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研究进展-黄少丹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研究进展-黄少丹

ID:37289981

大小:961.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研究进展-黄少丹_第1页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研究进展-黄少丹_第2页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研究进展-黄少丹_第3页
资源描述: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研究进展-黄少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东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3期GuangdongMedicalJournalFeb.2013,Vol.34,No.3·467·综述·讲座*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研究进展11222△2黄少丹,马宏民,魏燕,陈丽新,王立伟,孟龙12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乳腺外科(510630);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广州510632)[8]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ductalcarcinomainsituwithmi-越大。MAFFUZ等对21例直径≥2.5cm的DCIS患者的croinvasive,DCIS-MI)是介于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病理切片进行研究,发

2、现7例(33%)伴有微浸润,病灶直径insitu,DCIS)和导管浸润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在2.5~3.5cm时,发生微浸润的概率是10%(1/10),3.6~之间的乳腺癌。随着乳房X线摄影、高清晰度乳腺彩色超4.5cm时为40%(2/5),4.6~6.0cm时为67%(4/6)。[9]声、MRI等技术的进步,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使得OKUMURA等研究发现,与DCIS相比,DCIS-MI的DCIS-MI在乳腺癌中比例增加。据统计,新诊断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1-2]患者中,DCI

3、S占20%,而DCIS-MI占5%~10%。(HER-2)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坏死、反映增DCIS-MI具有不同的病理改变,预后也完全不同。DCIS-殖能力的参数(生存素阳性表达率、Bax的含量)以及凋亡指MI定义尚未统一,术前确诊困难,同时也缺乏大规模的循证数、Ki-67指数、Bcl-2却远远高于DCIS,因此可以看出[10]医学证据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将近年来有关DCIS-DCIS-MI具有更高的增殖和凋亡能力。连臻强等的研MI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究结果同样显示,DCIS-MI中伴坏死的比例高于DCIS,而1DCIS-MI的定义与特征且DCIS-M

4、I导管内癌成分粉刺型的比例和细胞核分级明显[11]高于DCIS(P<0.05)。MORI等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1定义有关DCIS-MI的定义目前尚未完全统一。根32例DCIS-MI手术切除标本,发现粉刺型占了68.8%,ER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5版,(-)-HER2(+)占46.9%,Ki-67指数为(35.2±DCIS-MI定义为癌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邻近组织,最大直19.2)%,核分化2、3级占75%,结果提示,高核分级、粉刺型径不超过1mm;最新版AJCC中强调,当存在多灶微浸润时,的组织分型在DCIS-MI中占多数。以上研究提示高细胞

5、应以长径最大者作为测量依据,而非各浸润灶最大径的总核分级、粉刺型和伴坏死的DCIS更具侵袭性,发生浸润的可和。此时病理医师应尽可能提供微浸润灶的数量和大小。能性更大。如果微浸润灶数目众多,难以定量时,可以在诊断中加以评注:即肿瘤中含有多灶微浸润,但每灶的最大径均不超过12DCIS-MI的检查方法及诊断[3-4]mm。WHO2003年在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病理尽管目前对DCIS-MI的术前诊断没有特异性的检测学与遗传学分类中将DCIS-MI定义为单个浸润病灶最大方法,但B超、钼靶摄片、MRI、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活检、空直径不超过2mm,或者3个以内浸润病灶每个不超过1

6、芯针穿刺活检以及手术活检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通常[5][6]mm,并认为DCIS-MI仍是非浸润性癌。SOLIN等将微认为钼靶摄片在乳腺癌的非创伤性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最大。浸润的大小限定为间质浸润的最大径小于或等于2mm,或近年来随着乳腺MRI的发展,尤其是MRI动态增强扫描技[7]肿瘤中浸润成分小于10%。DEMASCAREL等将DCIS-术、功能与代谢成像和分子影像的新进展,使得乳腺癌MRIMI分为2个亚型:Ⅰ型为仅有散在的肿瘤细胞(1~15个)[1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为提高。李志等对比了磁共振成超过基底膜的浸润病灶;Ⅱ型为由肿瘤细胞簇组成的微浸润像、超声及乳腺X

7、线摄影3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灶,但未提供浸润灶的最大径、范围和数量。值,发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检测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低。1.2特征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簇浸润到管周实质,[13]LEIKOLA等回顾研究了20例DCIS-MI患者,发现超声或偶尔作为赘生细胞的突起穿过与DCIS断裂的基底膜。微可见的肿块是预示DCIS的患者出现微浸润的危险因素,而浸润病灶常伴随间质反应,包含散在的慢性炎性细胞与新生体检触及肿块、钼靶检查所见肿块形状和大小并不能提示微的胶原。DCIS周围的间质炎性反应常常使微浸润的诊断变[14]浸润。陈凌等回顾性研究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