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37505
大小:3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6
《请把幸福还给孩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请把幸福还给孩子庆岭金城小学丁建成一、孩子眼中的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感因人而异,也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对于未成年儿童,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父母的亲情呵护下自由健康地成长。可以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可以向父母毫不拘泥地诉说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趣事或不快;在家中随心所欲地寻找自已喜欢的物件,男孩子拆拆装装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女孩子则缝缝连连,设计自己心爱的布娃娃;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做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能有自由活动的空间,能得到父母宽严相间的慈爱,这就是孩子最大的幸福。记得在一个电视纪实报道中报道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儿,因受到母亲及姐姐的毒打而导致上课时不敢坐在板凳上学习,而
2、这样的惨状不只发生过这一次,对这位小女孩来说在家中毫无温暖可言。因此有好心人要领养她,她却死活不肯去,她说要在家里跟妈妈、姐姐在一起。孩子的幸福就这么简单,可就是这么简单的幸福也越来越难以实现了,为什么?二、孩子幸福缺失的原因1、农村孩子因择校而造成亲情缺失家长误认为只要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忽视了家庭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家长根本认识不到老师和托管的教育与管理是无法替代家庭教育与管理的。其原因是因为孩子是在问题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正如刘少奇先生说过的:孩子从生下来的一刻起就在不断地犯错误。有专家认为:孩子小时候犯的错误多并不一定是坏事,只有犯了错误才给了
3、他改正错误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完善孩子的健全人格。俗语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孩子的言行掌握和判断孩子的心理变化,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问题有过夜,把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样的要求对于老师和托管人员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群体教育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不良个性,极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孩子在外人面前是要伪装自己的,他们把缺点和错误隐藏起来,表面看孩子很乖巧,但不等于孩子身上不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及时的解决,孩子小,对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会使这些问题成为了孩子的日常习惯。等积蓄
4、成大问题时再来纠正为时已晚。有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送到城里去寄宿,把一个幼小的孩子孤零零地安置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可想而知,孩子远离了亲情的呵护,失去了撒娇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他的成长就会被家长制造的这张无形的灰网罩着,难见天日。寄宿虽曾风靡全国,但经过时间验证,弊端渐显:其一是孩子因思念父母而痛苦难耐;其二是因无亲人爱抚而浮躁;其三是易结交损友;其四是久别父母后再难于接纳父母的管教,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其五是因伪装久了而丧失了真诚的本性。从而养成虚伪与猜疑的性格。有关专家研究发现,过早寄宿的隐患在其成年后的工作及婚姻生活等方面会有所体现。很大程度上难于
5、缔造幸福和感受幸福。可是,家长却无视这些或隐或现的现象,只认为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为孩子负责。其实不然,孩子的成长是多元化的。还有一部分家长送子外出求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出于为孩子着想,还掺杂了一些其他原因,如面子——父母有能力;省心——不用天天照顾孩子起居等等。熟重熟轻这是一个无须抉择的问题。曾亲眼见过这样一幕,邻家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在外住宿已是第三个年头。一天妈妈在送他上校车时,他突然搂住妈妈脖子哽咽着说:“妈妈,求求你,别让我上车,妈妈,求求你了……”妈妈把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泪也在眼眶里转。这一幕在大人眼里,只是觉得孩子不爱去上学,有哪位家长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
6、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这种分离不亚于生离死别。还有一个姓洪的学生自从去吉林一所学校住校后‘每月只能回家一次。回家后很少说话,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的洪儿再也找不到了,妈妈后悔不已。说这是拿钱买罪遭。洪儿内心里的那种苦涩,恐怕是我们团聚在家里的人难以体会到的,他平日里失去了父母的宠爱,远离家乡,独自一人,一切都是陌生的,孤独已改变了他的性格。我有个同事,孩子六年级时被迫送到100里以外的一所学校去上学,住在亲属家里,两个月后一天,同事接到亲属电话,说她儿子每天晚上都很难入睡,每晚亲属都要多次去察看,昨天晚近11点了见她儿子仍未入睡,睁着眼睛在那里发呆,问他怎么了,他便说想
7、家,说完这话眼泪便扑潄潄流下来。亲属是怕孩子出什么问题才通知她。同事接到这个电话就趴在办公桌上哭起来了。我们听了也都跟着心酸了好一阵子。三年级的柴某转到外地去上学,有一天因为想家而哭得浑身抽搐。一天,他突然问妈妈:“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爱情重要还是孩子重要?”他妈妈泪流满面,给我打电话时仍然哽咽不止。这是一个九岁孩子对妈妈能否去陪读而发出的质问!本该活泼天真的童年却因远离父母而变得如此早熟与无奈。家长给孩子的虚假幸福与孩子所需的真正幸福差距到底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