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来乂、>二心.非ti^铅龄杉議去韦.’■■分类号.密级I、——:UDC'一学号6720130513為—、.巧―丸乃;''冷■^^、巧并:,f‘-.'与扛^一/-、八巧1?_1_,V硕±字位论文、I!The'sis化rMastersDegree/^动^如.'-.、;t,1.女奪:7%:->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少;?喔貨;:冬气乂论文题自安全评价机构;'''y:;..NV雪:^喉泰'柄托".^I.'?'.V./-'Vs''':,申请学位类别专业型硕去.-:专业名祿安全工程;汽—菊.;':',:辛郭古;研究生姓名;:V遂^,./,巧''导麵名、职称I襄黎知--燃-.-.片’'‘心木‘>严r別訂—'.二。五年十二月’|.';户.部心V旅#'知獅讀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硏宛工作及取得的研巧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切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巧成果,也不包含已获得江西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持料一。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巧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一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切相关责任。研巧生签名;时间;2?〇片年|)月之*^日杳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江西理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存按要求提交的学位论文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P存、汇编^处供查阅和借阅;学校^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口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本学位论文被査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n或机构迭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导师签名(手写);重巧签字日期;2;7(年么月^日签字日期兵f巧// 分类号:密级:UDC:学号:6720130513硕士学位论文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StudyonRiskManagementSystemof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学位类别:工程硕士作者姓名:郭云工程、领域:安全工程研究方向:安全管理指导教师:刘祖文2015年12月26日 江西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安全评价机构是通过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层面的支持,从而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技术服务性中介机构。过程控制体系通过对评价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检查清单及记录、报告审核和业绩等方面进行考量,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但缺乏对机构整体安全运营的风险管理。为了改善机构运营安全环境,提高安全评价机构抗风险能力,在提高机构竞争力的同时,免于被追责的风险,为安全评价机构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安全评价机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对安全评价机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然后,采用模糊解释结构模型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结构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及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设置多个风险考量等级,为安全评价机构权重分析和风险控制提供分析依据。其次,通过物元模型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确定机构风险状况等级。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其次,设定能满足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能基本满足机构需要的评价指标量值范围;最后,通过计算风险综合关联度,确定设定取值范围内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等级。然后,以风险分析为基础,参考风险评价结果,构建贝叶斯风险控制网络,对先验概率进行假设,依据假设结果,对风险因素条件概率进行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确定风险因素对机构整体风险影响的大小,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风险因素权重进行调整。最后,通过某一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评价分析,论证安全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对机构真实认知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该方法能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状况有较准确的判断,为安全评价机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基于模糊解释结构模型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关联分析,二级评价指标中,政策风险为基础风险,通过对战略风险的影响,间接对其他风险因素进行改变;三级指标中,政策公平性、有利性和稳定性为基础风险,最后体现在技术人才、投入和市场竞争等因素之中。根据基于物元模型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安全评价机构满足自身功能需要时,安全评价机构整体风险状况为较好,既能满足机构功能的基本需要,又能避免风险过大不利于机构发展。关键词: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物元模型I AbstractAbstract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isainstitutionswhichimproveenterpriseenvironmentofsafeproductionbyprovidetalentsandtechnicalsupport.Processcontrolsystemthroughanalyzingthebasicsituationoftheassessmentproject,checklistandrecords,reporting,auditingandperformance,etctocontroltheprojectrisk,butlackofoverallsafetyoperationoftheriskmanagementofinstitutions.Toimproveinstitutionsoperatingsecurityenvironment,enhancetheriskresistanceabilityofthe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andraisethecompetitionabilityoftheorganizationfromtheriskofliability,baseonafoundationforthevirtuouscycledevelopmentof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First,recognitionandanalysistheriskof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basedonLifeCycleTheory.Then,useFuzzyExplainStructuralModelanalysisriskstructureof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findoutriskfactormutualinfluencerelations,andsetsomeriskevaluationgrade,toestablishsuitableriskassessmentsystem.Second,take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evaluationfor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byimproveMatterElementModel.First,ensureweightsofriskfactorbyAHP;Then,setriskfactorrange.Last,ensureevaluationindicatorsriskstatusbycalculatethecorrelationandsecurityriskeigenvalue.Thethird,basedontheriskanalysisandriskassessmentresult,establishBayesianriskcontrolnetwork,hypothesisThepriorprobability,accordingtotheresultsofhypothesis,Conditionalprobabilitytocalculatetheriskfactors.Throughtheanalysisofcalculationresults,determinethesizeoftheriskfactorsimpactontheorganizationoverallrisk,totakecorrespondingmeasuresandtoadjusttheweightsofriskfactors.Thelast,througha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riskassessmentanalysis,demonstratesthefeasibilityofthesafetyevaluationsystem.Researchshowsthatintherealcognitiveandobjectiveevaluation,onthebasisofthemethodto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riskprofilehastheaccuratejudgment.Accordingtothesafetyevaluationmodelbasedonfuzzyexplanationstructureinstitutionalriskcorrelationanalysis,inthesecondaryevaluationindex,thepolicyriskisthebasisrisk,throughtheimpactonthestrategicrisk,tochangeotherriskfactorsindirectly;Indexoflevel3,policyfairness,advantageandstabilityarebasisrisk,finallyembodiedintechnologytalent,investmentandotherfactors,suchasthemarketcompetition.II AbstractBasedonthematter-elementmodelof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riskassessment,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cancompletetheneedsofitsfunction,thestatusoftheoverallriskof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forthebetter,cannotonlymeetthebasicneedsofbodyfunction,andcanavoidrisktoomuchisbadfororganizationdevelopment.KeyWords:Safetyassessmentinstitutions;Riskassessment;Matter-elementmodelIII 江西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国内外研究现状............................................................................................31.2.1国外研究现状....................................................................................31.2.2国内研究现状....................................................................................31.3研究内容.......................................................................................................41.4研究技术路线和创新点...............................................................................51.4.1研究技术路线....................................................................................51.4.2预计创新点........................................................................................61.5本章小结.......................................................................................................6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72.1安全评价机构...............................................................................................72.1.1概念和简介........................................................................................72.1.2风险评价意义....................................................................................82.1.3风险评价的必要性............................................................................92.1.4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评价..............................................................102.2模糊解释结构模型.....................................................................................102.2.1概念和简介......................................................................................102.2.2模糊解释结构模型..........................................................................112.2.3适宜性分析......................................................................................122.3物元模型.....................................................................................................132.3.1概念和简介......................................................................................132.3.2物元模型..........................................................................................132.3.3适宜性分析......................................................................................152.4贝叶斯网络.................................................................................................16IV 江西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2.4.1概念和简介......................................................................................162.4.2贝叶斯网络......................................................................................162.4.3适宜性分析......................................................................................172.5本章小结.....................................................................................................17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193.1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分析.....................................................................193.1.1外部环境要素分析..........................................................................193.1.2内部环境要素分析..........................................................................203.2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3.2.1评价指标因素的确定......................................................................213.