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ID:36907093

大小:11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8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_第1页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_第2页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_第3页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_第4页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陕西省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可以说明A.分封制的瓦解B.工商食官政策破坏C.土地兼并严重D.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战国出现的“素封”群体,其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这说明战国时期随着商品

2、经济的发展,私商逐渐成为了商人的主体,商人经济地位提高,从而引起了工商食官政策破坏,B项正确;分封制的瓦解,材料未体现,排除A;材料未涉及土地关系的信息,排除C;材料无法说明阶级关系的变化,排除D。故选B。2.787年,唐朝有关部门核查,长安城内的西域使节、商人常驻者超过4000人,朝廷为他们提供了两种选择:要么返回老家,要么成为唐朝百姓承担义务。结果他们全部选择留居,无一人返国。据此可推知,当时A.政府试图加强中央集权B.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C.政府严格管理经济活动D.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长安城内的西域使节、商

3、人常驻者超过4000人”反映了唐朝有许多“西域使节、商人”,这说明当时唐朝丝绸之路比较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西域使节、商人”的措施,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和经济活动的管理,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唐朝盛世,故D项排除。3.《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题干

4、的“道”指的是儒家的道,强调的是魏晋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繁荣,故A正确;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与礼为核心的儒家之道,没有混淆儒家与道家思想,故B错误;儒学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良已经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故C错误;本题阐述的是儒家思想在宋代繁荣的原因,而不是道学的发展历程,故D错误。【点睛】本题注重对材料的理解,注意辨析“道”的含义,即儒家之道。再结合课本知识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

5、一步繁荣即可。4.下表为明中后期两湖保甲制的推行情况材料表明,两湖地区保甲制度的推行A.影响了少数民族利益B.表明地方官员文化素质都较高C.导致农民的起义不断D.使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有所好转【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洞庭寇盗充斥,仪编渔艇为保甲,使捕贼,听其蚁聚而击之”、“值大造黄册,编审里甲,称平”可知保甲制度的推行使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有所好转,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少数民族;B选项错误,保甲制度的推行与官员文化素质无关;C选项错误,保甲制度的推行稳定了地方,并未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魏源在《

6、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A.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西方民主有所介绍,对西方民主具有一些感性认识,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

7、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也没有体现“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排除AB;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魏源对欧美的民主制度的态度,排除D。6.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答案】A【解析】【详解】孙中山民生思想中平均地权并未涉及

8、到改变土地所有性质,因此无法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被剥削地位,也无法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因此具有“空想色彩”,A正确;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不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B错误;孙中山三民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