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5270
大小:4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07-27
《创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肃电大教育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论文标题:创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分校工作站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是否申请学位论文完成时间2012年9月10日创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教育和创新必须抓住教育过程这一动态的线索。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基础,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但由于一些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削弱了教育活力。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的关系进行探索并改进。二、研究目的教育旨在教书育人,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参与,即师生之间的双
2、边互动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也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它限定了学校的各个方面,也限定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觉、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因此,研究师生之间的关系,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三、中心论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众多问题,必须深入归纳、剖析、探索和改进策略。四、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以个案研究、调查分析、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并对该校部分师生进行切实
3、地调查、分析、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几年来教育管理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五、研究计划(一)研究目标1、明确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2、通过研究,理解师生关系的内涵;3、联系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针对现阶段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探究优化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提出优化师生关系的有效措施,为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二)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确立论文研究的范围、论题、搜集资料。2、实施阶段: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数据。3、确立写作提纲并撰写论文。六、写作提纲序文(一)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二)
4、现阶段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三)导致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四)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及建议结语七、参考文献1.农村中小学教师自学培训教材,《课堂管理技巧》,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6—50页。2、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8O一83页。3、姚惠琴,《略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灵台教育》,2008年第九期。创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内容摘要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拖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
5、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努力学习;有利于教学和教育和谐统一。本文试图从教师应该尊重、理解学生;通过对某校师生关系的调查分析,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关键词: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但由于受一些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削弱了教育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及新课
6、改的全面推进与深化。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归纳和剖析,并探索策略。一、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教师根本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全权代表,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需要与学生平等、开放的交流,教学相长。今天的教育要求把“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学生与教师享有平等人格,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所以,教师应真正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涉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改善关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关键,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
7、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教学相长。为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和造就开放性教学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过失甚至错误。教师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学业进步。作为教育者,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你对学生的每次谈话,每件事情的处理,是使学生进步了、发展了,还是使学生感到委屈、受到伤害?但教师不能迁就、姑息学生的过错。否则学生就得不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