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23.3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指标关联分析.............................................................233.3.1二级风险因素关联分析..................................................................233.3.2三级风险因素关联分析..................................................................273.4本章小结.....................................................................................................31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324.1风险因素权重值的确定.............................................................................324.1.1层次分析法......................................................................................324.1.2风险因素权重值确定......................................................................334.2物元风险评价.............................................................................................354.2.1经典域和节域..................................................................................354.2.2关联度和综合关联度......................................................................364.2.3风险等级及风险特征值..................................................................384.3评价结果分析.............................................................................................394.4本章小结.....................................................................................................41第五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425.1贝叶斯网络图.............................................................................................425.2条件概率计算.............................................................................................435.2.1先验概率..........................................................................................435.2.2条件概率..........................................................................................435.3结果分析.....................................................................................................465.4本章小结.....................................................................................................47V 江西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第六章实例分析...................................................486.1风险因素评分.............................................................................................486.2风险评价.....................................................................................................486.3结果分析.....................................................................................................506.4对策措施.....................................................................................................506.5本章小结.....................................................................................................51第七章结论.......................................................52VI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安全评价机构是通过咨询手段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层面支持的技术服[1-2]务型中介机构。我国安全评价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安全评价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除了国家的强制规定外,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单位自愿聘请安全技术服务企业为其提供安全评价和其他相关服务。生产经营单位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为安全技术服务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目[3]前,全国共有甲级机构203家、乙级机构347家。近年来,随着国务院要求减少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及安全评价市场的渐渐饱和等因素的影响,依托行政审批开展的安全评价业务肯定会大幅减少,安全评价机构的“去行政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提升安全评价机构行业竞争力,除了主动寻找市场和企业需要,积极拓展专业技术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外,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服务质量和提升专业人才质量等措施是其发展的内在根本。201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查研究表明,安全评价机构还存在着:1、机构规模偏小,技术、人才缺乏;2、业务范围重点不突出;3、重经济效益,轻社会责任;4、缺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5、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等问题。上述问题在阻碍了安全评价机构的发展的同时,也为安全评价机构带来了相当程度的风险。首先,安全评价机构是为企业提供安全服务的技术型中介机构,当企业因安全服务的不完善而发生事故时,安全评价机构存在被追责的风险;其次,企业作为安全责任主体有权寻找其信任的安全评价机构为其进行安全服务,机构技术匮乏,人才缺失等因素会使机构信誉下降,机构存在失去市场的风险;最后,作为安全服务的技术型中介机构,安全评价机构对政策解读和战略目标的不合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机构存在着不能良性循环发展的风险。综上所述,从影响安全服务质量和机构发展的因素考虑,机构主要存在着,战略、政策、管理、人才和技术风险。安全评价机构对其自身的风险控制主要制度有合同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过程控制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通过自身内部管理的方式对风险进行控制。现今,对安全评价机构对风险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第一,在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第二,从安全评价机构管理层面出发,通过管理的手段的改进降低机构自身风险。安全1 第一章绪论评价机构的风险研究主要集中于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层面,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和整体的风险控制管理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1.1.2研究意义我国许多中小型生产企业有关安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较为缺乏,企业对自身风险状况的认知和对风险的控制主要依赖于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机构安全服务质量的优劣会对企业和监管部门对企业自身风险的判断有较大的影响。我国地域辽阔,生产企业众多,若直接从生产企业着手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难度较大,也不利于实现,通过对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提升安全评价机构安全服务质量从而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相对较为简单也更具有可操作性。且安全评价机构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服务,机构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机构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风险会降低其安全服务的质量。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模型进行研究主要具有以下意义:(1)促进安全评价机构的良性循环发展;随着安全评价的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对安全评价机构的选择具有主要的话语权,安全评价的良性循环发展只有对其自身风险进行管控、完善才能实现。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模型的研究有助于其对机构自身存在的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善,提高安全评价机构安全服务的质量,减少机构存在的风险隐患,增强机构市场的竞争力,为机构的良性循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安全评价机构工作质量的好坏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模型的研究能够提升机构安全服务质量,从而间接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3)扩展风险评价的领域,为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模型进行研究是一次对安全评价机构在对自身风险进行系统性管理方面的尝试,对于拓展风险评价领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也有助于安全评价机构在进行自身风险管理时有一定的参考依据。(4)有助于安全评价机构完成自身对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安全评价机构作为特殊的技术服务型中介机构,因其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安全评价机构对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水平、政府提高安全生产环境和社会对安全、稳定的需要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模型的研究有助于其完成对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责任。2 第一章绪论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有关安全工作的研究和应用最初是劳动者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而于18世纪发起,一些安全研究和咨询机构也应运而生,如德国在1863年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采矿联[4]合保险基金会。安全评价工作是在1830年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而兴起,随后拓展到了对企业装置、设施、工作环境和生产条件的评价,并在安全评价理论方面不断提升。1962年,系统安全首次应用于军事方面的安全评价中,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颁布的《系统安全大纲要点》宣告着安全评价系统化的必然趋势,并于随后几十年间不断向航天、石油和化工等其他领域发展和完善。随着安全评价研究的不断完善,新的安全评价理论方法不断提出,安全评价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如1964年,美国道化学公司提出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火灾、化工的安全评价有了极大提高;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没有发生核安全事故先例的情况下,率先提出了《核电站风险报告》,并在后来的核电站事故中体现了其真实性;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在“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后的“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的“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美、英、德、法等国都建立了与安全科学有关的组织和科研机构,到1977年,与安[5]全科学有关的机构德国有36个,英国41个,美国31个,法国46个。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研究,国外的安全评价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现今国外安全评价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评价方法的改进和将安全评价应用不同的评价领域。如Osipova和[6]Filimonenko等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应用于工业企业吸入粉尘对于劳动者的健康评[7]价;Kokkinos和Bouwknegt等探讨了病毒学目的适应理论在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风[8]险评价中的应用;Jacobus,D对风险和管理自我评价新的管理风险范例进行了论述;[9]Reinhold,K等通过对中小企业职业健康风险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风险评价工具和步[10]骤;Krupskaya,LT等对客观环境条件下人员体内重金属累计的职工健康风险评价[11]进行了研究;Kohler,AR等探讨了风险预防革新策略在新技术纳米纺织产品中的应[12]用;Krause,M等对风险评价中统计方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和说明。Chang,B和[13]Kuo,C等对模糊分析网络方法在企业资源计划体系风险评价中的应用;随着国外学者的不懈研究,安全评价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安全评价的方法也随着需要不断的进行着完善,国外的安全评价体系相对较为成熟。1.2.2国内研究现状安全评价机构是通过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提供安全评价、咨询及其他安全相关服务的中介机构。安全评价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首先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随后安全评价机构开始陆续成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3 第一章绪论重大危险源等安全评价技术进行研究,安全评价机构开始稳步发展。2002年,随着国家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安全评价机构凭借着政策的利好趋势发展速度有了显著提升。随后,我国学者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研究逐步加深,从最初对发展、管理和运营等方面逐步发展到对机构风险、战略等层面的研究。因我国安全评价起步较晚,安全评价体系和安全评价涉及的领域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安全评价作为安全评价机构的主营业务,我国学者通过对安全评价方法和安全评[14]价机构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程慧敏探讨了通过对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15]的构建提高安全服务质量;郝秀清等通过对我国安全评价机构现状的分析,针对体[16]现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王宝从政府、企业、安评机构三个角度论述[17]了我国安评机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聂维从安全咨询的内涵、方法及应用方面的介绍,对安全咨询机构的定义、业务范围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阴健[18]康通过对我国安全中介组织建设和发展的论述,指出了安全中介机构的不足;姜秀[19]慧等对安全中介组织在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Meng,XJ[20]和Zhang,Y等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对南京工业园区进行了区域性风险评价;Deng,[21][22]XP等对跨国企业在政治风险管理中如何依靠自身竞争优势做了研究;Bo,Xin等对焦烤箱释放的多环芳烃对于健康影响进行了风险评价。安全评价机构发展时间较短,对于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的研究内容较少,主要是从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风险控制措施;或者从安[23]全评价机构管理层面出发,通过管理的手段降低机构自身风险。如刘小柯分析了评价过程中风险来源,并依据风险来源的分析提出基于自身工作经验而总结的对策措[24][25]施;秦文贵等探讨了通过加强过程控制来控制机构风险;万建设通过对过程控制[26]体系的控制和研究来降低企业风险;毕德纯将安全评价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分析[27]了各个阶段风险的来源与存在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张永志通过探讨如何提高评价工作质量来降低机构风险。我国学者对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研究主要集中于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层面,缺乏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一个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缺失会降低机构对自身风险起源和风险状况的认知,不利于机构采取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安全对策措施来进行风险管理。1.3研究内容[28-29]参考传统技术型企业的风险评价模型,结合安全评价机构自身特点,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安全评价机构的特点,在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相关文献的阅读的基础上,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进行分阶段分析,并对风险结构构成进行判断。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并对4 第一章绪论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依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对机构风险状况进行改善,并建立风险长期动态改进控制模型,对机构风险进行长期动态的控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识别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研究相关文献,将安全评价机构依据机构自身客观条件、发展目标和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分成若干生命周期阶段。结合安全评价机构特点对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并根据风险特性的不同将风险进行归类。(2)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结构分析基于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分析,对风险之间相互关联、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确认,运用模糊解释结构模型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层次和结构进行判断,构建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关系链接关系图。(3)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定量评价结合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和风险层次、结构的讨论,在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构建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安全评价机构特点,对物元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正,构建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模型,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进行定量评价。(4)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依据风险定量评价结果,结合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相关文献,针对风险评价结果发现的风险不足处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为了长期动态的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进行控制,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长期动态控制模型,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对机构风险进行长期动态控制。