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视域下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密级:公开UDC:学号:405010013005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视域下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研究ResearchonPathChoiceforPublicArchivesEstablishmentintheConstructionofPublicCulturalService刘芳培养单位(院、系):人文学院历史系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苏君华副教授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管理学学科专业名称:档案学论文答辩日期:2016年5月21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2016年5月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摘要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新的事业,它既给公共档案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又提出新的挑战。公共档案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认真履行好公共档案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责任与使命,做到自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对于推动公共档案馆在十三五时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关系,为社会文化语境中公共档案馆的发展做铺垫。其次,具体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视域下公共档案馆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文化服务理念有偏差、文化服务水平待提升、文化服务经费匮乏、文化服务人才欠缺、文化服务制度欠完善等。最后,基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提出公共档案馆应坚持“文化自觉”、“文化化人”的服务理念,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储存含量,利用现代科技强化历史档案“文化性”开发,引入市场文化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以实现档案馆“公益使命”,打造大众化文化品牌以彰显档案馆文化特色等具体路径。关键词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路径I ABSTRACTABSTRACTBuildasystemofpublicculturalservicesnowasaglobalandstrategicnewcareer,itbroughtopportunitytothedevelopmentofpublicarchives,alsoposedgrimchallengethesametime.Withonlypositiveandactiveintegration,publicarchivescouldmaintainitselfhealthydevelopment,andimprovetheconstructionofthemodernsystemofpublicculturalservices.Firstly,thepaperthroughcombingtherelationshipofthedevelopmentofpublicarchivesandtheconstructionofpublicculturalservicestomakepavesforthedevelopmentofpublicarchivesintheculturalcontext.Atmeanwhile,thepaperconcreteanalysistheactualproblemsofpublicarchivesinthepublicculturalservicesfield,includingcultureserviceconceptexisteddeviation,thestandardofculturalserviceneedtoupgrade,thelackofculturalservicefunds,thebreakdownintheculturalservicesecuritymechanism.Basedontheseproblems,andconnectingwiththesocialbackgroundoftheconstructionofthemodernsystemofpublicculturalservice,thepaperproposesthatpublicarchivesshouldadheretotheculturalconsciousnessandcultureinfluenceservicephilosophy,ascendculturearchivesstorecontent,strengthenthehistoricalarchivesculturaldevelopmentwithmoderntechnology,introducemarketculturemechanismandencouragesocialforcesorsocialcapitalto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publicservicesocialization,conductregularpublicwelfareculturalactivitiesinordertorealizearchivespublicmission,createpopularculturebrandtoshowthefeaturesofarchivescultureandsoon.KeyWords:Publicarchives;Publicculturalservice;DevelopmentpathII 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第1章绪论.................................................................................................................11.1选题来源及依据.............................................................................................11.11选题来源.................................................................................................11.12选题依据.................................................................................................11.2学术史研究回顾..............................................................................................21.21国外研究................................................................................................21.22国内研究................................................................................................31.3相关概念界定.................................................................................................81.4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01.5研究意义及创新............................................................................................10第2章公共档案馆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关系...................................................122.1公共档案馆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影响...................................................122.11构建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122.12保障社会公众的文化权益...................................................................122.13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122.2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公共档案馆发展的价值分析...................................132.21增强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影响...............................................................132.22拓宽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功能...............................................................132.23牵引公共档案馆的发展方向...............................................................142.24促进公共档案馆的属性回归...............................................................14本章小结..............................................................................................................14第3章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视域下公共档案馆问题分析.........................................163.1文化服务理念有偏差....................................................................................163.2文化服务水平待提升....................................................................................173.3文化服务经费匮乏........................................................................................18III 目录3.4文化人才队伍欠缺........................................................................................183.5文化服务制度欠完善....................................................................................19本章小结..............................................................................................................19第4章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视域下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分析..........................214.1培育文化服务理念.......................................................................................214.11坚持“文化自觉”....................................................................................214.12坚持“文化化人”....................................................................................224.2完善文化服务资源.......................................................................................234.21构建多元化馆藏文化资源...................................................................234.22强化历史档案文化性开发...................................................................244.3聚焦文化运行服务.......................................................................................264.31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264.32打造大众化文化品牌...........................................................................274.4引入文化市场机制.......................................................................................284.41引入市场文化主体...............................................................................294.42开发市场文化产品...............................................................................30本章小结..............................................................................................................31结语.............................................................................................................................32参考文献.....................................................................................................................32致谢.............................................................................................................................36IV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选题来源及依据1.11选题来源本选题来源于导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2CTQ035)的子项目。