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06152
大小:7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8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年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1.孔子善学历史,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近则夏商周三代,远至大同之世,无所不学,他整理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既是他思考历史的凭借,又是孔门讲学的教材,后成为儒家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孔子不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B.儒家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C.儒家教育观对后世影响深远D.儒家经典为阐发孔子史观而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故在此基础上孔子整理了“六经”,儒学是以
2、“六经”为基本文献,说明儒家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B项正确。材料强调孔子“述而不作”,没有涉及是否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故推断不出孔子不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没有体现儒家教育观对后世影响深远,排除C。材料中的儒家经典是孔子整理,其思想并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其内容大多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排除D。2.史载,汉代把全国人口(包括佣工、商人)都编入户籍,叫做“编户齐民”。户籍不仅登记人口数量、性别、相貌,而且登记农户田产的亩数、方位、土质。据材料可知,汉代的“编户齐民”A.
3、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保证国家掌握人力物力资源C.有效地防止了地主兼并土地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变迁流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汉代把全国人口(包括佣工、商人)都编入户籍”、“户籍不仅登记人口数量、性别、相貌,而且登记农户田产的亩数、方位、土质”,分析、认知,题中汉代“编户齐民”无疑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服务于加强中央集权,B符合题意,正确;个体小农经济在汉代以前早就形成了,排除A;C提及的是土地兼并,与题中信息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D明显与题意背离,题中汉代“编户齐民”实际上不利于社会阶
4、层的变迁流动,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对“编户齐民”的含义进行理解和掌握,由材料可以得出其实行编户齐民的一个目的便是,对人民进行登记造册便于管理和征收赋税等,以此作答即可。3.唐代出现了一个“士族中央化”的过程,即世家大族的成员离开其籍贯族源地,迁往京畿地区,对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国家统一和实行科举制B.唐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C.关中经济的开发和发展D.政治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唐一代士族大规模的迁徙有三次:第一次在隋唐之
5、际;第二次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三次则在唐末及五代战乱中。迁移的原因分别为科举仕进、战争及贬谪,结合选项可知,唐代出现了一个“士族中央化”的过程属于第一次士族迁徙,这和科举制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唐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不符合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后期,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军镇,设立节度使,最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B选项错误。关中经济的开发和发展与士族中央化无关,C选项排除。科举制打破了政治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的局面,D选项排除。【点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打破世家大族垄断
6、政权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文化繁荣;对欧美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的生死”这一事件的历史叙述。综合上述记载,能够形成的推论是A.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死于南京B.建文帝流落至云南隐匿为僧C.郑和航海探明了建文帝下落D.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成祖实录》、《明史·胡灐传》和《明神宗实录》可知,三者共同反映的信息是建文帝下落不明,D选项符合题意。《明史·胡灐传》反映的是建文帝出逃海外,A选项排除。《明成祖
7、实录》反映的是建文帝自焚,B选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航海并未探明了建文帝下落,C选项错误。5.《北京条约》签订后,曾国藩说:“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清朝官员这种想法的影响下A.列强在经济上大举入侵中国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形成C.“实业救国”思想发展起来D.开始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在“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将
8、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想法之下,清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产生,排除;“实业救国”思想是在19世纪末出现并发展起来的,排除C。6.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五大臣回国,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