1.4研究技术路线和创新点1.4.1研究技术路线根据文章研究内容,文章大体思路为:首先,在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结合安全评价机构特点的基础上,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其次,运用模糊解释结构模型对风险层次和结构进行分析,为构建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然后,基于改进的物元模型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机构风险现状;最后,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参考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相关文献,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建立风险动态控制模型。研究路线具体如图1所示:5 第一章绪论图1.1研究技术路线1.4.2预计创新点本文预计的创新点有:(1)参考传统技术型企业风险评价模型,结合安全评价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研究相关文献,综合安全评价机构自身特点,运用模糊解释结构模型对风险层次和联系进行分析,构建了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在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贝叶斯网络、物元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管理模型,并应用于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价,为安全评价机构的良性循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5本章小结本章首先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对国外安全评价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对国内安全评价机构发展过程及我国学者现今在安全评价机构研究方面主要着眼点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对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风险评价的必要性。简要地说明了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安全评价风险评价模型的方法,并对文章总体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6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本章首先依次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等基础概念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风险评价对象和风险评价的概念、意义和内容进行介绍,从而确定了风险评价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对涉及的模糊解释结构模型、物元模型和贝叶斯网络等数学方法或模型进行介绍,并对方法选用的适宜性进行分析。2.1安全评价机构2.1.1概念和简介安全评价机构是通过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层面的支持,为企业提供安全评价及其相关服务的技术型中介机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安全评价及其相关服务发现企业风险隐患,并建议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循环发展奠定基础。安全评价(也称为风险评价)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我国,首先于1987年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安全评价,并颁布了第一个安全评价标准性文件《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上世纪90年代,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对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我国的安全评价方法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安全评价机构随着国家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也在逐渐稳步的发展,主要过程如下:1996年颁布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要求有专业性的安全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工作,安全评价机构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1998年颁布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对安全预评价工作提出了管理要求。1998年颁布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导则》,对预评价的编制提供相应的依据,为安全机构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1999年颁布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和管理规则》,对进行安全预评价单位的资格和编制人员条件提出了要求。2002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对劳动卫生安全预评价单位资格和编制人员资格重新进行了说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对安全生产“三同时”进行了要求,安全评价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提出了对职业病防治的要求,对职业卫生评价提出了要求。7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2004年颁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高危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为安全评价机构发展创造了条件。2004年颁布了《安全评价机构规定》,对安全评价机构资金、人员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对提高安全评价机构行业质量提供了帮助。2007年颁布了《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等导则规范性文件,为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指导。2009年颁布了新的《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对安全评价机构的准入条件重新进行了说明。200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评分标准》,对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出了要求,安全评价机构业务得到拓展。2012年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继2006年《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后再一次提出了危化品行业从业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要求。2015年颁布了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新的《安全生产法》除了与2002版相同的提出了高危行业进行安全评价的要求和安全评价机构为出具的报告负责外,对安全评价机构的不规范从业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表明了国家对规范安全评价机构从业行为的重视。随着我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相对于直接从生产企业着手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发展安全评价行业,通过提高安全评价及其相关服务质量来改善我国安全生产环境更具有可操作性。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及其相关服务的内容和涉及范围领域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机械行业发展到现在的矿山、石油、危化等等行业,从最初的安全评价发展到职业卫生、标准化和应急救援预案等等业务范围,安全评价机构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期。2.1.2风险评价意义风险的基本含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是指因为人们主观上不希望看到的不确定事件的发生,造成了预期和实际之间的差异的事件后果的客观存在现象。风险评价则是运用系统科学与工程的方法,对被评价对象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可能造成预期目标差异程度的大小,为被评价对象采取相对应的对策措施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影响后果提供依据。安全评价机构作为一个安全服务型技术中介机构,经营目的主要有:一、机构的发展;二、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评价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可能阻碍机构发展和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依据评价结果对有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8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风险评价始于18世纪的保险行业,起初是为了测定投保对象危险程度的大小而制定收费金额而使用,随着风险评价的发展,后主要应用于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安全评价。风险是预期和实际之间的差异,企业经营的目标不仅仅是无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也是为了盈利和企业的发展,因此风险评价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安全经营、人才流失风险到资源体系计划风险,从安全管理到安全经济,风险评价的范围也越发广泛[30-31]。安全评价机构作为为企业提供安全评价及其相关服务的技术型中介机构,机构责任重大,通过对其进行风险管理,提升机构安全服务质量,改善被评价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对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1.3风险评价的必要性安全评价机构为保障自身发展和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安全评价及其相关服务,需要有正确的战略目标、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的人才体系和有力的技术支持等因素的支持,不明智的战略目标、不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存在都可能会阻碍机构的发展或降低安全服务质量。安全评价机构作为一个安全服务型技术中介机构,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要通过优秀的安全服务来获得企业的信任,通过过硬的技术、人才条件和合格地安全服务来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安全评价机构虽然不是生产企业,但因其特殊性,安全评价机构也存在着其相对的风险,且安全评价机构作为安全技术型机构,风险后果对其影响较大。安全评价机构运营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较多,主要有:不合格的安全服务会受到追责的同时也会失去监管部门信任;低质的安全服务质量会失去企业的信任和自己辛苦建立的口碑;战略目标、管理制度和人才体系等机构内部运营问题可能会造成安全服务质量的下降和阻碍机构的发展。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5年公布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安全评价机构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安全评价机构区域分布不均衡,为地方服务的延伸和持续能力较弱,跨区域开展业务客观上增加了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监管难度。二是业务范围重点不突出,“万金油”式的机构太多,存在盲目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三是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专业技术实力较弱,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领军人物。四是重经济效益,轻社会责任,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能很好地满足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在主动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研究制定有关安全行业规范制度、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等方面缺乏积极性。五是缺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存在从业不规范行为。部分安评机构转包评价项目、转租资质证书,擅自减少和简化程序等,甚至一些安评机构存在出具虚假或者严重失实的评价报告等违法行为。六是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总体水平不高。评价方法手段单一,深入研究不够,评价工作大多仅仅停留在安全守法性检查,符合性检查,没有上升到预测性、风险评估阶段。七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个别地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重审批、轻管理,实行地9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方保护政策,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竞争,甚至指定特定的机构开展安全评价、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等专业服务,不同程度影响了评价活动的独立性、评价报告的客观性。现今,我国学者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两个层面,主要通过对安全评价机构存在问题进行风险分析,通过采取一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但仅仅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机构不能对自身风险状况有良好的认知也不能依据评价结果设立持续动态的控制措施,只能对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补救,这样的风险控制体系不符合安全着重于事前预防的思想。2.1.4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评价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主要分为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阶段。首先,通过对其风险因素的分析,构建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风险因素层次结构和内在关联性进行分析;然后,构建合适的风险评价体系,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对策措施,并构建长期动态的风险控制体系。考虑到安全评价机构运营的发展和改善安全生产环境的目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发现机构自身存在的阻碍发展和危害安全服务质量的有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体系,确定机构风险状况和风险的主要来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风险控制,通过风险控制体系分析机构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善,最终达到安全评价机构良性持续发展和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目的。2.2模糊解释结构模型2.2.1概念和简介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StructuralModelingMethod,简称ISM)是一种适用于分析变量众多且关系复杂而不确定的系统的现代系统工程中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32]法最先是由Warfield,J.N为了研究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提出的。我国学者从[33-34]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解释结构模型展开研究,主要是对其算法和应用的研究。模糊解释结构模型(FISM)首先出现是在1994年由肖人彬发表的《模糊解释结构建模研究》文中,论文对模糊解释结构进行了定义,并对模糊解释结构建模的方法[35]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模糊解释结构模型研究的意义。经典解释结构模型邻接矩阵中,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只有两种1(完全相关),0(不相关),模糊解释结构模型就是在此基础上,考虑因素之间关联的强弱,邻接矩阵取值从0到1,表示了不同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弱。引入了λ-截矩阵(λ属于[0,1]),通过λ取值的不同表示了不同的风险态度,方安全评价机构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风险的评价。10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2.2.2模糊解释结构模型模糊解释结构模型由模糊矩阵、邻接矩阵、可达矩阵、λ-截矩阵和链接关系图五部分构成,通过设定好的计算方法确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最后得出因素链接关系图,能对因素之间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有一个清晰的反映。(1)模糊矩阵若对n阶矩阵A=(aij)对∀i,j=,1",n有0≤aij≤1,则称n阶矩阵A为模糊矩阵,Ai,Aj分别为矩阵A的第i行,第j列,Aλ为矩阵A的λ-截矩阵(0≤λ≤1)。通过对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根据因素之间关联强度的不同aij在矩阵中取值也各不相同。依据因素可达性的不同,将aij的取值范围设定在[0,1],具体取值如图2.1所示。图2.1因素模糊关系图(2)邻接矩阵设B=[b1,…,bn]为矩阵A的因素集,模糊矩阵C=(cij)表示了元素之间存在的模糊关联关系,则称模糊矩阵A为系统(B,C)的邻接矩阵。若aij≥0即如因素模糊关系图所示取1、0.8、0.6、0.4时,且有正整数K使得对于n阶单位矩阵I和A之间L-2L-1L(AUI)≠(AUI)=(AUI)=R,则称bi链接bj,邻接程度为aij,若aij=0,则称bi不链接bj,bi与bj之间不存在链接关系。(3)可达矩阵设B=[b1,…,bn]为矩阵A的因素集,模糊矩阵C=(cij)表示了元素之间存在的模糊关联关系。2定义一:当满足RUI=R=R条件时,则称n阶模糊矩阵C为n阶模糊矩阵B的可达矩阵;定义二:设C=(cij)为n阶模糊矩阵B的可达矩阵,则cij=0时,则称bi不可达bj;若cij0,则称bi可达bj,可达程度为cij。11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4)λ-截矩阵设C=(cij)为n阶模糊矩阵B的可达矩阵,对于∀λ∈]1,0[,令Aλ=(λcij),则当λcij时,K=0;当λ<cij时,K=1。称Aλ=(λcij)为n阶模糊矩阵C=(cij)的λ-截矩阵。(5)链接关系图可达矩阵的计算表明了各个因素之间可达性的关系,但因素之间具体关联路径和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还不清楚。链接关系图的构建可以清晰的说明因素之间路径和层次关系,最顶层的表示最终风险,往下各层分别表示上一层的原因。为了描绘出链接关系图,首先引入可达集D(bi)和先行集F(bi)两个概念。