1.12选题依据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梦”伟大民族复兴愿景的历史进程中,综合国力的提升表现为“硬实力”与文化、文明“软实力”相互促进的提升过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作为培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此外,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被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档案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之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档案馆认真履行好其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责任与使命,做到自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有助于使公共档案馆功能得以拓展,推进公共档案馆健康有利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档案馆如何1 第1章绪论更好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思考与追问,并根据当前的环境变化来调整其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1.2学术史研究回顾1.21国外研究在国外,学术界对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着眼于是把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分化到日常具体工作上,在公众日常文化生活中使公共档案馆的档案服务的公共性、文化性、服务性与现代性得以展现。从研究内容上看,重点研究公共档案馆开展服务的具体策略思路以及公众获取档案信息的效果。英国档案学者迈克尔·库克在《中央与地方档案机构与社会的关系》一文中对档案馆的文化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虽然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一样与纯娱乐性机构相比有着更严肃的目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这些社会性的机构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1]”此外,国际档案大会作为解决或建议各类会员国共同关心的档案工作问题的国际平台,曾以“档案文化服务”为议题进行过多次深刻的讨论,对档案馆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在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档案学术利用、档案实际利用与档案普遍的利用”成为了议会主题;在十三届档案大会上,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指出“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档案不仅要涉及政府的职责和保护公民的个人权益,而且更多的还应该为他们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和集体记忆[2]”。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学者们将题目锁定为“档案”与“休闲”的关系,提出档案馆服务应该及时适应社会休闲的需要,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个性化需求(如表1)。从实践上来看,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档案馆已经成为公众休闲的好去处。如英国档案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档案馆之一,不仅在建筑布局上体现着“文化休闲”,人们还可以在档案馆里休闲自在的逛书店、阅览档案原件、观看档案展览等(如图1、图2)。2 第1章绪论表1历届国际档案大会届数时间地点国家参与数主要议题档案馆如何实行监督,档案与档案缩微制片的关第一届1950巴黎35系,私人档案和经济档案问题,档案出版物。档案馆设置历史陈列室问题,档案工作者的培第二届1953荷兰20训,档案文件的国际交流。第三届1956佛罗伦萨44档案馆的新设备,档案的鉴定,私人档案问题国家档案馆问题,修复文件和印鉴及保护地图、第四届1960斯德哥尔摩40平面图、照片的新技术,档案与现代经济、社会的研究档案整理的新方法,教会档案问题,公布档案问第五届1964布鲁塞尔50题,档案工作机械化,印章问题,青年档案工作者问题开放档案问题,缩微照相的政策,现行档案的管第六届198马德里43理,档案史的研究国家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的相互关系和继承性,新技术在档案馆的应用,科学查考工具书的编第七届1972莫斯科65制,档案工作者的国际合作和对发展中国家档案馆提供技术援助文件和档案的变革,档案工作中的技术进步,扩第八届1976华盛顿77大对档案文件的开放,发展中国家的档案工作档案的学术利用、实际利用和普遍利用,国际档第九届1980伦敦71案理事会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对未来的展望对档案馆的挑战──日益繁重的任务及有限的资第十届1984波恩93源,收回散失在别国的本国历史档案的途径新型档案的形成、收集、保护、开发和利用,国第十一届1988巴黎105际档案理事会的今天和明天第十二届1992蒙特利尔125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第十三届1996北京130本世纪末的档案工作——回顾与展望第十四届2000塞尔维亚150新千年与信息社会中的档案第十五届2004维也纳140档案、记忆与知识第十六届2008吉隆坡138档案治理、描绘与发展——描绘未来社会第十七届2012布里斯班136新变化、新环境3 第1章绪论图1英国国家档案馆外观图2英国国家档案馆查阅档案大厅1.22国内研究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国家的重要责任之一。随着政府提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5年国家档案局也提出要建立“档案公共服务体系”,这是我国档案机构首次提出“档案公共服务体系”这一概念。近年来,学术界对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截至2015年底,对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进行了精确检索:4 第1章绪论检索1:以“档案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为检索表达式进行全文数据库检索,获得结果35个,经过筛选获得结果17个,如表2。表2:与“档案馆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直接相关的文献统计检索结果序号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1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黄振原南昌大学2010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公共2周林兴档案学研究2011档案馆职责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共档案3周林兴国家档案局2011馆发展研究——基于SWOT分析方法我国公共服务型档案馆建设研究——4王晓雪档案与建设2012从档案文化休闲视角关于加强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5王林发湖北档案2012思考综合档案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6马仁杰、王静等档案2013发展路径探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档案馆7苏君华档案与建设2013的功能定位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档案馆8周林兴档案2013发展战略研究分析框架当代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公共档案馆发9刘德超黑龙江档案2013展基于公民文化权益实现的公共档案馆10苏君华档案学研究2013发展研究11综合档案馆文化休闲功能拓展研究吴新婷安徽大学201312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王静安徽大学2014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档案服河北师范大13王琳2014务的思考学论公共档案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4苏君华浙江档案2014建设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SWOT分析及15周林兴、何卓立等档案学通讯2014优化策略16公共档案馆文化服务建设探析刘福东、钟莺等兰台世界2014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范式培育机制研17徐海静兰台世界2015究5 第1章绪论检索2:以“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数据库检索,获得结果187个,经过筛选获得结果47个。检索3:以“档案馆文化建设”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数据库检索,获得结果1050个,经过筛选获得结果139个。检索4:以“档案馆文化”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数据库检索,获得结果5429个,经过筛选获得相关结果约558个。从以上检索结果可知,虽然我国档案学者对档案馆文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问题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尤其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下,学者们对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职责的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献较少。从研究内容上看,与本论文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公共档案馆的文化性”、“公共档案馆服务与公民文化权利”、“公共档案馆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三大方面。一、公共档案馆的文化性(1)文化属性关于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档案学者们已达成了共识,但对文化认识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档案馆文化的认知。薛匡勇提出“档案馆实质是一个以文化性为核心构成的体系,档案馆的文化性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是馆藏档案的文化特性;二是馆藏档案载体的文化特性;三是档案馆自身的文化特性[3]。张芳霖、王辉则认为:“档案馆文化是指管理、利用和开发档案所产生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档案是文化的内核,建筑是文化的形象,活动是文化的活力,需求是文化的动力;档案馆是形象、人员、馆藏、服务、设施、制度等的综合体”[4]。高鹏、陈聃认为:“档案最重要的文化属性是其历史性,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历史性,才能给档案事业确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心,才能给档案馆确定发挥其文化功能合适的舞台”[5]。李宝玲则认为“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的不断拓展使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更加显著”[6]。随着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档案从最初的封闭,只有极少人能知悉,到现在向着大众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开放档案的种类也由起初的简单的档案类别,如历史档案,到现在多元化档案的全面开放。这不仅促进了公共档案馆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使档案馆由神秘封闭的地方成为向公众开放的文化胜地,而且使档案馆的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 第1章绪论它由政府行政机构向服务于公众精神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转变。(2)文化功能关于档案馆文化功能,研究学者们见仁见智。李春兰认为,档案馆文化功能包括储存原始信息、记忆社会历史、传承人类文明、拓展休闲娱乐、开展社会教育等方面[7]。马学强认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文化记忆功能、文化储存功能、文化传播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和文化发展功能[8]。苏君华对档案馆文化功能进行补充,指出公共档案馆应该具有实现公众文化权益、满足公众文化熏陶、构建先进社会文化功能[9]。除此之外,其他学者认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还包括资政决策、存史证史、信息情报、知识生产等方面。(3)文化责任档案馆的文化责任是指档案馆不仅致力于自身的文化建设,而且要把自身的文化建设放在社会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积极投身于社会公共文化建设,承担起应有的文化责任。王保国提出国家的灵魂和宗旨就蕴藏在她的档案中,档案遗产是开展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民族认同的依据,档案馆作为档案遗产的重要保存场所理应承担起贮存本民族本地域社会、文化发展和嬗变的重大职责[10]。潘玉民指出公共档案馆的文化责任还应承担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等方面的职责[11]。黄振原等从公民的档案文化权利角度思考,认为公共档案馆还应具有这方面的职责[12]。周林兴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公共档案馆还应对公民文化素养的提升、社会记忆的保存、社会公平公正的维护以及国家凝聚力的提升等承担应有的责任[13]。二、公共档案馆服务与公民文化权利公共档案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机构,理应服务于公众文化需求、保障公民获取平等信息权利。周林兴首先提出公共档案馆是民主社会下保障公民平等获取信息权利的产物[14]。蔡娜、吴开平也提出类似的观点,认为公共档案馆作为社会的信息服务机构,承担社会职责是保障公民基本信息权的一种制度设计[15]。苏君华提出了公共档案馆应与其他公共文化事业均等化发展的思想,并认为这种发展理念是符合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观,这将完善公共档案馆服务网络,使制度性赋予公民权利差异得到缩小[16]。吕元智指出公共档案馆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理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价值创新,不断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17]。三、公共档案馆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7 第1章绪论公共档案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对公共档案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周林兴建议规划档案信息资源时需考虑不同群体的多元文化需求,同时收集的档案信息资源应齐全完整,并能反映社会各种现象的档案信息资源[18]。苏君华进一步指出公共档案馆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化,档案资源体系对民生、对社会的全覆盖[19]。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档案文化事业也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方立霏对档案文化产业的目的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档案文化产业应是为了提升全社会档案意识和全面开展档案保护工作,它的经营思路是普及档案意识、推广档案保护技术和传播档案文化”[20]。郑辉对档案文化产品的形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档案文化产品一方面要体现档案的文化性,同时也要朝着多元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21]。郭东升对档案文化产业是否会影响其文化事业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档案文化产业是一把双刃剑[22]。马永利指出档案馆可以经营档案文化产品,融入市场经济,并获取利润,但不能失去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文化事业属性[23]。研究者们对公共档案馆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李春兰认为应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融入公共档案馆文化功能建设中,重点凸显公共档案馆地域文化的特色,并采用市场运作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实现其社会文化的功能[24]。苏君华重点指出公共档案馆发展的文化存在价值,同时局馆应明确其各自的职能[25];并认为公共档案馆发展应以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为出发点,不断满足公众对档案的文化需求,并能积极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档案文化产品与档案文化服务途径以顺应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26]。综上所述,我国现有对公共档案馆文化建设的研究,多是对单一机构的文化研究而不是站在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展开的,并且对公共档案馆如何适应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的研究还有待提升。1.3相关概念界定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概念,8 第1章绪论这是我国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建成的高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此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对文化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建立完整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快速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其文化开放水平。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推动“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该文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也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兼具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特征,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制机制的总称[27]”。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在政府主导下,运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形成三者相互协同的良好局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产物,充分展示了政府对自身职能的清晰定位和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与主动担当。二、公共档案馆自从1978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法国国家档案馆就提出了“档案馆对公众开放”的原则,开放的理念便开始注入档案馆的血脉之中。1983年,英国颁布了《公共档案法》,并成立了公共档案馆,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公共档案馆就此诞生。在我国,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开放历史档案”,这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由封闭走向开放。随着民本文化、公开文化日益发展成社会的主流文化,作为舶来品的“公共档案馆”也开始受到档案界的普遍关注。我国的公共档案馆指由国家设立的开放型档案馆,是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机构,既为党和国家的工作服务,又要向社会各界提供准时、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从字面上看,它与其他档案馆的区别凝结在“公共”二字,实质是指档案馆馆藏资源的公共化与档案利用的社会化。我国公共档案建设既不是在原有档案馆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新档案馆,也不是将现有的国家档案馆进行更名,而是要促进国家档案馆公共性不断的积累、深化,从而达到一个质变的过程。学者曹航指出目前档案馆建设活动是以公共档案馆建设之名,实质为拓展各级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从而达到完善其公共服务机制,提升其公共服务精神的目的[28]。9 第1章绪论1.4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一、本论文研究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公共档案馆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关系进行整理,并且具体分析了公共档案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公共档案馆发展的价值,为社会文化语境中公共档案馆的发展做铺垫。第二部分:从文化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经费、服务制度、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具体分析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视域下公共档案馆在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基于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服务理念、服务资源、服务方式、服务机制方面提出了公共档案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发展路径。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公共档案馆、公共图书馆等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检索,有重点地采集文献中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部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跨学科交叉研究法。由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服务机构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本选题主要是在相关理论研究和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综合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3对比分析法。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针对公共档案馆自身性质与特征,提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适合公共档案馆的发展路径。1.5研究意义及创新一、研究意义1理论价值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公共档案馆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对公共档案馆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关系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公共档案馆的发展路径,这将丰富和完善在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公共档案馆发展的理论体系,拓宽档案学的研究内容。10 第1章绪论2现实价值公共档案馆积极响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文对公共档案馆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一整套行之可行的发展思路,将使公共档案馆更好地服务于公共文化建设。重申了文化属性是公共档案馆的本质属性,也是其发展的重点方向。同时,公共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发展的政策方针,使公众的文化权利得到维护,将有利于提升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二、研究创新1研究角度的创新本论文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视角研究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突破了过去仅从其自身角度开展研究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扩大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传播档案馆特色文化。