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莫泊桑拜师》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莫泊桑拜师教案叶县水寨乡桃奉小学李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课文有关背景。2、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学情分析 学生要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借助旁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实际理解福楼拜对莫泊桑的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并加以运用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点。重点难点重点:莫泊桑三次拜师,福楼拜对他的指导所说的话。难点: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从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中,明白仔细观察、刻
2、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课文有关背景。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的原因。二、学时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三、学时难点分析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的原因。四、教学活动【导入】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本课的内容。【讲授】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课文,你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2、检查预习课文情况。(1)指名读课文段
3、落,其余学生认真听,读错的地方予以纠正。(2)根据学生读课文情况,出示容易读错的词语。(课件出示)酷爱、直截了当、富丽堂皇、烙印、一无所获、全神贯注、揣摩、吆喝、滔滔不绝(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3)再选择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访福楼拜。(三次)(5)三读课文,把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两遍,指名读。【讲授】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原因。2、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莫泊桑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3、面对自己平平常常的作品,莫泊桑的心情怎样?(很着急)所以,他去拜福楼拜为师。4、了解福楼拜。
4、(教师介绍,课件出示)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活动】学习生字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2、这些词语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师重点指导“陋”的写法和辨析形声字“揣”。3、学生书写刚笔字,老师巡视指导。【作业】布置作业1、课文中划的词语写5遍,带拼音。2、预习后面的课文内容,并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第二学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时重点莫泊桑三次拜
5、师的过程及福楼拜的指导和莫泊桑每次的收获。三、学时难点莫泊桑第二次拜师时福楼拜的辅导。四、教学活动【导入】复习导入1、认读一些词语。2、说说莫泊桑为什么要拜福楼拜为师?3、课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访福楼拜?【讲授】第一次拜访,感悟“勤奋”1、莫泊桑三次拜访了福楼拜,让我们走进课文,先来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来到老师家里的情况。这是课文的第几小节?(2—5)2、这一部分重点写了莫泊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指名两人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他们两人说话的语气,要有感情地朗读!3、对于莫泊桑的困惑,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您们知道他的问题在哪儿吗?(功夫不到家)课件出示:“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
6、功夫还不到家。”(齐读)4、老师所说的“功夫”指的是什么?板书:肯吃苦,勤练习5、怎么肯吃苦,勤练习,举例说来就是——(指名读例子)【讲授】第二次拜访,感悟“仔细观察”评论1、那么莫泊桑有没有按老师说的去下功夫呢?这次他的功夫下到家了吗?自己读一读写莫泊桑第二次拜访老师的部分。2、他下功夫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交流相关句子)3、他这次功夫下到家了吗?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他明明已经按老师说的话做了,为什么你们还认为他的功夫没下到家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老师说的话,看看这功夫还有没有更深的内涵。(生读福楼拜说的话)5、老师看到的马车和莫泊桑看到的一样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6、
7、师小结:老师不仅是看马车,他看到了不同样子到的马车,不同天气下的马车,走不同的路的马车,甚至还看到了驾车的人,和学生相比较而言,老师看得更加仔细。7、现在你能体会到这功夫里还有怎样的意思?(板书:仔细观察)8、指导朗读。 这么精辟的道理,老师可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举了一连串的例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的,那你们能不能试着用老师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呢?9、引读第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像烙印一样深深印在莫泊桑的心上,从此以后他就按老师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