可达集D(bi)是指对于因素bi,因素bi可达到的集和称为因素bi的可达集;先行集F(bi)是指对于因素bi,可达到因素bi的集和称为因素bi的先行集。绘制链接关系图前,首先对可达集D(bi)和先行集F(bi)进行统计,然后统计D(bi)∩F(bi)的集和。然后,按照D(bi)=D(bi)∩F(bi)公式进行层级划分,得到第一层L1={k}后,第二层用N-L1后按照D(bi)=D(bi)∩F(bi)公式继续进行划分,直至所有因素都划入某一层级。最后,根据层级划分结果和可达性绘制链接关系图。2.2.3适宜性分析(1)关联分析的必要性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风险因素虽然不同,但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联关系,一个风险因素的变化往往会造成与之相关联的风险因素的变化。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仅仅考虑风险因素的数量而不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就不能全面深入了解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关系和层次结构,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能会不完善或者不能把握主要的风险影响因素。通过关联分析,能够让大家更为了解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因素和其层次结构,而其关联度的大小和层级的不同能够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判断提供重要依据。且本文风险控制体系选用的是贝叶斯网络,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的前提就是确定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有向无环线段表明风险之间的联系,因此,风险因素关联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2)模糊解释结构模型的适宜性模糊解释结构模型是我国学者根据Warfield,J.N的解释结构模型改进而来,适宜处理变量众多且因素之间存在关联的问题,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影响因素众多且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采用模糊解释结构模型与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特性相符合。模糊解释结构模型链接关系图能对风险因素层次结构和相互关联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说明,能对风险的重要度和构成有更好的认知,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无前例可循,采用模糊解释结构模型有利于构建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值的判断。模糊解释结构模型是将模糊理论代入解释结构模型,在考虑了风险因素影响程度的差12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别的同时,通过引入λ截矩阵,可以在不同的风险态度中选择,有利于机构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风险评价工作。2.3物元模型2.3.1概念和简介物元模型是基于可拓学(也称物元分析)而建立的评价模型,该模型综合了可拓学解决矛盾问题的优势,通过对目的或条件的改变,将对物元不具备性质评价转换成[36-37]对物元具备性质的评价。物元模型对关联函数进行了修正,引入了经典域和节域的概念,将物元进行分级处理,通过不同的取值范围对物元从属于不同等级进行区分,采用权重值和关联函数的乘积之和来判断物元属于哪一等级。并设立了等级特征值表征物元属于某一等级的隶属度大小,从而判断物元等级偏向的趋势。可拓学(也称物元分析)是由我国学者蔡文为解决矛盾问题中的矛盾性提出的,该课题于1976年选题,1983年发表第一篇有关物元分析的论文。物元分析通过构建基本元R=[]NCV,其中N为物元,C为物元特征,V为物元量值,再结合可拓学中提出的距和关联函数的概念,在“类内即为同,类间即为异”的基础上发展了“类[38]内尚可分层次”思想。随着我国学者的不断研究,可拓学在方法、思维和应用领域等方面不断拓展,学者通过对方法的改变使其能更好的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应用,通过对思维的改变将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转换为可解决的问题,通过应用范围的拓展完[39-40]善其应用领域,为具体的使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2.3.2物元模型物元模型作为基于可拓学的评价模型,分为物元矩阵、经典域和值域、关联度计算和风险等级特征值计算等四个方面。通过将评价对象构建为数学矩阵,并选取不同取值范围设立风险等级,从而将难以评价的对象通过转换为通过取值打分进行评价。通过关联函数和风险等级特征值的计算,确定风险等级和风险等级偏向趋势,通过关联度对安全评价机构各个风险评价指标和机构整体风险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安全评价机构依据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自身风险状况进行改善提供依据。(1)物元矩阵物元矩阵是物元分析的基础,通过将评价对象以矩阵的形式表示,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设安全评价机构的物元为A,特征为B,特征值为C,安全评价机构基本元为R=[ABC],安全评价机构特征元为M=[]BC。设C=[]C1C2,其中(C1,C2)为安全评价机构能风险状况基本满足要求风险因素值取值范围,C1表示指标因素能基本满足机构需求最低评分取值,C2表示指标因素能基本满足机构需求最高评分取值。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物元矩阵为:13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B1(C11C12)⎤⎢()⎥⎢B2C21C22⎥R=A⎢B3()C31C32⎥⎢⎥(2-1)⎢⎣Bn()C1nCn2⎥⎦(2)经典域和值域物元分析通过将人的知识、经验量化,从而判断评价指标风险量值,并对评价指标风险状况进行分级,确定不同风险等级风险值的取值范围,不同风险等级的评价指标值取值范围称为经典域,经典域的取值范围称为节域,不同的应用领域因为条件因素的不同经典域和值域的取值范围也各不相同。安全评价机构是为企业提供安全服务的技术型中介机构,安全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企业和自身影响重大,每一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因素的存在都可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评价机构经典域取值应较为严格。设定取值范围为0~100,共分为好、较好、一般和差四个风险等级,将0~60分定义为差,60~80为一般,80~90为较好,90~100为好。安全评价机构的经典域和节域详见表2-1:表2-1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物元的经典域和节域经典域评价指标节域好较好一般差风险评价因素层[100,90)[90,80)[80,60)[60,0][0,100](3)关联度的计算关联度的计算是物元模型的重点内容,通过关联度的计算可以确定因素和安全评价机构整体风险等级。物元模型的关联度计算是根据可拓学中“距”和关联函数的概念,通过对计算出来的关联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风险等级的一种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对同一属性的因素进行分层计算。可拓学中“距”的概念是某一特定点x与区间X0=(a,b)之间的距离,用公式表示为:(a+b)ρ()x,X0=x−(a+b)÷2−2(2-2)可拓学中关联函数的计算公式表示为:K(x)=ρ(x,X0)D(x,X0,X)(2-3)式中,当点x位于范围X0内时,D(x,X0,X)=−b−a;当点x位于范围X0之外时D(x,X0,X)=ρ(x,X)−ρ(x,X0)。关联性的确定除了要考虑关联度外,评价指标因素的权重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41]考标准,设定综合关联度为关联度和权重值的乘积之和,计算公式为:14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nK(R)=wiK(x)∑(2-4)i=1根据综合关联度的计算结果,根据取值最大化原则,即:K=maxK(R),确定综合风险评价等级。(4)风险特征值的计算风险特征值是表征风险评价指标隶属于某一风险等级程度的量值。风险特征值的求取可以了解机构风险偏向情况,是在某一风险等级的基础上对风险状况更细化的认知。风险特征值J的求值公式为:n∑jK(R)j=1J=n(2-5)∑K(R)j=1其中,K(R)为风险等级的均值,计算公式为:K(R)−minK(R)K(R)=maxK(R)−minK(R)(2-6)2.3.3适宜性分析(1)物元模型的适宜性可拓学(也称物元分析)是为解决矛盾问题而由我国学者蔡文创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条件或目的的变化从而达到将对不具备性质的评价转换为对具备性质的评价。安全评价机构不是生产企业,其风险隐含于机构进行的安全服务之中难以衡量,借助可拓学的思维方式,将风险设置为对其安全服务质量产生影响因素的评价,从而将不具备性质转换为对具备性质的讨论。物元模型是通过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转换为数学量值,对评价对象各个因素进行评分,通过关联度的求解确定风险等级和风险偏向。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多具有模糊性,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持,物元模型的选用可以很好的回避这个问题,而通过知识、经验和认知的方式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2)物元模型的优势首先,物元模型的选用能有效的回避风险因素模糊性的问题,并充分运用安全评价机构管理人员高技术、高质量和风险评价能力强的特点;其次,结合风险范围值的评分特点,基于物元模型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能选定特定管理人员进行,增加实施的可行性;最后,物元模型的选用方便风险态度等级的划分,赋予机构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对风险改善投入的时间和人力进行控制。15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2.4贝叶斯网络2.4.1概念和简介贝叶斯是18世纪主要从事概率统计研究的数学家,其创立了贝叶斯统计理论,贝叶斯思想和方法对概率统计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贝叶斯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由pearl在贝叶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基于条件概率的有向无环图,由于其在不确定[42]问题和推理方面的优势,贝叶斯网络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贝叶斯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算法研究和理论应用领域,在理论完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43-44]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贝叶斯网络可用BN=(M,P)表示,其中M=(X,L),X代表贝叶斯网络图中的节点集合,L=(Xi,Xj)表示了贝叶斯网络图中的有向线段的集和,P表示了各个节点的概率集合。贝叶斯网络图中若有由Xi到Xj的有向线段,则称Xi和Xj之间存在因果关系,Xj为Xi的子节点,Xi为Xj的父节点,无父节点的节点称为根节点,无子节点的节点称为叶节点。每个节点(根节点除外)均有一个条件概率表P()AB,描述节点A其父节点B的依赖关系,节点有“是”与“否”两个状态,分别用1和0进行表示,P()AB表示当B发生或不发生时,A发生或不发生的条件概率。2.4.2贝叶斯网络贝叶斯网络主要由贝叶斯网络结构图和贝叶斯公式两部分组成,通过贝叶斯网络结构图对风险评价指标因素之间关联性进行描述,通过贝叶斯公式条件概率的计算对各个节点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定量描述。(1)贝叶斯网络结构图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模型是根据解释结构模型中得到的风险评价指标因素之间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根据λ的取值不同,构建不同关系结构的贝叶斯网络图形。(2)贝叶斯公式设有一概率空间(M,P),A、B、C为空间M中的三个随机变量,若对任意A、B、C存在:P(AB,C)=P(AB)=P(AC)(2-7)则称在给定B的条件下,A与C在P分布中条件独立;或在给定C的条件下,A与B在P分布中条件独立。公式(2-7)表示了贝叶斯网络条件独立性。贝叶斯网络中联合概率分布的计算公式如下:nP(X)=P(X1,",Xn)=P(Xi)∏pa(Xi)(2-8)i=116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式中Xi为子节点,pa(Xi)为Xi的父节点集合。公式(2-8)表明,贝叶斯网络的引入可以降低联合概率分布的计算难度。贝叶斯公式是由贝叶斯根据条件概率得出的,具体如下:P(BA)P(A)P(AB)=P(B)(2-9)式中:P(AB)表示当事件B发生时事件A发生的概率;P(BA)表示当事件A发生时事件B发生的概率;P(A)、P(B)分别表示事件A、B发生的概率。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中令事件A为机构整体风险状况,则事件A为一个变量,存在风险状况差、一般、较好、好四个状态,则由全概率公式可得:P(B)=∑P(BA=ai)P(A=ai)(2-10)式中:P(A=ai)表示A处于状态ai的概率;P(BA=ai)表示当A处于状态ai时事件B发生的概率;ai表示事件A的四个状态。由公式(2-9)和(2-10)可得,在事件A的四种不同状态下事件B的概率,可以得出对于A的不同状态,不同父节点影响程度的不同。2.4.3适宜性分析(1)风险控制网络建立的必要性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得出的结果代表着不同时期机构风险状况和风险的主次关系,构建风险控制体系为的是更好的对机构风险进行控制。首先,构建风险控制体系可以根据风险因素主次关系和出现频率调整风险因素的权重值,使其适用于特定机构;其次,构建风险控制体系可以统计机构风险走向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机构风险走向;最后,构建风险控制体系利于发现机构的不足,并加以改善。(2)贝叶斯网络的适宜性贝叶斯网络是图论和概率论的结合,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控制有如下优势:首先,先验概率的改变,能快速的反映在风险因素的条件概率中,便于了解风险因素变化趋势,为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其次,贝叶斯网络和解释结构模型具有较好承接性,可以根据λ的不同构建不同的结构关系;再者,贝叶斯网络有较成熟的软件支持,便于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风险控制;最后,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影响因素众多且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采用贝叶斯网络与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特性相符合。2.5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对安全评价机构、解释结构模型、物元模型和贝叶斯网络的介绍,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三种数学模型应用于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为本章之后的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17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并对风险评价的基础物元模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综合了风险态度对于风险评价的影响,确定了不同风险态度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模型和风险控制模型的构建方式。18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3.1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分析3.1.1外部环境要素分析安全评价机构外部环境是指会对其发展造成影响和制约的外部条件总和,根据PEST分析法,外部环境可分为政治环境、技术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PEST分[45]析框架图如图3.1所示。图3.1PEST分析框架图(1)政治环境分析政治环境是安全评价机构外部环境中的基础,政治环境包括方针政策、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随着安全生产在我国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安全评价机构的快速发展符合国家的利益要求,我国政策方针为安全评价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国安全监管部门主要目标是安全生产的监管,随着企业主体责任制的强化,安全生产的责任主要落在了企业自身和安全中介机构中。我国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各个省份、自治区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在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推行符合自身情况的法规条例。综合来说,安全评价机构的发展顺应了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要求,政治环境较好,我国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管理和要求也越来越严格。(2)文化环境随着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对安全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从以前的国家强制要求慢慢向自身发展需求转变。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环境较好,社会对安全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国家和企业对安全评价机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文化环境为安全评价机构提供良好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19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3)经济环境政策的支持和安全文化环境的改善为安全评价机构经济环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安全评价机构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好的市场信誉。(4)技术环境上世纪80年代安全评价技术引入我国后,基于国家的重视和学者的深入研究,安全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安全技术研究的支持下,我国安全技术的研发环境较好。安全评价机构因工作需要,大多数对安全技术的引入投入了足够的重视,且机构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存在联系,安全评价机构技术获取环境较好。3.1.2内部环境要素分析[46]我国学者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刘晓龙等从部门设置、人员结构及过程控制等方面的优化,阐述了对安评机构建设的部门设置、过程控制和技[47]术人才等方面的风险;高玉良从安全评价过程风险控制阐述了安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控制措施。结合我国学者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的研究,将安全评价机构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分为战略、管理、人才和技术要素。(1)战略要素分析战略是指机构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提出的对策措施,战略作为安全评价机构发展的指明灯,为其发展确定了目标、方法,包含了战略目标、方案、实施和控制四个方面。一个好的战略可以合理、充分的利用机构自身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发展的盲目性,并根据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对机构发展进行调整。战略目标确定机构发展方向,战略方案确定如何利用机构已有资源实现战略目标,战略实施根据现实环境对战略方案进行实施,战略控制通过机构发展的反馈信息对战略目标、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调整。