2研究内容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的重构,本论文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视域下,提出引入文化市场机制,开发市场文化产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从而实现公共档案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1 第2章公共档案馆建设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第2章公共档案馆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关系2.1公共档案馆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影响2.11构建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我国公众文化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普遍参与。公共档案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积极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档案馆贮藏着具有重要文化与历史两重价值的档案,是社会文化的宝库及集聚地;另一方面,档案作为一种真实、可靠、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信息资源,它对历史文化的积累、沉淀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信息记录物都难以比拟的。可见,公共档案馆在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公共档案馆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体现了一种应有的文化自觉,还有利于构建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2.12保障社会公众的文化权益公共档案馆与公共文化服务具有一致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档案馆内在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作为政府提供文化空间的公共场所有责任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众文化权益;另一方面,公共档案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事业机构有义务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公共档案馆作为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一种制度体现[29],是公众文化权益保障的重要组织机构,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限于历史、现实等诸多原因,档案文化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档案馆未能履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重任。公共档案馆自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可以唤醒公共档案馆自身肩负的神圣使命,为实现社会公众文化权益做出应有的贡献。2.13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12 第2章公共档案馆建设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档案是文化资源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具有记录历史文化遗产功能,还具有文化继承、文化教育、文化借鉴等功能[30]。中国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化记载都以档案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在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公共档案馆亦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公共档案馆是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扬正气、促和谐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另一方面,公共档案馆所保存的历史文化资料比其他文化机构所保存的更加真实、完整,它对历史文化资料积累、启蒙与沉淀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机构都无法取代的[31]。总之,公共档案馆自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承担构建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任,对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2.2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公共档案馆发展的价值2.21增强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公共档案馆对社会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但因历史等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作为政府附属机构,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为公众服务的意识淡薄。这导致社会大众对档案馆价值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误解,认为档案馆是一种纯粹的政府行政机构,使档案馆在整个文化体系中被边缘化,不利于档案馆事业整体的发展。当前,我国图书馆、博物馆主动适应社会文化的需求,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社会上反响巨大,得到政府、社会、媒体的广泛好评。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浪潮中,公共档案馆抓住契机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有助于赢得社会对其文化服务的认可与支持。这种认可与支持不断积累,必然会提升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形象,增强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2.22拓宽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功能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资料的满足转化为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追求,特别是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使得档案馆现有的文化产品难以满足公众多元档案文化需求。公共档案馆自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将有助于13 第2章公共档案馆建设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拓宽档案馆服务范围,改善档案馆服务质量,提供更多的优秀档案文化产品与服务,更好的体现公共档案馆文化服务机构的价值取向。同时,公共档案馆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助于拓展档案馆的文化生存空间,使公共档案馆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2.23牵引公共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当前,档案馆在文化领域长期缺位,身份模糊。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必然会缩小档案馆文化生存空间,不利于档案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建设过程中,公共档案馆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档案馆文化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为公众提供公平、便捷与高效的档案服务,还可以使公共档案馆更加明确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公共档案馆自觉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公众文化权益,满足公众文化熏陶,构建先进社会文化,这是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发展所要承担的重任,也是公共档案馆未来的发展方向。2.24促进公共档案馆的属性回归档案馆开放于民主文化的发展,换句话说,公共档案馆的存在即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性是公共档案馆的基本属性[32],公共档案馆理应在文化领域发挥相应的作用。然而,目前档案馆乃至档案事业在整个文化体系中仍处于“边缘化”境地,档案馆“文化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究其原因在于档案馆未能正确认识档案文化价值,档案馆工作长期游离于社会文化生活之外。将公共档案馆发展置身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环境中,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公共档案馆对其自身文化属性的认识,在文化领域中做出名副其实的贡献,使档案馆回归到其文化服务机构的本职上来。本章小结本章从两个方面对公共档案馆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即公共档案馆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影响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公共档案馆发展的价值。从构建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社会公众的文化权益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等三个内容介绍公共档案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从增强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影响,拓宽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功能,牵引公共档案馆的发展14 第2章公共档案馆建设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方向和促进公共档案馆的属性回归等四个方面剖析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公共档案馆发展的价值。本章的研究内容为社会文化背景下公共档案馆的文化发展做铺垫。15 第3章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障碍第3章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视域下公共档案馆问题分析近年来,我国档案馆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但是在各地区公共档案馆文化建设中还有许多空当和不足之处。当前,我国档案馆建设在文化服务理念、服务水平、服务经费、人才队伍、服务制度、服务法规等方面还有待提升,这些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新时期公共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发展。3.1文化服务理念有偏差从档案馆自身来看,“局管合一”的管理体制使档案馆职能定位发生了偏差,档案部门习惯以管理者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忽视了档案馆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功能。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馆文化服务机构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认为“档案馆可以为文化产品的开发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但对自己利用档案开发大众文化产品,特别是打造文化精品则信心不足”[33]。加之,由于历史等因素,档案馆的政治属性仍占主导地位,档案馆是作为政府附属机构,而不是一种文化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提供档案便利服务。这导致档案馆在实际工作中倾向于在政治、人事管理等领域发挥作用,而对档案馆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责任认知不深,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档案馆实践来看,档案实践活动没有形成一种文化趋同与认可,社会对档案文化认知存在偏差(如表3)。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档案馆经常在社会文化建设活动中缺位,使得档案馆在整个文化大环境中处于边缘化地位。这导致在公众意识里只有图书馆、博物馆才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档案馆的文化属性认知不深、定位感较模糊。如《中国统计年鉴》作为我国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综合统计年鉴,在介绍全国主要文化机构情况中却忽略了公共档案馆情况这一环节。(如表4)。