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腹腔镜在急腹症诊治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腔镜在急腹症诊治中的作用腹腔镜在急腹症诊治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急腹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杲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观察组术后感染0.00%,对照组术后感染16.67%,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屮
2、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提咼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关键词】腹腔镜;急腹症;临床疗效急腹症是普外科中常见的疾病,其中以急性阑尾炎最为常见,但由于急腹症临床缺乏有效的诊查手段,因此患者术后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1]。腹腔镜是近年临床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技术,其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手术创伤,提咼患者术后治愈率[2]o1资料
3、及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4〜78岁,平均年龄为(45.82±3.15)岁,病程为2h〜48h,平均病程为(12.82±2.45)ho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为3〜82岁,平均年龄为(46.32±4.21)岁,病程为2h〜48h,平均病程为(11.94±3.46)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于全麻状态下插管,病灶
4、位置确定后将腹腔切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将病灶切除。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行插管全麻,腹壁四孔操作,上述操作完成后将监视镜置于剑突下空位置,将操作孔更换高位脐孔,脐5~6点钟方向置入5niniTrocar后,将患者卧位改为左倾低足高位位置。沿着阑尾,将阑尾根部分离阑尾系膜,同吋将阑尾动脉游离,在腹腔镜下采用钛夹钳将腹膜加紧封闭、切断。同吋将阑尾根部分离,采用用4号丝线结扎,距结扎线0.5cm处切断阑尾,电凝烧灼囊尾残端黏膜,完成后采用8字线将阑尾根部缝合包埋。将阑尾置入自制标本袋内,再剑突下穿刺孔一同取出,不设置引流。在手术结束后用常规的抗感染
5、方式进行治疗。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术后复发情况及出血量、手术吋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平均住院时间。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土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率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0.00%,对照组术后感染16.67%,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见表lo1.2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吋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平均住院吋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其在临床的发生率约为0.l%[3]o传统开腹手术由于创伤性大,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复发率高,因此逐渐被微创技术取代,腹腔镜手术由于对患者创伤性小,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中。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术后感染0.00%,对照组术后感染1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术后感染率具有
7、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此外,木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平均住院吋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减少患者术屮出血量,缓解患者手术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参考文献[1]程冬春•电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1016-1017.[2]顾敏,范原铭,王强等•腹腔镜用于102例普外
8、急腹症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0):1267-1268.[3]陈伟,陈应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