安全评价机构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严格决定了安全评价机构小而精的特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尽可能让多数人参与,使战略符合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增加战略方案的可行性,减少战略实施的阻力,提升员工积极性,降低人才、技术要素风险。(2)管理要素分析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要素包含制度、组织设置、合同、档案、过程控制和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同时又要符合机构利益,对管理者能力要求较高。一个好的组织设置和管理制度为安全评价机构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障了机构正常的运行和效率。合同的管理明确了企业和安全评价机构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并对安全服务的价格进行了确定,使安全服务有了法律保障。档案管理的意义在于方便检视自身过去工作质量,若发生安全纠纷,也是安全评价机构合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证明手段。过程控制和质量保障体系都是安全评价机构为提高安全服务质量,控制安全服务过程20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中风险的重要手段,过程控制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能有效减少工作失误降低安全评价机构风险。(3)人才要素分析安全评价机构因其工作特点,工作人员普遍具有高学历、高技术和高职称等特点,人才要素对机构工作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人才的流失、人才培养周期过长可能会造成机构人才的缺乏或断层,造成安全评价机构技术流失、发展受阻和服务的质量有所下降等不利结果;人才的冗余、效率低下可能会造成人员积极性的降低,影响安全服务质量并容易造成人员流失。安全评价机构因其高技术、高学历和高职称的特点,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较大,人才要素作为安全评价机构的一个基础要素,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冗余和效率低下等风险。(4)技术要素分析安全评价机构本身就是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服务的技术型中介机构,技术要素是机构的基石,技术包含技术的投入、获取、分配、收益和保护五个方面。技术的投入是指机构为了获取或完善自身技术而投入的时间、金钱和人员等资源要素,投入的过多会影响机构的发展,过少则会对机构安全服务质量造成影响。技术的获取是机构获取技术的手段、花费的大小,技术获取途径单一易造成技术的缺陷,花费过大又会影响机构的发展。技术的分配是指技术获取后,技术对于人员的分配,核心技术不应过分集中于某一个人手中,这会在加大人才流失影响的同时降低其余人员的效率。技术的收益是技术获取后,因技术带来的对机构和个人的效益,对机构技术收益低下在影响机构发展的同时会降低管理层的积极性,对个人技术收益低易造成人才流失、人才效率低下并影响安全服务的质量。技术保护是指对技术的保护,不使技术外流,技术保护的不到位会造成技术收益的降低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3.2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2.1评价指标因素的确定根据前面对安全评价机构内、外部风险因素的分析,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以有可能影响安全评价机构良性循环发展或对机构安全服务质量造成影响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达到改善安全评价机构自身风险状况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效果。生命周期理论是通过对企业从创建到消亡的过程进行分析,将评价对象划分为不同的[48-49]周期,便于更细致和准确的对风险进行判断。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安全评价机构基础条件的不同,将安全评价机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周期,通过对不同生命周期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因素。21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处于创立期的安全评价机构资源条件较差,主要风险来源为管理、技术和人才方面的风险。因机构处于创立期,管理经验较少,机构制度、部门设置等方面都不完善,合同、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和过程控制体系都要经过时间的锤炼慢慢完善。机构人才数量、质量都有所欠缺,有少数核心技术人才,但人才资源限制使得人才难以分配且总体人才效率较低。机构创立期技术层面风险较大,机构技术获取手段单一,技术获取艰难,且技术多掌握于部分核心技术人才手中。处于创立期的安全评价机构,市场竞争力较低,人才、技术风险较大,缺乏安全监管部门的信任,机构人员责任意识有待提高。成长期的安全评价机构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源条件基础,人才梯队已开始成型,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技术获取通道和技术积累,管理制度和体系初步成型,但成长期的安全评价机构还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技术、人才和战略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虽相较于创立期有所改善,但还需经过时间的检验并加以改善以符合自身需求。技术层面虽有了一定的获取途径和技术积累,但需要对途径和技术加以拓展、完善,并对技术分配方式进行调整,对技术收益进行改善,技术保护加以重视。成长期的安全评价机构虽然有了一定的人才储量,但应注意人才的流失和人才的培养问题,并对人才加以合理分配,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提高人才效率。战略风险是机构成长期的主要风险之一,成长期是安全评价机构的塑型阶段,一个好的战略目标、合理的战略方案是机构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有效的战略实施则是机构发展的助推器,一个优秀的战略控制体系则是机构发展的导航仪。且对市场竞争力应不断加强,提高员工对机构对企业的责任意识,改善收益分配模式,为安全评价机构成功过渡到成熟期打下基础。成熟期的安全评价机构应有完善、合理的人才梯队,人才培养周期能满足机构发展需要,人才流失情况少,人才分配合理,人才效率高。技术层面技术获取途径多而广,技术积累充沛,技术分配合理,技术收益较高,技术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强。管理制度和体系经过时间的检验和不断的改善趋于完善,能有效的承担起机构的良好运行的要求。机构市场竞争力强,员工对机构和企业责任意识强,机构收益分配合理。成熟期的安全评价机构主要风险为政策风险和监管干预风险,政策风险主要体现在政策的稳定性、有利性、公平性和可预见性会对机构的发展造成影响,而监管部门的干预力度的适宜性也会对机构工作服务质量的好坏造成影响。3.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对安全评价机构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风险分析,确定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由6个二级指标(战略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人才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和27个三级指标构成。具体如图3.1所示。22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人才流失战略目标战人战略方案人才培养略才风风战略实施险险人才分配战略控制人才效率政策稳定性技术投入安全评技术获取政策有利性政价技策机术技术分配风构风政策公平性险安险技术收益全运政策预见性营技术保护管理制度市场竞争部门设置管其监管干预合同管理理他风风险险责任意识档案管理过程控制体系收益分配质量保障体系图3.1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图3.3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指标关联分析3.3.1二级风险因素关联分析一、邻接和可达矩阵的计算基于本章3.2节所确定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就所有二级风险评价指标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问题,结合相关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研究参考文献,以某一安全评价机构为例,对该安全评价机构相关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确定该安全评价机构二级风险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影响关系如表3-1所示。表3-1安全评价机构二级风险指标关联关系风险风险因素影响的因素风险风险因素影响的因素1战略风险3、4、5、64人才风险5、62政策风险1、5、65技术风险4、63管理风险4、5、66其他风险3、423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根据该安全评价机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因素相互关联程度的表述,将表3-1表示的风险关系转换为邻接矩阵A,如表3-2。表3-2安全评价机构二级风险指标模糊邻接矩阵A风险因素1234561000.80.60.60.820.80000.40.430000.60.60.6400000.80.650000.800.66000.40.400λ取值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λ-截矩阵和不同的层次结构关系,λ取值越小,代表着风险管理越精细,本节考虑λ=0、λ=0.6、λ=0.8三种情况,并根据得到的截矩阵计算得到相应的可达矩阵。(1)λ=0时表3-3模糊邻接矩阵λ=0截矩阵风险因素123456100111121000113000111400001150001016001100表3-4基于模糊邻接矩阵λ=0可达矩阵风险因素12345611011112111111300111140011115001111600111124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2)λ=0.6时表3-5模糊邻接矩阵λ=0.6截矩阵风险因素123456100111121000003000111400001150001016000000表3-6基于模糊邻接矩阵λ=0.6可达矩阵风险因素123456110111121111113001111400011150001116000001(2)λ=0.8时表3-7模糊邻接矩阵λ=0.8截矩阵风险因素123456100100021000003000000400001050001006000000表3-8基于模糊邻接矩阵λ=0.8可达矩阵风险因素12345611010002111000300100040001105000110600000125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二、基于不同λ值的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可达矩阵表示的是一个因素到另一个因素的可达性,但具体路径和因素之间层次关系并不清楚,对可达矩阵进行层次划分,最顶层表示最终目标,往下各层都表示上一层的原因。设置要素的可达集Ci和先行集Di的概念:可达集:对于元素Xi,Xi可达到的要素的集和称为可达集;先行集:对于元素Xi,可达到Xi的要素的集和称为先行集;可达集Ci和先行集Di统计的结果如表3-9。(1)λ=0表3-9λ=0的可达集和先行集风险要素Xi可达集Ci先行集DiCi∩Di11、3、4、5、61、2121、2、3、4、5、62233、4、5、61、2、3、4、5、63、4、5、643、4、5、61、2、3、4、5、63、4、5、653、4、5、61、2、3、4、5、63、4、5、663、4、5、61、2、3、4、5、63、4、5、6根据公式Ci=Ci∩Di进行层次划分,得到第一层:L1={3、4、5、6};根据N-L1和Ci=Ci∩Di进行第二层划分,得到第二层:L2={1};根据N-L2和Ci=Ci∩Di进行第三层划分,得到第三层:L3={2}。根据层次划分结果,可绘制安全评价机构二级评价指标风险因素基于λ=0的链接关系图,如图3.2。图3.2λ=0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图同理可得λ=0.6和λ=0.8的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图,分别如图3.3、3.4。26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2)λ=0.6645312图3.3λ=0.6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图(3)λ=0.8345612图3.4λ=0.8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图由λ取值不同的链接关系图可知,不同的λ取值,得到的层级关系不同,λ取值越小,考虑的风险因素关系越详细。λ=0时,代表所有的风险关系不分大小全部考虑进去,这样的风险管理较为细致,能取得较好的风险管理效果。但对风险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较高要求,且为改善风险投入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较大。λ=0.6时,代表考虑部分风险关系,这样的风险管理风险细致程度适中,往往只有风险关联较大的因素会考虑进去,可以降低对风险管理人员的要求,又能起到一定的风险控制的效果。λ=0.8时,代表只有关联关系强的因素才会考虑,这样的风险管理时间、人力和财力投入小,主要的风险因素也能得到控制,且对风险管理人员要求较低。但因为只关注风险性较高的风险因素,风险管理效果会较差。3.3.2三级风险因素关联分析基于本章3.2节所确定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就所有三级风险评价指标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问题,结合相关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研究参考文献,以某一安全评价机构为例,对该安全评价机构相关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了三级风险因素互相之间的影响关系如表3-10。27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表3-10三级风险因素关联关系风险风险因素影响的因素风险风险因素影响的因素1战略目标2、3、9、10、15、19、2415人才流失16、17、19、21、23、243、4、9、10、15、17、18、19、20、2战略方案16人才培养17、19、21、2421、22、24、271、2、4、9、10、15、17、18、19、3战略实施17人才分配15、16、18、21、24、2720、21、22、24、274战略控制1、2、3、9、10、17、19、21、2718人才效率16、17、19、22、245政策稳定性1、2、3、19、22、2519技术投入20、246政策有利性1、2、3、19、20、22、2520技术获取16、19、21、22、247政策公平性1、2、3、24、2521技术分配15、17、18、23、24、278政策预见性1、2、3、19、20、2222技术收益15、18、19、2411、12、13、14、15、16、18、19、9管理制度23技术保护22、2421、23、24、26、2710部门设置9、11、12、15、17、18、21、24、2724市场竞争9、10、15、16、1711合同管理14、15、18、22、2425监管干预2、3、18、2612档案管理2626责任意识9、13、14、2413过程控制体系18、24、2627收益分配15、18、2414质量保障体系24、26三级风险因素关联关系根据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和其强烈程度的不同,将表3-10转换为三级风险因素关联关系模糊邻接矩阵,如表3-11。28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表3-11三级风险因素关联关系模糊邻接矩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100.80.6000000.60.600000.80000.600000.60002000.80.800000.80.800000.600.80.60.80.60.80.400.8000.630.60.600.800000.60.600000.800.80.80.80.80.80.600.8000.840.80.80.6000000.80.80000000.800.800.8000000.850.80.80.80000000000000000.8000.6000.80060.80.80.80000000000000000.80.800.6000.80070.80.80.8000000000000000000000.80.80080.80.80.80000000000000000.80.800.600000900000000000.80.80.60.60.60.800.80.600.80.60.80.600.60.810000000000.800.80.8000.600.80.8000.8000.6000.81100000000000000.40.8000.80000.800.80001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8013000000000000000000.8000000.600.801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800.80150000000000000000.80.800.800.800.80.80001600000000000000000.800.800.8000.800017000000000000000.80.600.8000.8000.8000.6180000000000000000.80.800.6000.800.80001900000000000000000000.80000.8000200000000000000000.8000.800.40.600.800021000000000000000.600.8000000.80.6000.822000000000000000.8000.80.800000.8000230000000000000000000000.800.800024000000000.60.600000.80.80.800000000002500.60.8000000000000000.800000000.6026000000000.40000.80.80000000000.600027000000000000000.8000.8000000.4000参照风险因素关联分析,设置不同的λ值,得到不同的λ-截矩阵,根据λ-截矩阵计算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然后进行风险因素层次划分,根据划分结果绘制基于不同λ值的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图。29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1)λ=0时915161719241418221323122127101120261234825567图3.5λ=0三级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图(2)λ=0.6时151617192418222623212710111314201291234825567图3.6λ=0.6三级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图30 第三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3)λ=0.8时151719241826232120161422111327129101234825567图3.7λ=0.8三级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图由不同λ值的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图可知,不同λ值对应的风险因素关联关系和层次关系均有所不同。不同λ值代表着安全评价机构为机构更好的发展而采取的不同风险态度,λ值越小表示风险关注度越高,但同时投入改善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更多。3.4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对安全评价机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对安全评价机构生命周期进行了划分,确定了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解释结构模型,对二级、三级评价指标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λ值情况下风险因素的链接关系图,为风险评价的评价因素权重值确定和风险控制的因素关系图的绘制奠定了基础。31 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4.1风险因素权重值的确定4.1.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是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数学家A.L.Saaty提出的,是一种[50-5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将管理者的经验、知识等模糊条件转换为数学量值,在解决数据匮乏或难以获取和模糊性问题上有很好的效果。