其二,档案馆主要是围绕政务活动开展档案工作,使得公众对档案馆的存在价值是“敬而远之”的,这也导致档案馆无法真正融入社会,档案馆文化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16 第3章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障碍表3常见的档案认知偏差对档案认知的对档案馆建筑选址认知的认知主体对档案馆认知的侧重点侧重点侧重点公众履历、公文政府组成部分政府的附属机构、难以接近档案人员保密文件保密机构与公众保持距离表42000年——2013年全国主要文化机构情况艺术表演公共图文化馆省级、地市县市级乡镇(街道)艺术表演年份博物馆场馆书馆(站)级文化馆文化馆文化站团体200026754532139029074202413922619190020012696433793992842401381461260518542002269742516389285439273151125871829200327094181638228463858815152601190020042720414023802841381811548275919282005276241588375285138362158128051866200627784008839528193687416172866183920072799406014112806373841722451217322008282041156389282937938189351141662200928504195936128623873622526139149920102884433823742890401182435686414612011295243675379290640390265070551429201230764387638229194057530697321127920133112442603852930409453473818013443.2文化服务水平待提升当前,我国档案馆文化服务活动总量少、内容陈旧、形式还比较单一,无17 第3章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障碍法满足当前档案馆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需求。从服务对象上看,档案馆服务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而没有将社会公众纳入档案服务体系之中,公众只有被动的接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服务效果较差。从服务方式来看,档案文化服务方式单调、封闭,缺少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档案馆习惯“坐等利用者”上门查阅,而没有对档案文化产品进行有效的宣传,主动为公众提供档案文化服务。从服务内容上看,当前我国档案馆藏内容资源构成存在严重的“三多三少”[34]现象,这些档案资源与公众的生活距离太远,很难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再者,目前我国档案馆服务内容大多局限在提供档案原件、复印件或者档案专题史料上,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档案文化需求,如许多档案出版物、档案展览等在社会上覆盖面较窄,影响力较小,不能充分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活动中。总之,档案馆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内容上的偏差最终导致了档案馆文化服务的缺位错位,低质低效。3.3文化服务经费匮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重经济、轻文化、重当下、轻长远的现象虽然有所改变,但文化事业经费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小。同时,档案馆的“文化身份”还没有得到相关文化部门的完全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部门在制定文化事业发展预算时将档案馆文化服务经费排除在外,档案馆文化建设经费匮乏。公共档案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其自身没有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公共档案馆各项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公众对档案信息数字化、知识化需求越来越高,公共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经费的需求比传统环境下更为渴望。档案馆投入经费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共档案馆丰富其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也使公共档案馆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3.4文化人才队伍欠缺随着档案工作不断的深入,档案馆对档案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具备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已成为做好档案馆公共文化建设的关键。目前我国档案馆人才队伍现状仍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档18 第3章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障碍案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档案馆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打造档案馆文化品牌的进程中,复合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效。第二,档案工作者文化观念还比较模糊,人文思想或人文理念培育不足。虽然我国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馆文化属性都已熟谙于心,但对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文化理念还是感到很迷茫,缺乏正确观念的指导。第三,目前我国档案工作人员主要是沿用传统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难以适应公众日新月异的多元档案文化需求。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不利于档案馆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激发档案工作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适应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需求,是档案馆在新时期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3.5文化服务制度欠完善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必然需要档案馆建立一套符合其自身文化发展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为其提供公平、公正、便利的档案文化服务营造和谐的档案馆环境。目前我国档案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档案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失去了应有的文化活力。其一、“局管合一”的管理体制使档案馆带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档案馆习惯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自居,淡化了其本应有的服务意识,如大多档案馆为了密切配合党政机关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需要采取节假日照常休息的时间制度,但这与公众的文化休闲时间相矛盾,不利于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发挥。可以说,“局管合一”管理体制使得档案馆倾向于行政管理,忽视了文化服务的本职,最终导致其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消失,因而也无缘享受文化部门的优惠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档案馆文化性的发展。其二、我国实行的“条块相结合”[35]的档案管理体制,导致了档案机构之间各自为政,互不往来或为部门利益不愿意移交档案及“信息孤岛”等情况的出现,由此造成了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资源之间的条块分割,档案资源难以共享,不利于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挥,也不利于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分析了公共档案馆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公19 第3章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障碍共文化视域下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的研究提供依据。具体来说,公共档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主要障碍包括文化服务理念有偏差,文化服务水平待提升,文化服务经费匮乏,文化人才队伍欠缺,文化服务制度欠完善等方面。20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第4章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视域下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分析4.1培育文化服务理念目前,我国公共档案馆文化职能体现不足、文化功能难以发挥,其关键是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缺失[36]。公共档案馆需以文化服务理念作为档案工作与发展的指导性思想,将文化观念渗透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内化为每个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文化服务理念已成为公共档案馆进行文化建设的最深层动力。公共档案馆应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文化自觉、文化化人。4.11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是由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他指出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人应该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熟悉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只有这样才能与各种文化“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37]。可见,档案文化自觉是档案工作者在档案具体实践过程中意识到档案工作的价值及其所具有的特色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一种持久的档案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坚持档案文化自觉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群体对社会信息、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文化需求,自觉为公众提供类型多样的档案文化产品与服务。一,要大力提升档案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档案人员对档案文化的认知是其完成文化使命的前提,也是衡量档案馆公文化服务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档案人员文化素养的要求在不断的攀升,档案人员不仅需要对档案所涉及的文化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而且应该对当地的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社会风俗,地理风貌以及历史名人有个基本的了解,从而为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主动提供服务。二,要积极促进档案馆文化创新。档案馆应在遵循档案自身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自觉吸取社会文化的有益因素,并注入社会发展的有益元素,让档案文化与社会文化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接纳的互动关系。如美国国家档案馆从公众文化休闲21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角度出发,对档案馆外部形象与内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设立了网吧、书店、商店、咖啡厅等文化休闲场所,使利用者利用档案之余充分享受精神生活的愉悦。总而言之,档案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文化意识与文化精神,其意义不仅在于自觉回应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档案馆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档案馆要以档案人的文化“自知之明”积极投身于社会文化建设之中,打造一个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档案馆文化环境。4.12坚持“文化化人”在我国,“文”与“化”的联用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化人”即通过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来感化个人以及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公共档案馆坚持文化化人是档案馆文化性的基本要求,是档案馆文化性的应有之义。一方面,档案作为人类“文明之母”,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档案有着显著的精神内涵,是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社会风气教育的生动教材,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档案馆要扩大其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必须将文化化人作为档案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探索文化化人的有效途径。