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86382
大小:27.4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08
《清官政治与吏治腐败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官政治与吏治腐败的探究清官政治与吏治腐败的探究清官政治与吏治腐败的探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伦理中,主圣臣贤式的所谓清官政治,一直受到主流社会的推崇。这不仅仅是由传统政治架构的权力特点所决定的,而且也包涵了政府与民众对官员社会责任与个人魅力的诉求,即高尚的个人品格在公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形成社会表率,从而进一步将施政效果放大。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无论是在传统政治架构的运转,还是政治价值的认同中,吏治一直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无不把吏治作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尽管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之中,社会的精神与物质层面开始受到欧风美
2、雨的浸润,但在这些表象的背后,传统的政治价值观依然是社会主流思想的坚硬内核,因此,重视吏治的政治传统也一直贯穿其间。清官政治这种传统政治理念中的所谓理想状态,仍然是社会大众的主流期盼,同时也是清廷从舆论到行动的追求。然而这一追求的背后又是何种常态呢?晚清官场,贪贿成风。政以贿成已然成为当时的一种政治常态。除却日常的咀嚼外官、部院应酬、冰炭两敬等官场陋习之外,凡交结王公、补缺实授、报效邀宠等也都明码标价、贿赂公行。道咸时期的官僚张集馨曾经在自己的回忆体笔记中,提到了自己对当时北京官场的印象:京官俸入甚微,专以咀嚼外官为能事。每遇督抚司道进京,
3、邀请宴会,迄无虚日。到临别出京时,还要多有馈赠,分其薄厚各家留别,甚至有很多漠不相识,绝不相关的人,也纷纷或具帖邀请,或上书乞帮,明目张胆地索贿。而多数地方官慑于京官天子辇下的舆论优势,也只能怒其无因,闵其无赖,未尝不小加点染。然而即使这样,予者力量已竭,受者冀望未餍即十分周到,亦总有恶言。这还仅仅是地方官员进京时候的一种礼节性的开支。平时的门包、报效等名目繁多的陋规,即使如恭王这种颇负时望的所谓贤王都不能免俗。而时人在臧否人物的时候,也只能以纳贿多少来评判今夕:光绪初年,督抚入京,应酬政府,人不过三四百金;而到最后,指缺进贿,直与交易无异
4、,且恐货币不足以动心,有借衽席为媚献之地,行贿的数量与方式愈发下作,愈趋而愈下。在这种恶劣风气的侵蚀下,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下降:性情暴戾,声名平常,阘冗因循,一无知觉,转得高牙大纛,久任封疆。或者并无大优,而舆论又不甚洽服者,亦复不数年致身通显,而久经历练的官员,则多未闻有力陈政绩上达宸知者。吏治的败坏,已然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传统的政治理想的诉求与恶劣的政治现实,加上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使得整饬吏治成为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而李秉衡正是对这一问题深有认识,且积极实践的地方大员之一。李秉衡,字鉴堂,起家牧令,洊任
5、封圻,历仕咸丰、同治与光绪三朝。由于性刚直,且朝中并无奥援,因而仕途坎坷,一直徘徊于州县末流,属于仕途并不得意的一类官员。尽管如此,李秉衡仍然一反当时官场事事推诿、上下弥缝的恶劣官风,事必躬亲,勤于理政,并因为居官清正、恪遵操守而被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誉为北直廉吏第一,是清末著名的疆吏。李秉衡居官清廉久已为之。早在其出任州县期间,就以廉声闻诸官民。其官宁津县与知冀州时,都曾卓有政声,至两地分立德政碑以颂其操守。《宁津县志》所载《李公德政碑》文中称其不爱钱、不徇私;《冀县志》所载《李公德政碑》文中称他汰冗役,裁陋规,绝苞苴,禁需索,都是对他任
6、职当地期间整肃地方吏治的写照。后李秉衡官至山东巡抚,山东人闻其将至,酒馆衣庄同时歇业者凡十余家,其廉声远播若此。他对传统政治价值观的信仰贯穿其政治生涯中的方方面面,这使得他在实现个人政治追求时带有一种理想主义倾向,即对政治道德的理想化追求与践行。而这种追求与践行的主要表现,则是他对任所吏治官风的整饬。李秉衡素来重视吏治,起身基层的他对于治乱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天下之治乱,视乎百姓之安危;百姓之安危,视乎守令之贤否。监司又守令之效法,均不容有贪墨便辟者滥厕其间。这一见解实际上是将统治秩序的稳定、基层民众的社会安全感、以及各级地方官员的个人素
7、质联系起来,即民众对社会安全的诉求,直接决定了统治秩序的稳定;而这种社会安全感的产生,又来源于基层官员的个人素质与政治操守。因此,严格考课地方官员特别是身处基层的州县官员的行政水准与政治操守,就成了保障统治秩序稳固的关键环节。李秉衡对这一环节颇为重视,对不职官吏多有参劾。如其抚东期间曾两次参劾的不称职州县,即多为昏谬乖方,声名甚劣者。将这些参案中对所参人员的评价进行归纳与比较,可以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贪墨渔利仗势妄为与丁书用事三方面。这既反映了晚清政治环境中基层官员政治素质的低下与基层政治的黑暗,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李秉衡对整饬吏治官风的理解,
8、即州县不勤民尽职,则地方无由治;官吏若鲜耻妄为,则仕风随以颓。这些李秉衡所办理的参案中,以主政广西时期的甘沛棠案和东抚去职之前所参章高元案最为典型。两案虽均事涉武职但所参内容大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