层次分析法通过将决策问题划分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通过对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确定不同因素的重要度。层次分析法中,为了使判断定量化,采用了1-9标度法如表4-1所示。表4-1重要度比较1-9标度法标度定义与说明1两个元素对于某个属性具有相同重要性3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元素稍微重要5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元素明显重要7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元素重要的多9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元素极端重要2,4,6,8表示需要在上述两个标准中折衷的标度1/aij两个元素的反比较根据上述判断准则,对决策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构建一个关于决策问题的判断矩阵A,如式4-1。⎡a11a12"a1n⎤⎢⎥⎢a21a22"a2n⎥A=⎢#⎥(4-1)⎢⎥⎢⎣an1an2"ann⎥⎦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元素做归一化处理,其元素的一般项如公式4-2。aijaij=na(4-2)∑ij1每一列元素经归一化处理后,对每一行元素进行求和处理如公式4-3。nwij=∑aij(4-3)1t对向量wij=(w1w2"wn)进行归一化处理,如式4-4。32 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wijwij=n(4-4)∑wij1当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0.1时,则称符合一致性,一致性判断如公式4-5,4-6所示。n(Awij)λmax=∑1(4-5)nwijλmax−nCI..=n−1(4-6)4.1.2风险因素权重值确定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权重的确定是基于第三章中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的链接和分层关系,结合相关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的文献关于风险因素的阐述,再综合安全评价机构管理人员对风险因素重要度的描述,根据层次分析法中的重要度判断标准得到重要度判断矩阵。首先,基于第三章中采用模糊解释结构模型对安全评价机构二级、三级风险因素[52]得到的链接和层次关系的分析图,结合安雪芳对战略风险的描述,对安全评价机构中战略风险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如战略风险一般,基于链接关系和层次[53][25]关系,结合马薇对质量保障体系的介绍,万建设对过程控制体系的介绍,刘华炜[54][55][56]对档案信息管理的描述,朱艺新对安全评价机构人才风险的介绍,马有才对政策风险的介绍等相关文献,对不同风险因素相对于安全评价机构风险重要性的不同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根据不同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分析结果,以某一安全评价机构为例,针对该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的重要度以表4-1为基准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计算不同风险因素的权重值。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因素重要度比较结果如表4-2所示。33 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表4-2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重要度比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111111/31/51/31/3221/31/31/51/51/31/51/31/31/51/31/21/31/2111/51211111/31/51/31/3221/31/31/51/51/31/51/31/31/51/31/21/31/2111/51311111/31/51/31/3221/31/31/51/51/31/51/31/31/51/31/21/31/2111/51411111/31/51/31/3221/31/31/51/51/31/51/31/31/51/31/21/31/2111/515333311/21155111/21/211/2111/21212331/2365555313377331131331343455157333311/21155111/21/211/2111/21212331/238333311/21155111/21/211/2111/21212331/2391/21/21/21/21/51/81/51/5111/51/51/81/81/51/81/51/51/81/51/31/51/31/21/21/81/2101/21/21/21/21/51/81/51/5111/51/51/81/81/51/81/51/51/81/51/31/51/31/21/21/81/211333311/21155111/21/211/2111/21212331/2312333311/21155111/21/211/2111/21212331/23135555313377331131331343455151455553133773311313313434551515333311/21155111/21/211/2111/21212331/231655553133773311313313434551517333311/21155111/21/211/2111/21212331/2318333311/21155111/21/211/2111/21212331/231955553133773311313313434551520333311/21155111/21/211/2111/21212331/232122221/21/41/21/2441/21/21/41/41/21/41/21/21/41/211/21221/4222333311/21155111/21/211/2111/21212331/232322221/21/41/21/2441/21/21/41/41/21/41/21/21/41/211/21221/422411111/31/51/31/3221/31/31/51/51/31/51/31/31/51/31/21/31/2111/512511111/31/51/31/3221/31/31/51/51/31/51/31/31/51/31/21/31/2111/51265555313377331131331343455152711111/31/51/31/3221/31/31/51/51/31/51/31/31/51/31/21/31/2111/51根据层次分析法权重值计算公式,对安全评价机构评价指标体系风险因素权重值进行计算,并对其一致性进行判断,得到安全评价机构权重值如表4-3所示。34 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表4-3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权重值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权重w准则层因素层权重wii战略目标C10.0129人才流失C150.0371战略战略方案C20.0129人才人才培养C160.0801安风险B1战略实施C30.0129风险B4人才分配C170.0371全战略控制C40.0129人才效率C180.0371评政策稳定性C50.0372技术投入C190.0801价政策政策有利性C60.0801技术获取C200.0371机技术风险B2政策公平性C70.0372技术分配C210.0213构风险B5安政策预见性C80.0372技术收益C220.0371全管理制度C90.0071技术保护C230.0213运机构设置C100.0071市场竞争C240.0129营管理合同管理C110.0371其他监管干预C250.0129A风险B3档案管理C120.0371风险B6责任意识C260.0801过程控制体系C130.0801收益分配C270.0129质量保障体系C140.0801权重总值1.004.2物元风险评价4.2.1经典域和节域第二章中已经对物元模型的经典域和节域的定义和取值进行了说明,经典域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为了进一步确定评分标准,对经典域四个等级进行进一步说明。“好”表示评价指标功能完善,能很好的满足任意时刻安全评价机构需要;“较好”表示评价指标功能较完善,能基本满足当前安全评价机构功能的需要;“一般”表示评价指标功能一般,能满足安全评价机构的功能主要的需要;“差”表示评价指标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安全评价机构某一功能的需要。基于第三章中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因素的链接和层次关系的分析,结合安全[57-58]评价机构权重值的取值,综合相关文献对风险因素作用的描述,以某一安全评价机构为例,由该安全评价机构管理人员对基础评分进行确定,为不同的风险评价指标确定能满足安全评价机构该指标功能需要的不同基本评分值。基本评分值表示了某一风险因素现状能满足安全评价机构功能基本需要的分值范围,表征了风险因素能否达到安全评价机构基本要求,具体评分值取值范围如表4-4。35 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表4-4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指标值VVV因素层指标值i因素层指标值i因素层指标值i战略目标C1(86,95)机构设置C10(71,74)技术投入C19(81,84)战略方案C2(86,89)合同管理C11(81,84)技术获取C20(81,84)战略实施C3(81,84)档案管理C12(76,79)技术分配C21(71,74)战略控制C4(81,84)过程控制体系C13(86,89)技术收益C22(76,79)政策稳定性C5(86,95)质量保障体系C14(86,89)技术保护C23(71,74)政策有利性C6(86,89)人才流失C15(81,84)市场竞争C24(71,74)政策公平性C7(81,84)人才培养C16(81,84)监管干预C25(76,79)政策预见性C8(76,79)人才分配C17(76,79)责任意识C26(86,89)管理制度C9(76,79)人才效率C18(76,79)收益分配C27(76,84)4.2.2关联度和综合关联度结合第二章的物元分析风险关联度计算公式,对基本评分值风险属性等级、二级评价指标风险等级和安全评价机构整体风险等级进行计算,公式如4-7、4-8所示。当Vi位于风险等级j范围X0内时:aji+bjibji−ajiVi−−22Kj(Vi)=−(4-7)bji−aji当Vi位于风险等级j范围X0内时:aji+bjibji−ajiVi−−22Kj(Vi)=(4-8)aui+buibui−auiaji+bjibji−ajiVi−−−Vi−−2222a,b式中:Kjijij(Vi)为评价指标Ci关于其等级j的关联度;Vi为评价指标Ci的值;a,b为评价指标Ci在等级j时经典域的下限、上限;uiui为评价指标Ci节域的下限、上限。综合关联度计算公式如4-9所示。Kj(R)=∑wiKj(Vi)(4-9)i=1式中:wi为各评价指标权重值,且∑wi=1。i=1根据公式4-7、4-8,计算风险因素三级评价指标关联度,如表4-5所示。36 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表4-5安全评价机构三级风险评价指标关联度风险好较好一般差风险等级因素C1C2C1C2C1C2C1C2战略目标C1-0.14290.50000.4000-0.2500-0.1500-0.3750-0.2600-0.3500战略方案C2-0.1429-0.04550.40000.1000-0.1500-0.2250-0.2600-0.2900战略实施C3-0.2368-0.28130.10000.4000-0.0250-0.1000-0.2100-0.2400战略控制C4-0.2368-0.28130.10000.4000-0.0250-0.1000-0.2100-0.2400政策稳定性C5-0.14290.50000.4000-0.2500-0.1500-0.3750-0.2600-0.3500政策有利性C6-0.1429-0.04550.40000.1000-0.1500-0.2250-0.2600-0.2900政策公平性C7-0.2368-0.28130.10000.4000-0.0250-0.1000-0.2100-0.2400政策预见性C8-0.2917-0.2619-0.1053-0.03130.20000.0500-0.1600-0.1900管理制度C9-0.2917-0.2619-0.1053-0.03130.20000.0500-0.1600-0.1900机构设置C10-0.3276-0.3077-0.1875-0.21430.45000.3000-0.1100-0.1400合同管理C11-0.2368-0.28130.10000.4000-0.0250-0.1000-0.2100-0.2400档案管理C12-0.2917-0.2619-0.1053-0.03130.20000.0500-0.1600-0.1900过程控制体系C13-0.1429-0.04550.40000.1000-0.1500-0.2250-0.2600-0.2900质量保障体系C14-0.1429-0.04550.40000.1000-0.1500-0.2250-0.2600-0.2900人才流失C15-0.2368-0.28130.10000.4000-0.0250-0.1000-0.2100-0.2400人才培养C16-0.2368-0.28130.10000.4000-0.0250-0.1000-0.2100-0.2400人才分配C17-0.2917-0.2619-0.1053-0.03130.20000.0500-0.1600-0.1900人才效率C18-0.2917-0.2619-0.1053-0.03130.20000.0500-0.1600-0.1900技术投入C19-0.2368-0.28130.10000.4000-0.0250-0.1000-0.2100-0.2400技术获取C20-0.2368-0.28130.10000.4000-0.0250-0.1000-0.2100-0.2400技术分配C21-0.3276-0.3077-0.1875-0.21430.45000.3000-0.1100-0.1400技术收益C22-0.2917-0.2619-0.1053-0.03130.20000.0500-0.1600-0.1900技术保护C23-0.3276-0.3077-0.1875-0.21430.45000.3000-0.1100-0.1400市场竞争C24-0.3276-0.3077-0.1875-0.21430.45000.3000-0.1100-0.1400监管干预C25-0.2917-0.2619-0.1053-0.03130.20000.0500-0.1600-0.1900责任意识C26-0.1429-0.04550.40000.1000-0.1500-0.2250-0.2600-0.2900收益分配C27-0.2917-0.2813-0.10530.40000.2000-0.1000-0.1600-0.2400根据表4-5三级评价指标关联度,采用公式4-9计算二级评价指标风险等级综合关联度和安全评价机构整体风险等级综合关联度,如表4-6、4-7所示。37 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表4-6安全评价机构二级风险评价指标综合关联度风险好较好一般差风险等级因素C1C2C1C2C1C2C1C2战略风险B1-0.0097-0.00140.01290.0084-0.0045-0.0103-0.0121-0.0144政策风险B2-0.0364-0.00530.04670.0124-0.0111-0.0338-0.0443-0.0522管理风险B3-0.0469-0.03150.06180.0279-0.0129-0.0354-0.0573-0.0648人才风险B4-0.0493-0.05240.00390.04460.0119-0.0081-0.0365-0.0442技术风险B5-0.0525-0.0558-0.00020.03660.02370.0029-0.0352-0.0411其他风险B6-0.0232-0.01460.02690.0100-0.0011-0.0148-0.0264-0.0306表4-6安全评价机构整体风险评价指标综合关联度风险好较好一般差风险等级因素C1C2C1C2C1C2C1C2整体风险A1-0.0417-0.03170.02890.02670.0125-0.0186-0.0471-0.04194.2.3风险等级及风险特征值根据关联度最大隶属度的原则,确定安全评价机构整体风险等级,如公式4-10所示。Kj(R)=maxKj(R)(4-10)j∈{}好,较好,一般,差则机构风险属于等级j。风险特征值是表征风险评价指标隶属于某一风险等级程度的量值。风险特征值的求取可以了解机构风险偏向情况,是在某一风险等级的基础上对风险状况更细化的认[59-60]知。风险特征值J的求值公式为:n∑jK(R)j=1J=n(4-11)∑K(R)j=1其中,K(R)为风险等级的均值,计算公式为:K(R)−minK(R)K(R)=(4-12)maxK(R)−minK(R)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等级和风险特征值求值结果如表4-7、4-8所示。38 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表4-7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等级和风险特征值风险等级风险特征值风险等级风险特征值风险因素风险因素C1C2C1C2C1C2C1C2战略目标C1较好好1.9921.195人才流失C15较好较好2.4612.292战略方案C2较好较好1.9921.743人才培养C16较好较好2.4612.292战略实施C3较好较好2.4612.292人才分配C17一般一般2.9322.742战略控制C4较好较好2.4612.292人才效率C18一般一般2.9322.742政策稳定性C5较好好1.9921.195技术投入C19较好较好2.4612.292政策有利性C6较好较好1.9921.743技术获取C20较好较好2.4612.292政策公平性C7较好较好2.4612.292技术分配C21一般一般3.0683.086政策预见性C8一般一般2.9322.742技术收益C22一般一般2.9322.742管理制度C9一般一般2.9322.742技术保护C23一般一般3.0683.086机构设置C10一般一般3.0683.086市场竞争C24一般一般3.0683.086合同管理C11较好较好2.4612.292监管干预C25一般一般2.9322.742档案管理C12一般一般2.9322.742责任意识C26较好较好1.9921.743过程控制体系C13较好较好1.9921.743收益分配C27一般较好2.9322.292质量保障体系C14较好较好1.9921.743整体风险A1较好较好2.4622.262表4-8安全评价机构评价指标风险等级和风险特征值风险等级风险特征值风险等级风险特征值风险因素风险因素C1C2C1C2C1C2C1C2战略风险B1较好较好2.1511.777人才风险B4一般较好2.7362.475政策风险B2较好较好2.2731.791技术风险B5一般好2.7571.765管理风险B3较好较好2.5722.162其他风险B6一般较好2.6362.2914.3评价结果分析基于物元分析模型构建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体系是根据能满足其自身功能基本需求的风险评价指标取值范围,设置的适用于创立期和成长期的风险评价指标取值基础评分,待安全评价机构发展至成熟期或基础条件较好时,评价指标安全要求应随之提高以适应机构的发展。39 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根据物元模型计算出的三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以及机构整体风险等级和风险等级特征值,结合创立期和成长期的安全评价机构特点,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说明。(1)三级评价指标三级风险评价指标中,战略目标、方案、实施以及控制风险状况多数为较好,且风险等级特征值多小于整体风险等级特征值,风险等级隶属度较高,安全评价机构创立和成长之初应有良好的目标导向,为机构发展指明路径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有效的实施,根据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反馈调整目标和方案;政策公平性、有利性和稳定性风险状况为较好,政策预见性风险等级为一般,安全评价机构创立和成长之初基础条件较差,需要一个稳定、公平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便于发展,且对政策预见能力较差;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和档案管理风险状况一般,合同管理、过程控制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风险等级为较好,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和档案管理能在机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合同管理、过程控制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是机构创立和成长期保证安全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人才流失、人才培养风险较好,人才分配和效率风险状况一般,安全评价机构创立和成长期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足,对人才流失的控制和人才的培养对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人才分配和效率可以随着机构发展而改善;技术投入和获取风险状况较好,技术分配、获益和保护风险状况一般,安全评价机构创立和成长期技术基础条件一般,要加强技术的投入和获取,技术的分配、收益和保护应随着机构发展而改善;市场竞争和监管干预风险状况一般,责任意识和收益分配较好,安全评价机构创立和成长期因条件的限制,市场竞争力较低且难以获得监管部门的信任,责任意识是安全评价机构发展的基本信念,收益分配是保障机构内部稳定的基础。(2)二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中,战略风险、政策风险和管理风险的风险等级为较好,其中战略和政策风险的风险等级特征值小于机构整体风险等级特征值,风险稳定性较强,管理风险的风险特征值较大且风险等级偏向于一般。