一,塑造档案馆文化形象。档案馆的文化形象是宣传档案文化的有效途径,一座设计优美、具有文化气息的档案馆可以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使每位入馆者在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公共档案馆在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使档案馆在外观设计及馆内基础设施等方面蕴涵文化元素,以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吸引力。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展厅里常年悬挂着《独立宣言》、《宪法》、《人权法案》等反映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巨幅油画,许多入馆参观者都被这样的画面所吸引,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二、提炼档案馆文化精神。档案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真实全面地记录了人们创造历史的曲折历程和奋斗足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公共档案馆自觉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务必要充分提炼馆藏档案中的文化精神,以其充满文化魅力的内容与内涵感染人们、教育人们、影响人们。公共档案馆可以通过22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举办展览、公益讲座等方式揭示档案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实质,实现公共档案馆“文化化人”的重要作用。三、加强档案文化宣传。档案宣传是公众获取档案信息,加强对档案认知的重要方法。公共档案馆应主动与当地新闻、报社、广播电台等大众媒体合作,以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以适应社会文化需求的方式推介档案特色文化,使公众多元化的档案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4.2完善文化服务资源4.21构建多元化馆藏文化资源“文化是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源[38]”,公共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离不开档案文化资源体系的支持。迄今为止,我国公共档案馆各项功能的发挥都不尽如人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馆藏档案内容远离公众文化需求、文化底蕴不足。因此,虽然近年来公共档案馆在基础设施方面有所改善,但公共档案馆的总利用率仍然不高。公共档案馆要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乃至档案文化服务,必须增加入馆档案的文化特色,提高档案馆的文化储存含量。同时,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元文化需求。具体来说,不仅包括政府文书档案,也应该包括地方历史文化、社会重大事件甚至家庭个人形成的各类档案;不仅要包括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还应该包括以数字形式存在的电子档案、网页档案等。(一)“公共部门”档案纳入依法接收范围档案接收是我国馆藏档案的主要来源,是开展档案馆各项工作的基础。档案接收应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遵循全面完整的原则,确保各种门类和不同载体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确保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料及时收集进馆。然而,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档案馆主要接收党政机关部门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而对于与其他“公共部门”[39]形成的档案材料——即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非盈利组织的档案,往往没有纳入到接23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收的范围。公共档案馆加强馆藏建设,应在保障党政机关文件的基础上,将公共企业或公益企业以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形成的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文件纳入依法接收范围,如有关公民出生证明、养老保险等具有社会文化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源,以此来改善档案馆藏结构,使其更加贴近公众的文化需求。(二)强化具有文化特色与地域特色档案资源征集工作目前我国馆藏资源主要是以党政机关形成的公务档案,这些档案大多是以政治性为主,缺少公众感兴趣的内容。公共档案馆要吸引公众兴趣,改变传统馆藏公务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需要更多征集具有文化特色与地域特色的档案资料。首先在内容上,要加强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料的征集力度,特别是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并能反应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档案资料。如反映本地区自然资源、名胜古迹、民风习俗、民族宗教、家谱宗谱、名人档案(包括名人日记、手稿、照片等)、工艺美术、民间文学及非物质文化等特色档案资料。当然,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同样有很多反映当代社会的档案文化资源,如反映本地区企业文化、社会团体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档案文化材料。公共档案馆要积极参与当下社会文化的互动与交流,适时地根据社会的需求扩大档案的征集范围,提高馆藏档案“文化”储存含量。其次在征集手段上,要突破传统档案征集的定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征集方法。公共档案馆可以采取捐赠、购买、复制、代管代存等多种征集方法,同时还应该加强主动记录的工作,用文字、照片、录音、摄像、考证等手段为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现象建立档案,为现今和后世历史文化研究务实基础。如当前我国各地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可以看做档案部门主动开展档案征集工作的成功典范。4.22强化历史档案文化性开发公共档案馆提高馆藏档案“文化性”的储存含量,这仅仅是提升公共档案馆文化功能的第一步,此外还需对其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特别是对馆藏资源中历史档案的开发。由于历史性是档案最主要的文化属性,历史档案记录着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发展与变迁,更能凸显其文化特色。此外,强化历史档案的开发对公众对了解历史,增长知识有文化陶治的作用,有利于最终实现公共档案馆“文化化人、文化励志、文化开智与文化养心[40]”的目标。因此,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深入挖掘沉淀24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在馆藏档案中的文化瑰宝,使其成为公共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建设的不竭源泉。(一)围绕文化主题挖掘馆藏公共档案馆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需要对其馆藏原始文化资源进行深层加工与整理,以通俗生动地形式更好的诠释档案文化价值。具体来说,公共档案馆可以在深入调查社会文化需求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作为一定时期档案馆藏建设的重点,以档案出版物、档案微缩复制品等形式对这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档案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档案文化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一般说来,以时事政治、文化习俗、社会热点等文化主题进行档案文化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开发,更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兴趣。这一方面有利于尽快改善公共档案馆文化形象,做出切实的文化贡献;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档案馆对其现有馆藏文化资源加强认识,更加充分地开发档案文化资源。如2014年深圳市档案馆发行了《不一样的精彩》,这本书在深入挖掘深圳市档案馆馆藏大运会档案,并查阅考证诸多单位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对深圳大运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的全部历程进行梳理,并对深圳大运会的办会理论进行诠释,真实再现了深圳大运会“不一样的精彩”,借此大力弘扬了深圳大运会精神,促进深圳特区实现新的跨越。(二)加快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当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档案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为广大群众与专家学者搭建一个了解与研究当地档案文化的数字化平台,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一方面,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可以保护档案原件,缓解档案利用与档案保护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是实现档案网络化服务和开发文化产品的基础,有利于更加深入挖掘档案文化价值,提升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力。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等传统档案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文化资源数据库[41]。需要说明的是,开展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必须遵循“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与效益性原则”[41],只有这样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才能健康有序的进行。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方便用户检索与利用。建设目录数据库需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并选定科学的目录数据库结构。二是要加强历史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25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实现档案文化资源快速的传输与交流。这不仅有利于档案用户直接获取档案信息资源,还可以使档案文化资源得到综合开发与利用。三是要加强馆藏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凸显公共档案馆自身文化个性与文化魅力,以扩大档案馆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四是加强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实现对多媒体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五是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确保我国电子记忆与数字遗产长久储存。(三)将档案馆门户网站打造为公共文化休闲平台英国档案学家迈克尔·库克曾说过:“社会应将档案馆视为文化服务机构,即便给它贴上文化娱乐的标签也无可厚非[1]”。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下,公共档案馆网站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应充分发挥其学习和文化休闲的功能,将档案馆网站建设为查阅现行文件、宣传档案知识与传播地方历史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休闲平台。这对于拓展公共档案馆文化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其“文化载体、文化宣传与文化教育”等功能。其一,彰显档案馆网站的“人文关怀”。公共档案馆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档案文化元素设计档案馆网站整体架构与风格,如深圳市档案信息网在首页界面上设立了诸如信息公开、办事服务、、在线服务、场景式服务等体现人文关怀的栏目,便于公众对馆藏档案查阅利用流程的理解与应用。其二,开辟“公共文化服务”专栏。公共档案馆可以在网站平台上开发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主题的多元化档案文化服务栏目。如深圳市档案馆网站推出“深圳大事、深圳掌故、深圳印象、深圳非遗、馆藏精品、网上展览、视频点播”等富有特色且亲和力强的档案知识服务栏目,大大增加了公众浏览兴趣。其三,深化网站互动体验空间建设。