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变式训练促进能力培养姜永文毛明华

利用变式训练促进能力培养姜永文毛明华

ID:34745409

大小:200.6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10

利用变式训练促进能力培养姜永文毛明华_第1页
利用变式训练促进能力培养姜永文毛明华_第2页
利用变式训练促进能力培养姜永文毛明华_第3页
利用变式训练促进能力培养姜永文毛明华_第4页
利用变式训练促进能力培养姜永文毛明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变式训练促进能力培养姜永文毛明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利用变式训练促进能力培养江山市上余镇初中姜永文毛明华一、题目:如图1,已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ABCDGEF图1二、设计意图: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这是在很多资料上都能见到的一个基本习题,此题集正方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判定和性质、添辅助线等知识与方法于一体,是一个很好的复习训练题。但在农村初中,根据笔者的经验,一个班级只有少数学生能较顺利地解决。而在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更是把此题进行改编,作为一个中考题(见下面)。为了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让学生达到“做一

2、题,通一类”及提高综合数学能力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本学期复习时,以此题为基础,通过改编和创编,进行了一题多证、一题多变的教学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附: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数学中考第25题】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所以.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

3、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ADFCGEB图1ADFCGEB图2ADFCGEB图3三、使用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并不是把上述中考题和盘托出,而是先给出最特殊的情形(即本文前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证”的探究,然后通过改变题目条件,进行“一题多变”的探究训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题的神奇变化和本题的一般性规律,并享受到探究成功带来的愉悦之感。具体情况如

4、下:1.证法探究教师:请认真分析题意和图形,相信你能找到证明的方法。以下是三位学生的不同方法:ABCDGEF图2H123学生1:如图2,过F作FH⊥CG于H,并设,由题易知:,,∵∠AEF=90°,∴∠2+∠3=90°∴∠1=∠3∴Rt△ABE∽Rt△EHF∴化简得,即BE=FH∴Rt△ABE≌Rt△EHF∴AE=EF学生2:如图3,过F作FH⊥CG于H∵∠AEF=90°ABCDGEF图3H123∴∠2+∠3=90°又∵∠1+∠2=90°∴∠1=∠3∴Rt△ABE∽Rt△EHF∴∵E是BC的中点,∴又∵CF平分∠DCG∴∠FCH=∠CFH=45°∴CH=FH∴∴EC=CH∴AB=BC=2

5、EC=EH∴Rt△ABE≌Rt△EHF∴AE=EFABCDGEF图4H132P学生3:如图4,连结AC,过E作EP∥AC交AB于P∵E是BC的中点∴EP是△ABC的中位线∴,∠3=45°∵CF是∠DCG的角平分线∴可得∠ECF=∠APE=135°又∵∠AEF=90°∴∠2+∠AEB=90°∵∠1+∠AEB=90°∴∠1=∠2∴△APE≌△ECF(ASA)∴AE=EF结果点评:“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如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将可能有意想不到得收获。”在上述三种证法中,第一和第三种都是教师课前未曾预设的。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一个学生采用“直接取AB的中点”法,笔者分析这主要是平常遇到大多的添辅助

6、线,常常是连结线段、延长线段、作垂线段、作平行线等,在一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的方法,现在的习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AE刚好处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所以学生比较容易地想到去构造新的直角三角形。以上方法的共同点是:通过添辅助线,比较容易地得到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角相等的条件,剩下来的关键是找到三角形的边相等。2.教师点拨由于在几何证明中,证明角相等比证明线段相等的知识和方法要多的多,我们能否在添辅助线的时候,直接创造线段相等从而得到证明呢?ABCDGEF图5HM经过思考,不少学生豁然开朗,举手讲述了第四种解题思路:学生4:如图5,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所以.比较一:这种方法与

7、上述三种方法相比,哪种更简洁?比较二:这种方法与上述第三种方法相比,有没有共同之处?3.变式训练ABCDGEF图6变式一:如图6,如果把“点E是BC国的中点”改为“点E是BC边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1)有了前面的经验,不少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证法:学生5:如图7,在AB上截取AM=EC,ABCDGEF图7M123由题知AB=BC,∠B=90°∴BM=BE∴∠3=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