安全评价机构创立和成长期对良好的战略和有利的政策性要求较高,机构管理是发展的基石,但因管理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可随着机构发展而逐步改善。人才和其他风险的风险等级为(一般,较好),且根据其风险特征值可知其更偏向于较好,人才是安全评价机构发展的基础,责任意识是安全评价机构发展的基本要求。技术风险的风险等级为(一般,好),技术要素是安全评价机构发展的最重要要素之一,技术的投入和获取对安全评价机构发展至关重要,但安全评价机构的核心技术人才是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且创立和成长期技术收益较差且技术保护要求不高,因此技术风险等级跨度较大。(3)机构整体风险机构整体风险的风险等级为较好,风险特征值分别为2.462、2.262,机构整体风险等级C1偏向于一般,C2偏向于好。安全评价机构创立和成长期因发展的需要,往40 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往不能在风险控制方面投入过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个较好的整体风险等级既能满足机构功能的基本需要,又能避免风险过大不利于机构发展,对风险的控制过程投入也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但随着机构的发展,机构应加强风险控制力度,对风险状况进行进一步改善,为机构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4本章小结本章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风险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设定了能满足安全评价机构基本功能需求的风险评价指标基础评分取值范围,并运用物元分析模型对评价指标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特征值进行了计算。结合计算结果和安全评价机构创立和成长期的基础条件和特点,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论证了基础评分的合理性和物元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定性、定量的对机构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为风险控制提供了依据。41 第五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第五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体系是根据第三章得到的风险因素链接关系图构建风险因素贝叶斯网络关系图,通过对条件概率的计算,确定风险因素及其发生概率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影响的强弱。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较大因素进行改善,并适应性的调整风险因素权重值。5.1贝叶斯网络图贝叶斯网络图是根据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联关系,绘制的一种有向无环网络图,主要由节点、有向线段构成,节点表示风险因素,向线段表示节点之间的因果关[61-62]系。通过贝叶斯网络图的绘制,能简单明了的表示出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条件概率的计算,确定风险因素对安全评价机构影响程度的大小。后续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过程中,通过先验概率代入数值的不同,确定不同时期机构风险因素影响程度的强弱,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并分析风险因素体现出的机构的不足,对机构进行相应的完善。参考第三章风险分析中的风险链接关系图,根据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有向箭头表示一个因素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贝叶斯网络图表示的是风险的最初到最终的因果关系,风险因素有向箭头包含着影响关系和反馈关系,三级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反映在对二级指标的影响中,构建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体系贝叶斯网络图。采用不同的风险态度,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关联关系也不尽相同,本章以λ=0.8为例,λ=0.8的风险因素贝叶斯网络图如图4.1所示。C24C25C26C23C27C22C1C21B6C2C20C3C19B5B1C4A1C18C5C17B4B2C6C16B3C7C15C8C14C13C9C12CC1011图4.1λ=0.8风险因素贝叶斯网络图42 第五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5.2条件概率计算5.2.1先验概率先验概率是在不考虑风险因素相互关联的前提下,某一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是基于风险评价和概率统计的对风险的进一步分析。根据第四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的描述,三级评价指标风险因素发生风险确定为不能满足机构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即风险评分低于取值范围时;考虑安全评价机构安全服务的重要性,二级评价指标和机构总体发生风险确定为机构风险状况一般时。先验概率的获取是建立在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结果的数据统计的基础上,需要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实施了一定量的时间后才能进行。基于先验概率获取条件的难以实现,为了演示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模型的应用,假设先验概率已经获取,各风险因素先验概率如表5-1。表5-1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先验概率风险因素先验概率P1风险因素先验概率P1风险因素先验概率P1战略目标C1310.15过程控制体系C0.09监管干预C250.07战略方案C1420.07质量保障体系C0.09责任意识C260.07战略实施C30.08人才流失C150.12收益分配C270.15战略控制C40.06人才培养C160.12战略风险B10.08政策稳定性C50.03人才分配C170.17政策风险B20.02政策有利性C60.01人才效率C180.15管理风险B30.09政策公平性C70.01技术投入C190.13人才风险B40.08政策预见性C80.07技术获取C200.15技术风险B50.08管理制度C90.18技术分配C210.15其他风险B60.06机构设置C100.12技术收益C220.13合同管理C110.15技术保护C230.12机构总体风险A0.05档案管理C120.15市场竞争C240.185.2.2条件概率贝叶斯网络是一种可逆的风险网络,即可求机构总体风险A发生时,各风险因素B、C发生的概率,又可求在各风险因素发生条件下,机构总体风险A发生的概率。为了避免条件概率相似时无法判断的情况,风险控制模型综合考虑当风险因素B、C发生或不发生时,事件A发生或不发生的概率为判断标准。确定比较标准后,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计算当事件A发生的同时风险因素B、C发生(即P(B,C/A))的条件概43 第五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率,假设P(B,C/A)的条件概率如表5-2。同理假设当事件A不发生时,B、C发生的概率P(B,C/A)的条件概率如表5-3。表5-2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P(B,C/A)条件概率风险因素条件概率P1风险因素条件概率P1风险因素条件概率P1战略目标C1310.36过程控制体系C0.32监管干预C250.17战略方案C1420.35质量保障体系C0.30责任意识C260.25战略实施C30.37人才流失C150.37收益分配C270.37战略控制C40.36人才培养C160.35战略风险B10.35政策稳定性C50.02人才分配C170.38政策风险B20.03政策有利性C60.01人才效率C180.39管理风险B30.42政策公平性C70.01技术投入C190.42人才风险B40.37政策预见性C80.15技术获取C200.37管理制度C90.45技术分配C210.36技术风险B50.39机构设置C100.39技术收益C220.45合同管理C110.36技术保护C230.42其他风险B60.28档案管理C120.39市场竞争C240.39表5-4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P(B,C/A)条件概率风险因素条件概率P1风险因素条件概率P1风险因素条件概率P1战略目标C1310.12过程控制体系C0.07监管干预C250.05战略方案C1420.05质量保障体系C0.06责任意识C260.05战略实施C30.06人才流失C150.10收益分配C270.12战略控制C40.05人才培养C160.10战略风险B10.05政策稳定性C50.02人才分配C170.15政策风险B20.01政策有利性C60.01人才效率C180.12管理风险B30.06政策公平性C70.01技术投入C190.11人才风险B40.06政策预见性C80.05技术获取C200.13管理制度C90.15技术分配C210.15技术风险B50.05机构设置C100.10技术收益C220.10合同管理C110.12技术保护C230.10其他风险B60.04档案管理C120.13市场竞争C240.15根据贝叶斯公式,对当风险因素B、C发生时,事件A发生和不发生的概率(即P(A/B,C)和P(A/B,C))和风险因素B、C不发生时,事件A发生和不发生的概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5-4—5-10。44 第五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表5-4安全评价机构二级指标风险因素条件概率ATFTFB1B2B3B4B5B6B1B2B3B4B5B6100.220.080.230.230.240.230.040.050.030.030.030.04010.590.480.630.710.590.630.980.960.980.970.980.97表5-5安全评价机构战略风险因素条件概率ATFTFC1C2C3C4C1C2C3C4100.120.250.230.300.040.030.030.03010.760.680.710.790.980.970.970.96表5-6安全评价机构政策风险因素条件概率ATFTFC5C6C7C8C5C6C7C8100.030.050.050.110.050.050.050.05010.680.630.630.950.960.950.950.97表5-7安全评价机构管理风险因素条件概率ATFTFC9C10C11C12C13C14C9C10C11C12C13C14100.120.160.120.130.180.170.030.030.040.040.040.04010.790.790.760.830.740.630.980.970.980.970.970.98表5-8安全评价机构人才风险因素条件概率ATFTFC15C16C17C18C15C16C17C18100.150.150.110.130.040.040.040.04010.790.790.840.760.970.970.970.98表5-9安全评价机构技术风险因素条件概率ATFTFC19C20C21C22C23C19C20C21C22C23100.160.120.120.170.180.030.040.040.030.03010.800.820.950.730.790.970.970.950.980.9745 第五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表5-10安全评价机构其他风险因素条件概率ATFTFC24C25C26C27C24C25C26C27100.110.120.180.120.040.040.040.04010.790.680.680.760.980.970.970.985.3结果分析条件概率的计算结果分别表示了当事件A发生且风险因素B、C发生,事件A发生且风险因素B、C不发生,事件A不发生且风险因素B、C发生,事件A不发生且风险因素B、C不发生四种情况下的条件概率。根据假设状态下二级评价指标的条件概率的计算,当机构整体风险状况一般时,政策风险发生概率较低,其余风险发生概率相似,二级指标风险不发生概率相似;当机构整体风险不发生时,人才风险发生概率最大,管理和其他风险次之,战略和技术风险发生概率相似,政策风险发生概率最小,二级指标风险不发生概率相似。综上,假设状态下安全评价机构人才风险发生概率最大,管理和其他风险次之,技术和战略风险分列五、六位,政策风险发生概率最小。通过对安全评价机构三级评价指标的条件概率分析,确定同一二级指标内三级指标风险发生概率最大的风险因素。战略风险中,战略控制风险发生概率最大;政策风险中,政策难以预见发生概率最大;管理风险中,过程控制体系的不合理发生概率最大;人才风险中,人才流失和人才培养风险最大;技术风险中,技术保护不到位发生概率最大;其他风险中,责任意识的不足风险最大。根据上述条件概率结果分析,假设状态下安全评价机构近年来人才流失情况较严重,且机构人才培养周期难以满足机构需求。首先,机构应对人才流失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人才流失可能性,同时改善人才培养方法,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其次,安全评价机构应提高其自身责任意识,对过程控制体系进行改善;然后,安全评价机构应注意对自身技术的保护,并提高战略控制能力;最后,安全评价机构应提高对政策、法律的关注度,提升自身的政策预见能力。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过程中,机构应根据安全评价和风险分析过程,完善风险因素之间的链接关系,并相应的对风险控制中的贝叶斯网络图进行改进。且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体系中风险因素的权重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完善,对风险较大因素,通过提高其风险权重和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因素风险状况进行改善。46 第五章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5.4本章小结本章中,在参考第三章的风险分析和风险链接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的贝叶斯网络。通过对先验概率的假设,构建了条件概率计算的基础,对事件A发生且风险因素B、C发生,事件A发生且风险因素B、C不发生,事件A不发生且风险因素B、C发生,事件A不发生且风险因素B、C不发生四种情况下的条件概率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演示了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体系的运用。47 第六章实例分析第六章实例分析为更好的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进行说明,本章拟对某一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风险评价分析,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论证评价体系的可行性。M机构是某一甲级资质安全机构分公司,设立于2013年,公司现有员工50余人,其中注册安全评价师20人,注册安全工程师30人,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人员40人,高级工程师职称5人,工程师职称10人,博士5人,硕士5人,机构服务领域涵盖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建筑、建材等20多个行业,业务范围包括安全评价、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防护工程咨询、作业场所危害管理、管理咨询、保险经纪和公估等,有较好的人才培养和技术获取渠道,技术人员责任意识较强;但M机构管理经验尚浅,战略的控制和管理方式的制定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且机构存在人员流失现象,技术过分集中于个人手中,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创立期的安全评价机构由于经验和客观条件的限制风险远大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机构,对创立期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风险评价能更好的验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6.1风险因素评分根据第四章的物元模型经典域四个风险等级的定义的阐述,结合M机构风险因素实际情况,对M机构风险因素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如表6-1。表6-1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因素评分值VVV因素层指标值i因素层指标值i因素层指标值i战略目标C180机构设置C1071技术投入C1981战略方案C280合同管理C1180技术获取C2084战略实施C375档案管理C1270技术分配C2171战略控制C470过程控制体系C1375技术收益C2279政策稳定性C590质量保障体系C1475技术保护C2371政策有利性C690人才流失C1570市场竞争C2471政策公平性C785人才培养C1685监管干预C2579政策预见性C870人才分配C1776责任意识C2686管理制度C970人才效率C1876收益分配C27766.2风险评价根据第四章的物元模型评价体系,对M机构二级、三级和机构整体风险因素关联度和风险特征值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分别如表6-2、6-3和6-4。48 第六章实例分析表6-2安全评价机构二级风险因素综合关联度风险因素好较好一般差风险特征值战略风险B1-0.0146-0.00430.0097-0.00882.89政策风险B2-0.01860.0112-0.0249-0.04522.05管理风险B3-0.0743-0.03110.0943-0.04152.97人才风险B4-0.07470.02450.0137-0.02922.99技术风险B5-0.05330.01360.0149-0.03752.64其他风险B6-0.02260.0278-0.0029-0.02682.58表6-3安全评价机构三级风险因素综合关联度关联度风险关联度风险因素层特征因素层特征好较好一般差好较好一般差值值战略目标C1-0.2500-0.22.64人才流失C15-0.33-0.200.25-0.103.11战略方案C2-0.2500-0.22.64人才培养C16-0.170.50-0.13-0.172.07战略实施C3-0.30-0.130.50-0.182.95人才分配C17-0.29-0.110.20-0.162.93战略控制C4-0.33-0.200.25-0.103.11人才效率C18-0.29-0.110.20-0.162.93政策稳定性C500-0.25-0.301.62技术投入C19-0.240.10-0.03-0.212.46政策有利性C600-0.25-0.301.62技术获取C20-0.280.40-0.10-0.242.29政策公平性C7-0.170.50-0.13-0.172.07技术分配C21-0.33-0.190.45-0.113.07政策预见性C8-0.33-0.200.25-0.103.11技术收益C22-0.26-0.030.05-0.192.74管理制度C9-0.33-0.200.25-0.103.11技术保护C23-0.33-0.190.45-0.113.07机构设置C10-0.33-0.190.45-0.113.07市场竞争C24-0.33-0.190.45-0.113.07合同管理C11-0.2500-0.22.64监管干预C25-0.26-0.030.05-0.192.74档案管理C12-0.33-0.200.25-0.103.11责任意识C26-0.140.40-0.15-0.261.99过程控制体系C13-0.30-0.130.50-0.182.95收益分配C27-0.29-0.110.20-0.162.93质量保障体系C14-0.30-0.130.50-0.182.95表6-4安全评价机构整体风险因素综合关联度风险因素好较好一般差风险特征值整体风险A-0.05030.00490.0244-0.03562.76根据综合关联度可知,M机构二级评价指标风险状况分别为一般、较好、一般、一般、较好和较好,机构整体风险状况属于一般。49 第六章实例分析6.3结果分析战略风险中,机构战略风险状况为一般,风险特征值为2.89,风险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更偏向于一般。三级评价指标中,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风险状况一般,且风险特征值为2.95、3.11,大于战略风险的风险特征值,是造成战略风险的主要原因。政策风险状况为较好,风险特征值为2.05,风险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且偏向较好。三级评价指标中,政策预见性风险状况为一般,且风险特征值为3.11,是政策风险的主要来源。管理风险状况为一般,风险特征值为2.97,风险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更偏向于一般。三级评价指标中,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和档案管理风险状况为一般,且风险特征值大于2.97,是管理风险的主要来源。人才风险现状为一般,风险特征值为2.99,风险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更偏向于一般。三级评价指标中,人才流失风险状况为一般,且风险特征值大于2.99,是人才风险状况一般的主要原因。技术风险现状为较好,风险特征值为2.64,风险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更偏向于较好。