档案馆网站建设不仅仅是资源与服务的网络提供,还应包括互动交流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4.3聚焦文化运行服务4.31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公共档案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门,承担着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熏陶方面有着突出的功绩,是其他机构所不能取代的。因26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此,公共档案馆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必须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公共档案馆开展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是打开通向社会大门的钥匙,是公共档案馆融入社会、传播文化的有效手段。在公民文化权益诉求日益凸显的今天,公共档案馆唯有从“公众”角度衡量自身价值,追求公共档案馆“公益使命”[42],才能确保我国档案事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公共档案馆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是指其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追求社会效益的发展理念,其实质是要求档案馆文化建设必须面向社会公众,开发全社会共同受益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43],这是体现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公共档案馆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需考虑到社会各层的不同文化需求,形成多样化、优质化的档案系列文化产品,并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与推广。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送讲座”,利用公共档案馆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将历史文化档案的闪光点及其背后的故事打造为一系列的主题讲座,让在座的公众在讲座中受到历史文化的洗礼与启迪。如上海市档案馆举办的“学生课堂”系列文化讲座,成为了当地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44];二、“送展览”,公共档案馆可以将档案纸质材料与档案照片、档案录音、档案摄影等特殊载体有机结合,并利用现代技术让固定的档案展览流动起来,使公众更加深刻的认识历史;三、“送节目”,将公共档案馆静止的特色馆藏资源转变为话剧、座谈会、诗歌朗诵会[45]等文化艺术形式,使公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四、“送培训”,公共档案馆可以向社会开展“档案知识服务”、“档案进社区”等内容丰富、生动直观的档案培训活动,以此传播档案文化,普及社会档案意识;五、“送活动”,公共档案馆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文化主题活动,如在每季或每月设定一个本馆的文化主题或者围绕全年重大节日以及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活动,如南京市档案馆与南京新闻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看民国户籍卡片,寻祖辈南京印迹”[46]的大型活动,该“寻根活动”一经电台宣传,立刻引起南京市民的强烈关注,是公共档案馆深入开展公益性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简而言之,公共档案馆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档案馆,感受档案文化服务魅力,从而提升公众档案意识,提高公众文化修养,真正做到把公共服务“送出去”,将公共档案馆文化服务延伸到社会每个角落。4.32打造大众化文化品牌27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优秀的文化品牌能够凝聚大量的群众基础,得到社会的支持与认可。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对档案文化产品与活动进行有效的宣传与标示,有利于获取公众的认可、提升档案的价值和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与此同时,打造档案文化品牌还有助于提升地方文化形象,促进地方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因此,公共档案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必须树立牢固的文化品牌意识,从文化品牌的角度挖掘馆藏文化资源,使档案馆的特色文化得到凸显。其主要途径有:一,开发彰显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产品。由于档案馆依据所属区域进行划分,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与文化个性的档案馆藏资源。公共档案馆打造文化品牌必须对这些特色档案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利用地方文化特质(如结合地方民族历史源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风情、开发建设等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产品,使档案文化产品在众多文化产品中脱颖而出。如深圳市档案馆推出的《十大元帅手迹》、《将军书画》、《大运足迹》等书籍[47];上海市档案馆举办的《老上海的电影》、《老上海的商业》《老上海的学校》等学生课堂活动[48];北京市档案馆推出的“档案见证北京”等系列文化讲座[49];这些文化精品都成为了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二、打造历史元素与现代创意相结合的文化精品。在开发档案文化精品过程中将档案元素与文化创意完美的结合起来,并用现代文化符号的形式进行包装与设计,努力将“档案原料”转化加工为集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档案文化精品,形成品牌效应。如北京故宫依托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根据公众文化休闲的需求,推出一组“雍正萌萌哒”动态图片,将雍正皇帝与“卖萌”的现代风格结合起来,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喜爱与认可;三,面向社会,尊重和贴近大众文化需求。大众需求是文化生产活动的唯一导向,只有时刻瞄准大众的文化需求才能够生产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公共档案馆可以通过问卷或网络调查等方式探寻大众文化需求的方向,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发档案文化精品,树立档案文化品牌。此外,打造大众化的档案文化品牌还需以开放的眼光加大社会活动的参与面与互动性,主动的向社会展示档案文化的魅力,强化文化品牌效应,如杭州市档案馆连续举办了九届“杭州印象”纪实摄影比赛,形成了庞大的参与群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进一步打响了“杭州城市记忆工程”文化品牌活动。28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4.4引入文化市场机制当前,随着我国公共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公共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仍然存在较严重的政事不分、机制不活,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不足,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以及服务经费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健康发展,究其根本在于其管理方式欠合理,管理制度欠完善。合理引入文化市场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公共档案馆工作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化解公共档案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一、有助于档案馆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长期以来,我国“局管合一”的档案馆管理体制使公众对档案馆行政职能与文化事业单位的认识存在模糊不清。公共档案馆引入文化市场机制将促进其建立“政务分开、政资分开与管办分开”[50]的现代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馆各部门重新明确各自的职能定位,使它们能够围绕档案馆总体目标各自管理、各司其职;其二、有助于档案馆完善用人机制。档案馆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则,实行聘任制、合同制、人事代理等新的人事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使档案馆合理选拔与配置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才,还有助于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三、有助于档案馆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公共档案馆通过引入市场文化机制,鼓励与倡导社会资金的投入,有助于保障多元化经费来源渠道,促进公共档案馆更好更快的发展。其四、有助于完善档案馆服务评估机制。当前我国公共档案馆服务评价机制仍然是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封闭式内部评价,社会参与度相当有限。引入市场文化机制将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的监督,建立社会化与动态化的服务监测评价机制,推动公共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策的保障为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公共文化建设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增强发展活力。随后,国务院办公厅相应出台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和目录。可见,公共档案馆引入文化市场机制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通过文化市场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公共档案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档案馆在新时期努力调整自身发展的有益经验。4.41引入市场文化主体29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公共档案馆引入文化市场机制可以采取“档案馆+市场文化主体”的发展新模式。它是指在公共档案馆主导下,主动与新闻媒体、影视公司、文化创意公司、图书馆、博物馆、高校等文化主体联合开发档案文化资源,推进公共档案馆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说,“档案馆+市场文化主体”模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采取档案馆业务外包模式。档案馆的业务外包是指档案馆将部分业务处置权承包给外部中标团体,中标团体按照与档案馆签订的合同提供产品与服务,档案馆按合同履约的情况支付费用。如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在抢救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工作中,为解决修裱等技术性较强的问题,与当地高校的专业人员签订了承包协议,由高校专家组建专业人员工作组对其馆藏历史档案进行文件级著录[51]。其二,采取协同合作模式[52]。协同合作模式指档案馆构建多元化主体的协作模式,即档案馆引进多元文化开发主体,充分发挥各个开发主体的优势,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方面形成合力,实现档案信息的最大功效。这是一种基于合作模式的设计,在这个结构中,各开发主体相互影响、共同运作,共担风险、共同受益。如云南省档案馆与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充分利用馆藏普洱茶档案资源出版了《山水茶事别样云南一一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普洱茶档案画册》,通过开发普洱茶档案文化产品,推广云南茶文化,以促进普洱茶产业发展[5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档案具有保密性及其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特点,公共档案馆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务必要保证档案馆公益性与档案安全性这一基本前提,在适宜档案信息服务业市场化领域引入竞争,便于市场文化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档案馆服务,从而满足公众对公共档案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4.42开发市场文化产品公共档案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发具有档案特色的文化商品,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与精神熏陶。一方面,世界上大多知名博物馆、档案馆都利用馆藏资源研发特色文化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我国,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档案馆,他们也会产生这样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档案文化产品市场化不仅可以更好的宣传档案文化,还有助于提升档案馆文化服务力与竞争力。