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54961
大小:62.0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23
《朱校长材料校史讲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生校史暨爱国爱校教育流程新生入学后,利用二节课时间,以班级(或两个班同时)为单位进行校史教育,由讲解员全程讲解。一、全班集合于主楼正门前讲解员:新生同学们,当我们站在这文物楼前,心中充满自豪与敬畏:让我们引以自豪的是,我们学校是沈阳乃至全东北唯一的建校近百年,沿用同一校名、在同一个地方、在同一所教学楼内进行教学活动的中学,是唯一的学生在文物中上课和活动的学校;让我们敬畏的是,这所文物的投资者、建设者及最初工作的先贤们,都已作古。然而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这所古朴典雅的哥特式建筑,留下来许多悲壮感人的故事。我们这所综合楼,是座T型建筑,一层为半地下,却冬暖
2、夏凉。正面向东为三层教学楼,后面相连体育馆和礼堂。楼前美丽的树藤是1993年栽植,现已枝繁叶茂,装饰和保护着我们的文物建筑,给人以幽深宁静舒适的美的享受。这幢楼现在已被列为沈阳市级保护文物,让我们走进这所文物楼吧!二、楼梯前讲解员:同学们,现在我们站立在文物楼入口处。向上迈17阶台阶,即到二楼。环视四周,我们似乎还未完全体会到此处设计的精妙。那么我们听一下,我校毕业生,现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家聂兰生校友,回访母校后著文所发的感叹和赞美吧:“中学时代不懂得空间建筑,但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厅。读建筑系之后,才认识到设计师杨廷宝老先生这一妙笔……在我
3、所见到过的直达二楼的大楼梯中,同泽女中的处理是最成功的……进来之后的大台阶给大厅增加了纵深感,丰富了空间层次。”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楼梯上金灿灿的镶嵌。我们把近百年校史,写在楼梯上:从1928年张学良于凤至创办女中,到2011年女中荣耀回迁此处原址,美凤还巢。每一年份的记述,既是学校所走过的不凡足迹,也相连着沈阳乃至我们国家的社会变迁和时代递嫗,悲壮与血泪;豪迈与欢笑。看到这同学们会发现什么?对了。最下面留出一级,最上面剩下三级台阶没有镶嵌。这是为什么呢?同泽女中的历史有丰富的内涵,所有台阶可以填满。下面留一级,是寓意女性教育并非始于同泽,而是源远流长;
4、上面预留三级台阶,是表面同泽前程远阔,让一代代新同泽人,续写辉煌吧!这是学校伟大的创建人,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半身铜像。早在1930年第一代同泽师生,为感念张将军建校伟业,集资在此敬立张将军铜像。可是“九一八”事变后,万恶的日本侵略者毁掉了将军铜像。留下了侵略者的罪恶,也留下了同泽的伤痛。所幸在抗战胜利50周年的1995年,我校在原处原样复制了此铜像,并由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同志亲笔题词。瞻仰将军遗容,让我们铭记创办人伟业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吧!三、走进礼堂同学们,让我们深怀感佩之心、敬畏之情走进沈阳独一无二的礼堂吧!我们的礼堂,八十多年前,
5、是沈城最美的礼堂,时至今日仍然是沈阳最古老、最独特、最优美的中学礼堂!同学们用心欣赏吧!我们的礼堂既古朴庄重,又不失其典雅别致既小巧精致,又不失其浑然大气既简约无饰,又不失其美艳秀丽既古色古香,又不失其现代风范我们的礼堂融中西美学之精华,美轮美奂聚古今文化之荟萃,超凡脱俗我们的礼堂,经80余载岁月之磨砺、时代之嫗变,而景貌如初、宛然似昨,怎不令人敬仰赞叹!而今置身其间,仿佛身临时光隧道、艺术殿堂、少女沙龙,而心旷神怡。今天我们站在这先贤才女们曾经活跃的空间,感佩怀念之情、陶醉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这是我同泽女孩们所独享的幸福啊!是的,在我们这个舞台上,
6、伟大的民族英雄张学良曾发表过演讲;大音乐家阎述诗老师曾指挥过合唱。在1931年苦难的“九一八”之夜,我们的老学友们,就在这个舞台上,满怀爱国激情,演出了她们自编自演的话剧《一片爱国心》。而如今,现在这个不平凡的、八十余载未经改动的舞台是属于你们的了。它会留下你们动听的歌喉、曼妙的舞姿、激情的演讲和欢快的笑声!四、二楼走廊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我校的创办人。这是英姿勃发的张学良将军青年戎装像。主政东北及创办同泽女中时,他还不到三十岁。这是我们文物楼1929年落成庆典上留下的珍贵照片。时至今日楼正门仍保持原样。这是建校之初女中的校训、校徽、校旗。校训是张将军
7、亲自拟定的诚字。校徽、校旗有日月星图案,体现光明的同泽、光明的青年、光明的未来的深刻含意。这是出资并辅助张学良创办女中的张夫人于凤至女士,她兼任我校董事。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此楼落成庆典时的文物楼门前。照片中的三个人,中间为于凤至,左侧为我校第一任校长、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王捷先博士,右侧为副校长姚女士。照片上的原始说明文字表明,这是王校长将楼门钥匙,敬呈于凤至女士,并由于凤至执行洞啟同泽女中校门之礼仪。这是我女中历史上最著名的老师阎述诗先生。他是当时沈阳名气最大的数学老师,又是音乐家。“九一八”事变后,他不甘当亡国奴为日本人工作,而流亡关内,寻求
8、抗日救国道路。并于1935年满怀悲愤之情写下了当时唱遍全国,而又传唱至今的不休的爱国歌曲《五月的鲜花》。这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