识点。1.体验中考题的难度。2.生生互动。3.学会分析。拓展创新15分1.假如你是今年的命题教师,你怎么出题?请单独思考后8人小组出1到2个题目。2.引导评价所出试题的优劣,并作解答。1.思考、命题。2.选择优题并解答。1.
4、体验转换角色的快乐。2.强化知识的运用。请你调查这些大众明星的档案快速浏览,只要求能描述,不需要填写性质浓盐酸(HCl)浓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颜色状态气味吸水性腐蚀性溶解性用途直击中考1.(来宾市2013年中考题)下列有关酸和碱的描述错误的是()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B.胃液中的盐酸可帮助消化C.氢氧化钠不需密封保存D.氢氧化钠可作炉具清洁剂2.(来宾市2011年中考题)2011年6月6日,浙江某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造成苯酚(显酸性)泄漏,污染新安江江水。当地政府应向江水中投放的物质是()A.食盐B.熟石灰C.硝
5、酸钾D.稀盐酸3.(来宾市2011年中考题)化学实验操作中,不小心让氢氧化钠溶液沾到手背,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理措施是()A.迅速涂上适量稀硫酸,然后用较多水冲洗B.迅速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碳酸氢钠溶液C.迅速涂上适量硼酸,然后用较多水冲洗D.迅速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硼酸4.(烟台市2012年中考题)某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紫色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6、氯化钠5.在H、O、C、S、Ca一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赶往空格中。(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___(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_________(3)可改良本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___(4)可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6.(来宾市2011年中考题)右图中,铁丝在试管内长时间放置,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水面会上升,约占原试管内空气体积的。该红棕色物质的主要成分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课外延伸7.(来宾市2013年中考题)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下:物质苹果汁番
7、茄汁糖水洗洁精pH34710(1)洗洁精呈 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色;苹果汁的酸性比番茄汁的酸性(填“强”或“弱”);(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8.(四川省邛崃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如右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
8、(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