目前我国档案文化产品类型主要包括:一是档案出版类,利用馆藏资源编研的学术资料、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等;二是档案复制类,依托馆藏特色资源制作的档案复制件与档案仿制品30 第4章公共档案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等;三是文化用品类,利用档案元素制作的档案文化日用品与工艺品等。档案文化产品研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紧扣档案文化内涵,避免空心化。档案的精神内涵与文化特质是档案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文化产品的最独特的标志。在研发档案文化产品过程中,应从载体、内容、表现形式等多方面突出档案的历史文化特色及馆藏特色,使产品的设计与档案的内涵达成一致。其二,紧贴公众文化需求,避免粗泛化。研发档案文化产品要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探寻公众文化需求的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形成多种类、多档次系列。其三,紧跟社会的发展,避免僵硬化。档案文化产品的研发应坚持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眼光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如北京故宫依托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根据公众文化休闲的需求,推出一组“雍正萌萌哒”动态图片,将雍正皇帝与“卖萌”的现代风格结合起来,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喜爱与认可。本章小结本章结合前文对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培育文化服务理念、完善文化服务资源、聚焦文化运行服务和引入文化市场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发展路径。具体来说,本章提出培育公共档案馆文化服务理念应坚持自觉和文化化人;完善文化服务资源应构建多元化馆藏文化资源和强化历史档案文化性开发;聚焦文化运行服务应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打造大众化文化品牌;引入市场文化机制应引入市场文化主体和开发市场文化产品等具体发展路径。31 结语结语公共档案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机构,理应考虑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诉求,承担其相应的社会文化责任。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仅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有利于拓宽公共档案馆发展空间,彰显公共档案馆存在的文化价值。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有必要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公共档案馆发展的关系进行梳理,并结合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社会宏观角度制定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具体发展路径,以提升公共档案馆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公共档案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长远且艰巨的重任。目前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这还是远远不够。档案馆应该以更加开放、自觉与自信的姿态参与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更优质的服务影响全社会,并在保障公共档案馆“公益性”的前提下,引入文化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从而推进公共档案馆在“十三五”时期健康可持续发展。3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迈克尔·库克.中央与地方档案机构与社会的关系[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2]薛匡勇.档案馆文化性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0,3:6-10.[3]张芳霖,王辉.公共档案馆文化空间的构筑——基于休闲学和公共空间论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9,1:29-34.[4]高鹏,陈聃.档案的文化之“殇”——兼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J].档案学通讯,2012,3:19-22.[5]李宝玲.档案馆文化属性的发展与演变[J].湖北档案,2009,Z1:26-27.[6]李春兰.档案馆文化功能建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7]姜之茂.档案馆理论与实践新探[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8]马学强.档案馆文化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6.[9]苏君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定位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3,05:19-22.[10]王保国.21世纪档案馆担当着什么[J].山西档案,2001,1:14-16.[11]潘玉民.论公共档案馆的文化责任[J].档案学研究,2010,1:12-16.[12]黄振原,姚红叶.关于公共档案馆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1,2:19-21.[13]周林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公共档案馆职责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5:49-51.[14]周林兴.公共档案馆与制度公正——关于公共档案馆的制度视角研究[J].北京档案,2005,8:24.[15]蔡娜,吴开平.公共档案馆———公民信息权的基本保障[J].档案与建设,2005,11:9-11.[16]苏君华.公共档案馆事业均等化发展研究:现状、价值与路径选择[J].档案学通讯,2010,3:22-23.[17]吕元智.基于价值创新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3:24.[18]周林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公共档案馆职责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5:49-51.33 参考文献[19]苏君华.基于公民文化权益实现的公共档案馆发展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5:13-17.[20]方立霏.档案文化产业建设构想.档案学通讯[J].2003,5:4-7.[21]郑辉.发展档案文化产业的对策.中国档案[J].2003,10:18-19.[22]郭东升.档案馆大可不必视档案文化产业为禁区.北京档案[J].2005,4:16-19.[23]马永利.档案部门如何应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黑龙江档案[J].2011,4:12.[24]李春兰.公共档案馆文化功能建设的现实着力点[J].黑龙江档案,2010,2:14-15.[25]苏君华.基于公民文化权益实现的公共档案馆发展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5:13-17.[26]苏君华.论公共档案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浙江档案,2014,02:11-13.[27]新华网.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18cpcnc/xzt20121108.htm[28]曹航.对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再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9,1:26-29.[29]周林兴.公共档案馆与制度公正——关于公共档案馆的制度视角研究[J].北京档案,2005,8:24-26.[30]陈钧浩.档案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160.[31]周林兴.论档案馆的文化自觉[J].山西档案,2010,06:14-17.[32]陈忠海,陈洁.1990-2011年我国档案馆文化建设研究述评[J].档案学通讯,2012,4:25-28.[33]杨冬权.谈档案与文化建设——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J].档案学研究,2012,6:4-9.[34]苏君华.面向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价值取向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5:15-19.[35]余厚宏.2003年~2011年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2,1:63-65[36]舒畅.综合档案馆文化职能实现障碍及策略探析[D].辽宁大学,2013.[37]李艳.档案文化自觉在档案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案,2012,2:22.[38]郭红解.论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准备[J].档案学通讯,34 参考文献2008,5:25-28.[39]刘家真.实现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化[J].档案学研究,2007,1:29-31.[40]苏君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定位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3,5:19-22.[4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2]李雅梅.基于公益性探讨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原则[J].兰台世界,2009,18:8-9.[43]闫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共性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08,12:84-87.[44]黄二卫.现代城市文化需求与档案馆文化品牌建设[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6:88-90.[45]贺冰.英国公共档案馆:公众休闲的好去处[J].档案,2001,1:24-26.[46]王宇.探索公益性服务新思路——南京市档案馆“看民国户籍卡片,寻祖辈南京印迹”活动纪实[J].中国档案,2015,9:32-33.[47]深圳档案信息网.档案文化[EB/OL].http://www.szdaj.gov.cn/dawh/[48]上海档案信息网.学生课堂[EB/OL].http://www.archives.sh.cn/xskt/[49]北京档案信息网.京城讲堂[EB/OL].http://www.bjma.gov.cn/gdxz/hgtm.ycs[50]程结晶,彭小芹.以公民文化权利为基础的档案馆服务体系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3:36-39.[51]D.C.科多瓦,卡罗尔·戴萨特,林伟贤.创业者的赚钱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2]殷俊燕.云南:打造档案文化产品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N].中国档案报,2013-03-29001.[53]杨红.把档案文化产品带回家[N].中国档案报,2012-01-16002.35 致谢致谢时间荏苒,白驹过隙。转瞬间,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此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向在攻读硕士期间给予我指导与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深深的感谢!首先我要将最诚挚的感谢献给我的导师苏君华教授。苏老师工作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从论文的选题、立意、结构到文章的撰写和修改,苏老师一直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三年来,苏老师不仅激励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教导我如何科研,同时在思想上与生活上也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师从苏老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副导师周林兴教授。周老师扎实的学术能力、渊博的学术知识以及谦虚的处事态度使我受益匪浅。感谢硕士生周咪咪、刘娇、程虎来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大力帮助。在此,我还要感谢一起度过研究生生活的各位同门,是你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我时刻保持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是她们多年来无私的付出和积极鼓励,才能让我顺利完成学业。3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