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44801
大小:14.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积累与运用(七)》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积累与运用(七)》 教学目标 1了解用了“像”、“好像”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2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并能正确理解运用。 3掌握“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4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留恋。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共安排了六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用了“像”、“好像”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二是通过朗读,背诵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激励学生自主读书的愿望;三是在交流互动中强化“个性化阅读”的意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是通过开展“回顾与展望”综合性
2、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的能力;五是运用学过的方法,写自己想写的话题,或回忆,或憧憬,或交流;六是通过自主阅读短文,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阅读文章要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和体验,掌握“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建议本课教学用3~4课时。 解读与提示 “温故知新”:旨在培养学生体会并发现用了“像”、“好像”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想象、联想,有的表示人们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感觉。建议让学生先通读全部句子,判断这些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再总结出规律,然后让学生分别举出用了“像”、“好像”的句子是比喻句和不是比喻句的例子,分组比较读,掌握各自的特点
3、。 “语海拾贝”:旨在让学生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建议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句子的含义,便于理解记忆:第一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讲了书与我们的密切关系,书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句告诉我们读书要求甚解,要读懂书中道理,与人交流要用自己的见解说服别人。然后可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老师也可适当补充,以加深理解。 “互动平台”:旨在让学生感悟体会“个性化阅读”的实质意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议让学生自读对话,交流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明白读书切忌人云亦云,要用心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联系原来学过的课文,进一步体会“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和意义。
4、 “综合性学习”:立足于小学毕业前的“回顾与展望”,激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顾小学生活中难忘的情景和自己的成长经历,表达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留恋之情。教学时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毕业前夕的“话别会”,筹备时间可长一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组准备,再由学生干部承担活动主持,特邀学校领导和相关老师参加本次活动,让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活需要密切联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习作百花园”:让学生自读这段话,先提炼出写作内容和要求,再进行习作。 1内容:写什么?或写出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或写出对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或写出想对谁说的心里话,还可以写自己想写的其他话题
5、,关键是要围绕“临近毕业,告别母校”这个特定的时间和范围来写,所写内容应与学校生活有关。 2要求:自拟题目,主题集中,内容具体,感情真挚,500字左右。 “自主阅读园地”: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带着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去理解和体验,边读边想,把自己的阅读见解和感悟批注在书上,与同学相互交流,在实践中掌握“个性化阅读”的实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设计参考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这些用了“像”、“好像”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2同桌交流,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不是比喻句。 3全班交流,明确比喻句的特点和这一类用了“像”和“好像”却不
6、是比喻句的句子特点:比喻句一般除了有“像”、“好像”之外,还把一种事物比作了另一种事物,两种事物不同类,但是有相似之处;而题目中的句子有的表示想象、联想,有的表示人们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感觉。 4出示一组带有“像”、“好像”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是否是比喻句。 5火眼金睛:出示一段话,这段话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了“像”或“好像”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比喻句。 6拓展:四人小组分别举出两句是比喻句和不是比喻句的句子,在全班交流。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句子,分组读,抽读,比赛读。 2学生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的理解,相互补充。 3师生交流课前搜
7、集到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学生自主积累感受较深的句子。 4请班上几个爱读书的同学谈读书体会,并赠送读书名言,激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5学生自由说说读书计划。 三、互动平台 1学生自读对话,分角色读对话。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结合平时的阅读实践谈谈自己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明确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四、综合性学习 1全班齐唱校歌(或课件投影学校生活的相关照片),勾起美好回忆,激发表达欲望,提示开展“回顾与展望”活动的主题。 2学生自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