三级评价指标中,技术的分配、收益和保护风险状况一般,且风险特征值大于2.64,是机构技术风险的主要来源。、其他风险状况为较好,风险特征值为2.58,风险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更偏向于较好。三级评价指标中,市场竞争、监管干预和收益分配风险状况一般,且风险特征值大于2.58,是其他风险主要来源。M机构风险现状为一般,风险特征值为2.76,机构风险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更偏向于一般。二级评价指标中,战略、管理和人才风险状况为一般,且风险特征值大于2.76,是M机构风险的主要成因。6.4对策措施M安全评价机构风险主要来源是战略、管理和人才风险,其中人才风险对机构风险影响最大,M机构首先应改善其人才风险,其次是管理风险,最后是战略风险。参考《中小安评公司人才流失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结合第三章风险关联分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有收益和技术分配的不合理,管理制度和方式的不完善,战略目标的不认同等原因。M机构应改善其收益和技术分配制度,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和方式,战略目标和方案的制定充分考虑核心技术人员意见,并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管理风险中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和档案管理是M机构管理风险的主要来源,机构的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应随着机构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体现出来的不足不断完善和改进,并针对改进效果反馈进一步完善。安全评价机构的档案管理是机构安全服50 第六章实例分析务质量的重要证明,为了减少未来不必要的纠纷,M机构应加强自身的档案管理,首先对所有档案进行存档,其次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便于查找。战略风险中主要风险成因是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的不足,战略实施应充分考虑机构自身条件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意见,一个好的战略实施过程不应出现物质条件的不足和机构内部的抵触而造成的偏差。战略控制的不足往往是因为机构对自身预定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总结的不足,M机构应加强对战略控制的重视程度。6.5本章小结本章中,先对M机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后根据评分标准对M机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分,通过关联度和风险特征值的计算确定M机构风险状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主要风险因素的对策措施进行了简单说明,通过对M机构进行的风险评价论证了风险评价的有效性,结合M机构自身现状和评价结果,基于物元模型的风险评价能以量化的结果反映安全评价机构存在的不足。51 第七章结论及展望第七章结论及展望7.1结论文章以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这一命题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状况从而实现机构良性持续发展,改善机构安全服务质量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为目的,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安全评价机构正确处理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以及对自身风险状况的判断和改善自身安全服务质量有一定的帮助,对实现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稳定基础上的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文章以模糊分析、物元评价和贝叶斯网络三种数学方法为工具,以构建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体系为目标,旨在降低安全评价机构自身风险,减少因安全服务问题被追责的可能性,提升安全服务质量,为安全评价机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基础。主要结论如下:根据基于模糊解释结构模型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关联分析,二级评价指标中,政策风险为基础风险,通过对战略风险的影响,间接对其他风险因素进行改变;三级指标中,政策公平性、有利性和稳定性为基础风险,最后体现在技术人才、投入和市场竞争等因素之中。根据基于物元模型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评价,安全评价机构满足自身功能需要时,安全评价机构整体风险状况为较好,既能满足机构功能的基本需要,又能避免风险过大不利于机构发展。根据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体系,假设条件下,二级指标安全评价机构人才风险发生概率最大,管理和其他风险次之,技术和战略风险分列五、六位,政策风险发生概率最小。7.2展望文章以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为题,对安全评价机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分析和控制管理。但各安全评价机构自身条件、环境及发展目标等因素的不同,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基础评分可能会有所不同,机构应根据自身需要,对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自身风险管理需要。因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控制体系需要以数据统计为基础,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相应的风险因素先验概率。安全评价机构应根据风险控制体系结果,认识自身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以及风险因素对自身权重值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较大因素进行改善,对风险因素权重进行调整,完善安全评价体系,以期获得更有效、准确的风险控制数据。5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郝秀清,王宇航,李克荣.安全评价人员专业能力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142-145.[2]何朝晖.中滨海盛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3]李德忠,阴建康,马守业.安全评价机构和行业发展调查[R].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5.[4]LoebbakaJK.Factorsdefiningtherelationshipsbetweensafetymanagementstrategiesandsafetyperformance[D].AlliantInternationalUniversity,SanDiego,2008.[5]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6]Osipova,NA,Filimoneko,KA,Talovskaya,AV,etal.GeochemicalApproachtoHumanHealthRiskAssessmentofInhaledTraceElementsintheVicinityofIndustrialEnterprisesinTomsk,Russia[J].HumanAndEcologicalRiskassessment,2015,21(6),1664-1685.[7]Kokkinos,P,Bouwknegt,M,Verhaelen,K,etal.Virologicalfit-for-purposeriskassessmentinaleafygreenproductionenterprise[J].FoodControl,51,333-339.[8]Jacobus,D.NewParadigmofManagingRisks:RiskandControlSelf-Assessment[M].AgricultureandAgriculturalScienceProcedia,2015.[9]Reinhold,K,Jarvis,M,Tint,P.Practicaltoolandprocedureforworkplaceriskassessment:EvidencefromSMEsinEstonia[J].SafetyScience,71,282-291.[10]Krupskaya,LT,Zvereva,VP.Bioaccumulationofheavymetalswithenvironmentalobjectsandassessmentofhealthrisks[J].RussianJournalofGeneralChemistry,84(13),2542-2544.[11]Kohler,AR,Som,C.Riskpreventativeinnovationstrategiesforemergingtechnologiesthecasesofnano-textilesandsmarttextiles[J].Technovation,34(8),420-430.[12]Krause,M,Kahl,A.Statisticsasacomponentofriskassessment[J].GefahrstoffeReinhalTungDerLuft,74(6),227-234.[13]Chang,B,Kuo,C,Wu,CH,etal.UsingFuzzyAnalyticNetworkProcesstoassesstherisksin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systemimplementation[J].AppliedSoftComputing,28,196-207.[14]程慧敏.安全评价机构质量保障体系[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4.[15]郝秀清,任建国,樊晶光.我国安全评价机构现状与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03(02):78-82.[16]王宝.我国安全评价工作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8.[17]聂维.安全咨询服务体系的框架构建及应用探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18]阴建康.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建设与发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5(02):125-128.[19]姜秀慧.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参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1(5):159—163.[20]Meng,XJ,Zhang,Y,Yu,XY,etal.RegionalenvironmentalriskassessmentfortheNanjingChemicalIndustryPark:ananalysisbasedoninformation-diffusiontheory[J].StochasticEnvironmentResearchAndRiskAssessment,28(8),2217-2233.[21]Deng,XP,Low,SP,Li,QM,etal.DevelopingCompetitiveAdvantagesinPoliticalRiskManagementforInternationalConstructionEnterprises[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140(9).53 参考文献[22]Bo,Xin,Wang,Gang,Wen,Rou,etal.HealthriskassessmentofcokeovenPAHsemissions[J].HuanJingKeXue,35(7),2742-2477.[23]刘小柯.煤矿安全评价机构的风险管理与控制[J].2010,07:146-148.[24]秦文贵,谢庆渝,熊云威.加强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提高安全评价报告质量[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6(2):87-88.[25]万建设.天津TS安全咨询有限公司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26]毕德纯,孙峰,张永平.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与控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4):43—46.[27]张永志.提高安全评价工作质量的对策研究[J].煤炭工程,2014,46(6):147-149.[28]李宏彦.高科技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29]刘国平.高科技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30]张雅洲,谢小平.基于RS和GIS的南四湖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2015,35(5):1-10.[31]陈彰桥,龚凌诸,陈世旺,等.电站锅炉模糊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J].机电工程,2015,32(1):89-95.[32]J.N.Warfield,SocietalSystems:Planning,Policy,andComplexity,Wiley&Sons,NewYork,1976.[33]魏道江,李慧民,康承业.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科学,2015,33(7):92-97.[34]杨力,王蕾.基于ISM方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61.[35]肖人彬,费奇,陈珽.模糊解释结构建模研究[J].模糊系统与数学,1994,8(2):23-30.[36]蔡文,郭开仲,黄芸.物元分析与价值工程[J].广东工学院学报,1984,(1):7-16.[37]汪振双,赵宁.基于群体AHP物元分析模型的水泥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29(1):48-52.[38]蔡文.可拓论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1999,44(7):673-682.[39]黄先军.模糊物元模型在物流服务商评价与选择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5,(12):80-82.[40]刘菁,赖芨宇,孙晓丹.基于物元分析法的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型[J].工程管理学报,2015,29(1):124-128.[41]蔡文,杨春燕,何斌.可拓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3,5(2):80-87.[42]J.Pearl.ProbabilisticReasoninginIntelligentSystems[M].NetworkofPlausibleInference.MorganKaufinann,1988:1-86.[43]高翔,王守城,石晓慧.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垃圾压块机可靠性研究[J].机电工程,2015,32(1):64-66.[44]陈骥群,赵书强,马燕峰等.贝叶斯网络法与盲数相结合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35(6):112-116.[45]杜丹,路文如.基于PEST分析的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竞争环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8):266-271.[46]刘晓龙,赵焕省.论安全评价机构的系统化建设与管理[J].广东化工,2013,46(16):103-111.[47]高玉良.安全评价过程的风险控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48]郭海红,袁宇.基于生命周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模式选择[J].科技与经济,2015,28(1):33-36.[49]施晓清,孙赵鑫,李笑诺,等.北京电动出租车与燃油出租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比较研究[J].环节科学,2015,36(3):1105-1116.[50]窦站,张勇,张明广,等.基于AHP-模糊方法的某化学园区应急能力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2):29—34.54 参考文献[51]刘海燕,庞小平.利用GIS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南极考察站选址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40(2):249-252,257.[52]安雪芳.煤炭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5.[53]马薇.辽宁省安全科学院安全评价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及运行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54]刘华炜.关于安全评价档案管理重要性几点思考[J].林业劳动安全,2006,19(1):20-21.[55]朱艺新.中小安评公司人才流失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盐城safety公司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56]马有才.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全理论及其应用[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2004.[57]阴健康.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建设与发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2):125-128.[58]林大建,曾捷,周令剑.关于企业安全评价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7):60-61.[59]杜向润,冯民权,张建龙.基于改进模糊物元模型的水安全评价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8):1-7.[60]郑明贵,陈艳红,程秋亭.基于云物元模型的海外矿业投资管理风险评价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4,16(6):1-7.[61]贺兆泽,莫俊文.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住宅防水风险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29(1):86-90.[62]王金霞,孟学雷,刘健.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列车运行图稳定性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3):18-24.55 致谢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向关心帮助和指导我的导师刘祖文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老师对开题报告的指导,对论文写作进度的关心,对论文修改提出的建议,帮助我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刘老师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苦难不轻言放弃的执着态度以及诚信宽厚的为人处事态度,都将是我学习的榜样。感谢安全教研室的所有老师,在我碰到困难气馁的时候,给我鼓励和信心。感谢的王霆、刘建华、聂亚林、欧阳启明、姚贵佳、褚备、万义亮、魏娟萍等同学给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及朋友给我生活上的帮助和爱,让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顺利的完成毕业。56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1.刘祖文,郭云,詹俊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某金属矿山风险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6(已录用).57 ..,:-..,"‘‘;"V碧載聲審M.l.ki.-竣‘.參於^i.t%誇啼.^"X.?私餐.r.。養^款藝難'掉;遵譯t,;t-专婦..義牌1f.球>—.却麵’作.、養;;:贫V:禱巧、I:殘.%.讀v—驚.參2-f-:^賓雜觀r?端#龍一..義誦朱磁觀f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