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探析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探析

ID:34706643

大小:5.37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3-09

上传者:U-24835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探析_第1页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探析_第2页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探析_第3页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探析_第4页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中图分类号鱼笪!UDC300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Q533密级坌珏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探析OnLifeeducationofuniversitiesundertheviewofPositivePsychology作者姓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院(系、所):指导教师:论文答辩日期.尘』缉量旦主皇旦杨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凯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塑益鏊越量中南大学2013年5月 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F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拉盛日期:型;年』月上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片j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作者签名:趣堡导师签名竺型日期:丝』三年』月上目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探析摘要:从2004年以来,生命教育就受到广大国内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到2007年,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高校生命教育是一门关注学生生命的学科,致力于引导大学生重新关注自身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它的开展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高校生命教育进行探析,以期能丰富高校生命教育研究的内容,提高高校生命教育开展的实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对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部分,通过收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成果利文献资料,简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等,并对高校生命教育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和研究层面以及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探讨,论述了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第三部分,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当前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认知现状、高校生命教育实施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高校生命教育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在了解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从生命意识、生命体验、生命责任、,#命挫折和生命幸福五个维度来开展生命教育;第五部分,钊。对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比较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生命:高校生命教育分类号:G641 OnLifeeducationofuniversitiesundertheviewofPositivePsychologyAbstract:Sincetheyear2004lifeeducationhasbeenthefocusofscholarsandexpelsbothhomeandabroad.By2007.thestudyoflifeeducationinuniversitieshasmadegreatprogress.LifeeducationiScoursethatfocusonthelivesofstudents.Ittriestoguidethestudentstopayattentiontotheirlives,torespect,cherishlife,toestablishgoodrelationships,scientificvaluestoward1ifeandtoimprovelifequalities,torealizethemeaningoflife.Thestudyof1ifeeducationhasstrongbasisandrealisticmeanings.Thethesiswillanalyze1ireeducationofuniversitiesundertheviewofpositivepsychology,hopingtoenrichitscontentaswellasimproveitsteachingquality.ThisthesisiSdividedintofiveparts:partone,bycollectingandanalyzingresearchresultsandmaterialsaboutlifeeducation,itgivesanabstractintroductionofthisthesis’researchbackground,meaning,method.creativepointsandaswellasageneralviewofthestudyoflifeeducation.Parttwo:byanalyzingtheessenceofpositivePsychologyandlifeeducation.itgivestheessenceandaimoflireeducationundertheviewofpositivepsychologyinuniversities.Parttin‘ee:byusingquestionnairesandinterviewswegetsomegeneralideasofuniversitiesstudents’viewoflifecognitionandlifeeducationaswellasthesituationoflifeeducationinuniversities.Wealsoanalyzedproblemsoccurduringlifeeducation.Partfour:weputforwardtheidealoflifeeducationundertheviewofpositivepsychologyonthebasisofanalyzingthecurrentsituationof1ifeeducationinuniversities.Anddivideslifeeducationintolifeconsciousness,lifeexperiencing.1iferesponsible,lifesetbackandlifehappiness.Partfive:tosolvetheproblemsexistingintheimplementationoflifeeducationinuni、jersities.weputforwardconcreteandfeasiblemethodsundertheperspectiveofpositivepsychology.Keywords:positivepsychology;Life;LifeeducationofuniversitiesClassifieation:G641III 目录原创性声明⋯⋯⋯⋯⋯⋯⋯⋯⋯⋯⋯⋯⋯⋯⋯⋯⋯⋯⋯⋯⋯⋯⋯⋯⋯⋯⋯⋯⋯I摘要⋯⋯⋯⋯⋯⋯⋯⋯⋯⋯⋯⋯⋯⋯⋯⋯⋯⋯⋯⋯⋯⋯⋯⋯⋯⋯⋯⋯⋯⋯⋯⋯II目录⋯⋯⋯⋯⋯⋯⋯⋯⋯⋯⋯⋯⋯⋯⋯⋯⋯⋯⋯⋯⋯⋯⋯⋯⋯⋯⋯⋯⋯⋯⋯..IV1绪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31.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51.3.1研究方法⋯⋯⋯⋯⋯⋯⋯⋯⋯⋯⋯⋯⋯⋯⋯⋯⋯⋯⋯⋯⋯⋯⋯⋯⋯⋯⋯一51.3.2创新点⋯⋯⋯⋯⋯⋯⋯⋯⋯⋯⋯⋯⋯⋯⋯⋯⋯⋯⋯⋯⋯⋯⋯⋯⋯⋯⋯⋯..52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概念辨析⋯⋯⋯⋯⋯⋯⋯⋯⋯⋯⋯⋯⋯⋯62.1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和研究层面⋯⋯⋯⋯⋯⋯⋯⋯⋯⋯⋯⋯⋯⋯⋯⋯⋯⋯⋯.62.1.1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一62.1.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层面⋯⋯⋯⋯⋯⋯⋯⋯⋯⋯⋯⋯⋯⋯⋯⋯⋯⋯⋯⋯⋯一72.2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本质⋯⋯⋯⋯⋯⋯⋯⋯⋯⋯⋯⋯⋯⋯⋯⋯⋯⋯⋯⋯⋯⋯.82.2.1生命教育的内涵⋯⋯⋯⋯⋯⋯⋯⋯⋯⋯⋯⋯⋯⋯⋯⋯⋯⋯⋯⋯⋯⋯⋯⋯..82.2.2生命教育的本质⋯⋯⋯⋯⋯⋯⋯⋯⋯⋯⋯⋯⋯⋯⋯⋯⋯⋯⋯⋯⋯⋯⋯⋯一92.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目标⋯⋯⋯⋯⋯⋯⋯⋯⋯⋯⋯102.3.1积极心理学视阂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102.3.2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的f{标⋯⋯⋯⋯⋯⋯⋯⋯⋯⋯⋯⋯⋯113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133.1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认知现状渊查及分析⋯⋯⋯⋯⋯⋯⋯⋯⋯⋯133.1.1大学生的生命认知的现状调查⋯⋯⋯⋯⋯⋯⋯⋯⋯⋯⋯⋯⋯⋯⋯⋯⋯⋯133.1.2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认知的现状调查⋯⋯⋯⋯⋯⋯⋯⋯⋯⋯⋯⋯⋯⋯⋯⋯163.2高校生命教育实施现状调查及分析⋯⋯⋯⋯⋯⋯⋯⋯⋯⋯⋯⋯⋯⋯⋯⋯⋯193。2.1高校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193.2.2高校生命教育内容设置的现状调查⋯⋯⋯⋯⋯⋯⋯⋯⋯⋯⋯⋯⋯⋯⋯⋯203.2.3高校生命教育实施载体的现状调查⋯⋯⋯⋯⋯⋯⋯⋯⋯⋯⋯⋯⋯⋯⋯⋯203-3调查基本结论⋯⋯⋯⋯⋯⋯⋯⋯⋯⋯⋯⋯⋯⋯⋯⋯⋯⋯⋯⋯⋯⋯⋯⋯⋯..223.4高校生命教育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223.4.1社会层面的原因分析⋯⋯⋯⋯⋯⋯⋯⋯⋯⋯⋯⋯⋯⋯⋯⋯⋯⋯⋯⋯⋯⋯22 