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旋转的一个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图形旋转的一个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ID:37441610

大小:1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图形旋转的一个重要性质及其应用_第1页
图形旋转的一个重要性质及其应用_第2页
图形旋转的一个重要性质及其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图形旋转的一个重要性质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图形旋转的一个重要性质及其应用441021湖北省襄樊市第七中学曾庆丰*图形的旋转是新课程中的一个新增内容,在各省市中考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然而由于教材对旋转的性质介绍的较少,再加上这类问题的图形往往比较复杂,常使人“眼花缭乱”,致使同学们求解起来颇感困惑.本文介绍图形旋转的一个重要性质及其应用,望对同学们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有所帮助.1性质及证明性质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得到另一个图形,则对应边所在直线的夹角()与旋转角()相等或互补(记为性质*).证明下面以两条线段为例来证明.(1)当旋转角小于或等于900时:如图1,线段AB绕点O逆时针

2、旋转()得线段A/B/.∵∠AOA/=∠BOB/=,∴∠AOB=∠A/OB/.在△AOB和△A/OB/中,∴,∴∠A=∠A/.又∵∠ADO=∠A/DC,∴∠ACA/=∠AOA/=,即=.(2)当旋转角大于900且小于1800时:如图2,延长AB交OA/于点D,A/B/于点C,同理(1),得∠ACA/=∠AOA/=.而∠+∠ACA/=1800,故+=1800.综合(1)、(2)即可获证.图1图2注由上述性质我们还可以得到如下推论: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得到另一个图形,则每组对应边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都相等且与旋转角相等或互补.2性质的应用图

3、3例1如图3,△ABC中,∠ACB=900,AC=BC,将△ABC绕点C旋转角()后得到△A1B1C,连结BB1,又CB1交AB于点D,A1B1分别交AB、AC于点E、F.若要使△BB1D是以B1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旋转角.解析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及旋转的性质,易得∠2=∠5=450;因为线段AB和线段A1B1是对应边,由性质“*”,得∠1=,所以∠3=∠2+∠1=450+.要使△BB1D是以B1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有∠3=∠4,而CB=CB1,所以∠4=∠CBB1=,故450+=.解得=300.注本题的图形比较复杂,识图的关键是

4、抓住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这其中包括对应点、对应边及对应三角形.例2如图4,D在线段AB上,△ACD和△CBE均为等边三角形.(1)△CDE能否由△CAB通过旋转得到,请说明理由;图4(2)若点D为线段AB的中点,试判断线段AC与DE线段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1)因为△ACD和△CBE为等边三角形,所以∠1=∠2=600,CA=CD,CB=CE,由旋转的定义,得△CDE是由△CAB绕点D逆时针旋转600得到;(2)因为线段AB和线段DE是对应边,由性质“*”,得∠4=∠1=∠A=600,所以AC∥DE;又因为DA=

5、DB=DC,所以∠ACB=900,所以∠3=900-∠A=300,故,而AB=DE,所以.注证明一个图形能否由另一个图形旋转得到,必须证明两点:(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两点缺一不可,而同学们在证明旋转时,常常犯“全等即旋转”的错误,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另外,在表述旋转时,一定要包含旋转的三要素,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例3在矩形ABCD中,∠ACB=300,现将矩形ABC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得矩形AB1C1D1,C1B1的延长线交直线BC于点E,连结AE.图5图6图8图7(1)如图

6、5,当=600时,∠AEC=;(2)如图6,当=900时,∠AEC=;(3)如图7,当时,猜想∠AEC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4)如图8,当时,(3)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试探究∠AEC的度数,并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证明).解析由旋转的性质,易证,所以∠1=∠2.(1)因为线段BC和线段B1C1是对应边,由性质“*”,,所以600.所以∠AEC=∠2+∠3=1200;(2)同理(1),得∠AEC=1350;(3)因为线段BC与线段B1C1是对应边,由性质“*”,得(∠2+∠1)+=1800.又因为∠1=∠2,所以∠2=,而

7、∠3=1800-(∠2+∠1)=,所以∠AEC==∠2+∠3=+=;(4)由(3),得∠1=∠2=,所以∠AEC=.注当旋转角为锐角或直角时,对应边所在直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当旋转角为钝角时,对应边所在直线的夹角与旋转角互补.上述性质虽然在考试中不一定能直接使用,但由于该性质的证明过程比较简单,在使用前,略作证明即可.记住并掌握该性质对提高我们的识图能力、发现旋转中的等量关系等都是大有裨益的.曾庆丰,全国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襄樊名师.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讲师团成员,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师,襄樊市教育讲师团教师,襄城区数

8、学兼职教研员,市七中教科室主任.先后在《数学通报》、《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30余种数学专业类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近10篇被人大报刊复印社《中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主编(参编)《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