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62943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跳的思索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跳”的思索教学案例晨兴中学——关钧 一、教学案例: 根据水平五,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四年级发展跳跃能力的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本课以激趣、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入手,创设开放的空间,用一条小小跳绳为教具,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充满欢乐的情境,让学生们在宽松的环境中体验学的乐趣,融“娱乐”、“学习”、“锻炼”、“探索”于一体,使学生掌握一点浅显和简单的体育技能,便课堂为乐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参与双脚跳活动的兴趣,并对学好动作充满信心。2、初步体会双脚爆发用力的方法,发展爆发力,提高下肢力量。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2、,提高学生的模仿力,增强学生的果断力。 三、教学内容: 双脚跳 游戏 四、教学重点: 体会用前脚掌蹬地跳起的动作感受 五、器材准备: 小跳绳、 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意图(一)激趣 1、集合、互相问候。2、创设情境: 教师说:“今天我们举行一次体育节,欢迎同学们来参加。在体育节上老师准备了一些体育项目,现在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小跳绳来设计体育项目?”3、学生们活动时,老师惊奇的发现:(1)有的学生三人一组,一个在前当马,两个后面手握绳,他们跑的可起劲了,还起个漂亮的名字叫“万马奔
3、腾”。(2)有的五六个学生把小跳绳一根根套起来接龙开起火车来。(3)有的学生在玩花样跳绳。(4)有的将绳子打个结,在瞄准投向目标。(5)有的将绳子摆放在地上成方形、圆形、田字形在学青蛙跳荷叶。(6)有的学生把跳绳当成蚯蚓,在地上窜来窜去。(7)还有调皮的孩子把跳绳围在腰间,扭动着腰肢,任凭手柄左右摇摆击打庇护,还不时的哈哈大笑…… 活跃身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课堂的向心力。(二)展趣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4、老师召集同学们,请同学们说说:用小跳绳可以进行哪些活动?(1)相互说说,讨论。(2)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创编的活动。 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主动
4、创新的前提。第二环节整合问题5、老师:在体育节上,同学们样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最喜悦的心情呢? (1)同学们相互探索,相互学习,体验不同姿势的双脚跳动作。(引导单双脚向前、向后、向侧、蹲立、站立、单人、双人、多人等)(2)老师出示图片,示范站立姿势、向前原地双脚跳跃动作。引导:原地双脚跳跃动作时体会双脚爆发用力的感觉。 第三环节分三步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3)观察图片,模仿练习。△合作学习:找学生试练习,让学生评价,并提出谁的动作好,你能像他一样来试一试吗?谁的动作需改进,请也来试一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自主练习:自定目标△分
5、小组讨论练习:讨论双脚爆发用力。(4)交流体会,巡视点拨。 引导学生主动想、看、练、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设疑,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环节归纳概括△表演,教师点评,归纳动作要领。 第五环节拓展应用提高能力6、游戏:“挂奖牌”。 有目的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使 教师:在今天的体育节上,大家的表现都很好,现在我们进行“挂奖牌”游戏,把手中的跳绳打个结,分小组自设游戏方法(夹、顶、托、踢),把手中的奖牌挂在指定地点。起点不同,组内讨论,安排组员。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第六环节进入新的探索空间7、教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
6、,大家谈谈感受,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生:自由回答。培养学生课外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养成(三)持趣 8、师生共同把跳绳围在腰间,扭动着腰肢,齐跳欢庆舞。交流心得,主题小结、评课。收器材。放松身心 小结 与 分析1、本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上,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打破以往“这节课我们做***”,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的做法,而是让学生自己体验生活,儿戏中构建知识,掌握浅显简单的基本运动方法,提高自觉学习能力。2、为学生开设亲切、和蔼、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保持了学生的高涨情绪,民主的师生、生生关系,增进交流,引导学生自我表现、评价,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
7、能力。3、95%的学生体会到前脚掌爆发用力的感受并能简单描述,5%学生由于体质超标,单脚起跳,没有更好地体验动作。4、在学习技术时,应先体会感受,然后学习动作,最后提高爆发力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5、练习双脚跳的次数不易过多,密度不易过大,以保质保趣为主。教学反思回顾教学实际,让我深刻领悟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是生硬地把问题设计到哪个环节当中,很形式化地让学生去讨论,而是通过质疑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探索与提高,巧妙地把教学重点寓于学生的生活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