3.4.2家庭层面的原因分析⋯⋯⋯⋯⋯⋯⋯⋯⋯⋯⋯⋯⋯⋯⋯⋯⋯⋯⋯⋯⋯⋯233.4.3高校教育层面的原因分析⋯⋯⋯⋯⋯⋯⋯⋯⋯⋯⋯⋯⋯⋯⋯⋯⋯⋯⋯⋯243.4.4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念存在的误区⋯⋯⋯⋯⋯⋯⋯⋯⋯⋯⋯⋯⋯⋯⋯⋯⋯254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内容⋯⋯⋯⋯⋯⋯⋯⋯⋯⋯⋯⋯⋯⋯⋯..274.1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284.1.1人之生命的内容⋯⋯⋯⋯⋯⋯⋯⋯⋯⋯⋯⋯⋯⋯⋯⋯⋯⋯⋯⋯⋯⋯⋯⋯284.1.2人之生命的特征⋯⋯⋯⋯⋯⋯⋯⋯⋯⋯⋯⋯⋯⋯⋯⋯⋯⋯⋯⋯⋯⋯⋯⋯294.2大学生生命体验教育⋯⋯⋯⋯⋯⋯⋯⋯⋯⋯⋯⋯⋯⋯⋯⋯⋯⋯⋯⋯⋯⋯⋯304.2.1品味过去⋯⋯⋯⋯⋯⋯⋯⋯⋯⋯⋯⋯⋯⋯⋯⋯⋯⋯⋯⋯⋯⋯⋯⋯⋯⋯⋯3l4.2.2立足现在⋯⋯⋯⋯⋯⋯⋯⋯⋯⋯⋯⋯⋯⋯⋯⋯⋯⋯⋯⋯⋯⋯⋯⋯⋯⋯⋯324.2.3展望未来⋯⋯⋯⋯⋯⋯⋯⋯⋯⋯⋯⋯⋯⋯⋯⋯⋯⋯⋯⋯⋯⋯⋯⋯⋯⋯⋯324.3大学生生命责任教育⋯⋯⋯⋯⋯⋯⋯⋯⋯⋯⋯⋯⋯⋯⋯⋯⋯⋯⋯⋯⋯⋯⋯334.3.1个人对自身的责任⋯⋯⋯⋯⋯⋯⋯⋯⋯⋯⋯⋯⋯⋯⋯⋯⋯⋯⋯⋯⋯⋯⋯334.3.2个人对家庭的责任⋯⋯⋯⋯⋯⋯⋯⋯⋯⋯⋯⋯⋯⋯⋯⋯⋯⋯⋯⋯⋯⋯⋯344.3.3个人对社会的责任⋯⋯⋯⋯⋯⋯⋯⋯⋯⋯⋯⋯⋯⋯⋯⋯⋯⋯⋯⋯⋯⋯⋯354.4大学生生命挫折教育⋯⋯⋯⋯⋯⋯⋯⋯⋯⋯⋯⋯⋯⋯⋯⋯⋯⋯⋯⋯⋯⋯⋯354,4.1正确认识挫折⋯⋯⋯⋯⋯⋯⋯⋯⋯⋯⋯⋯⋯⋯⋯⋯⋯⋯⋯⋯⋯⋯⋯⋯⋯364.4.2正确面对挫折⋯⋯⋯⋯⋯⋯⋯⋯⋯⋯⋯⋯⋯⋯⋯⋯⋯⋯⋯⋯⋯⋯⋯⋯⋯374.5大学生生命幸福教育⋯⋯⋯⋯⋯⋯⋯⋯⋯⋯⋯⋯⋯⋯⋯⋯⋯⋯⋯⋯⋯⋯⋯384.5.1认识幸福的真义⋯⋯⋯⋯⋯⋯⋯⋯⋯⋯⋯⋯⋯⋯⋯⋯⋯⋯⋯⋯⋯⋯⋯⋯384.5.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85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一405.1高校生命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4l5.1.1建立高校生命教育体验式教学⋯⋯⋯⋯⋯⋯⋯⋯⋯⋯⋯⋯⋯⋯⋯⋯⋯⋯4l5.1.2促进生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25.1.3创建一种积极地课程教学环境⋯⋯⋯⋯⋯⋯⋯⋯⋯⋯⋯⋯⋯⋯⋯⋯⋯⋯435.2高校生命教育载体的多样化⋯⋯⋯⋯⋯⋯⋯⋯⋯⋯⋯⋯⋯⋯⋯⋯⋯⋯⋯⋯445.2.1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的校园文化⋯⋯⋯⋯⋯⋯⋯⋯⋯⋯⋯⋯⋯⋯⋯⋯⋯445’2。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和社团活动⋯⋯⋯⋯⋯⋯⋯⋯⋯⋯⋯⋯⋯⋯⋯⋯⋯455.2.3有效利用网络等新媒体⋯⋯⋯⋯⋯⋯⋯⋯⋯⋯⋯⋯⋯⋯⋯⋯⋯⋯⋯⋯⋯465.3高校生命教育渠道的拓宽⋯⋯⋯⋯⋯⋯⋯⋯⋯⋯⋯⋯⋯⋯⋯⋯⋯⋯⋯⋯⋯465.3.1依托“两课”开设生命教育课程⋯⋯⋯⋯⋯⋯⋯⋯⋯⋯⋯⋯⋯⋯⋯⋯⋯465.3.2设置生命教育相关选修课程⋯⋯⋯⋯⋯⋯⋯⋯⋯⋯⋯⋯⋯⋯⋯⋯⋯⋯⋯475‘3.3将生命教育内容渗透进高校各课程之中⋯⋯⋯⋯⋯⋯⋯⋯⋯⋯⋯⋯⋯⋯48V 5.4建立高校一家庭一社会全方位覆盖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495.4.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495.4.2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506基本结论⋯⋯⋯⋯⋯⋯⋯⋯⋯⋯⋯⋯⋯⋯⋯⋯⋯⋯⋯⋯⋯⋯⋯⋯⋯⋯⋯⋯.52参考文献⋯⋯⋯⋯⋯⋯⋯⋯⋯⋯⋯⋯⋯⋯⋯⋯⋯⋯⋯⋯⋯⋯⋯⋯⋯⋯⋯⋯⋯..53附录1⋯⋯⋯⋯⋯⋯⋯⋯⋯⋯⋯⋯⋯⋯⋯⋯⋯⋯⋯⋯⋯⋯⋯⋯⋯⋯⋯⋯⋯⋯..57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一60致谢⋯⋯⋯⋯⋯⋯⋯⋯⋯⋯⋯⋯⋯⋯⋯⋯⋯⋯⋯⋯⋯⋯⋯⋯⋯⋯⋯⋯⋯⋯⋯一61VI 亟±堂僮途塞.——————————————L兰盏监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人们在科学领域的不断开拓和创新,社会、经济和文化在新的千年之后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生活水平曰益提高。但是,伴随的社会转型期的到来,贫富差距加大、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物质主义、相对主义之风盛行,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被逐渐消解,这使得人们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精神却感到空虚和孤独,难觅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对于当代的青少年来说,接受教育逐渐单纯的成为升学和就业的需要,而忽略了对自身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关注和提升,许多青少年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当前教育理念和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生命教育逐渐在当代兴起,获得到了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时车今日,生命教育已经受到了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和推广。人们从对中小学学生的生命教育抓起,开始逐渐关注高校的生命教育现状,并针对高校近年来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和自杀情况进行了原因的分析和途径的探寻。而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强势崛起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使人们开始从积极地角度去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1.2研究意义第一,丰富高校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高校学者加强了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研究,并逐渐将生命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之中。但是相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当前专家学者对高校生命教育或者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比较少,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当前各高校的生命教育体系还不完善,还有许多高校并未对其加以重视。有的高校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进行部分生命教育内容的讲授,但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偏重于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政治观的教育,内容比较宏观和空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主要侧重于对大学生自杀、焦虑、恋爱观等心理问题的专题教育,内容比较分散。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内容还没有7髟成合理有序的系统。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入手来探析高校的生命教育,首先对高校生命教育进 亟±堂焦逾塞!绪论行系统的梳理,对以往高校生命教育的研究进行总结,借鉴其精华来丰富自身的研究,并提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共同寻找解决之道,来丰富高校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高校生命教育当前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针对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能促进高校对生命教育的普及和完善,使高校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大学生人文生命的教育,为高校生命教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和内容。第二,推动高校生命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开展: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有了科学的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实践才能达到其真正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u大学生在高校中面临着学习、恋爱、人际交往、就业、生涯规划等各方面的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十分重要,生命教育也成为高校必须重视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实践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教育活动只在一些高校进行了试点和实施,普及性还并不强。因此需要在不断丰富高校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实践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推动高校生命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开展。第三,服务“中国梦”这一理想信念的实现。在前不久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国梦”这一重大的理念,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要实现这些,归根到底还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习近平主席提出“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罾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应该加强对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认识自我的基碗l{上和他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理解生命意义的基础上去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肩负起自身的伟大责任,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陶德麟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http:/1www.|chinadailycorn.cn/dfpd/zhuanti/2013-03119/content一16320373htm2 亟±堂僮论塞l绪j金1.2国内外研究现状“生命教育”这个说法最早是由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所提出的。为了抑制当时美国学校教育实用主义之风盛行的问题,杰·唐纳·华特上指出,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到一份工作或职业,而是应该教导他fl'J如何明智、快乐而且成功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此,他在加州北部内华达山脚卜创建了“阿南达村”来实践自己生命教育的思想。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日前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接生命挑战的教育和情绪教育三部分,注重对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979年,为了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等社会问题,澳大利亚的Rev.TedNoffs牧师在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了最早使用“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机构——“生命教育中心”(Lifeeducationalcenter)。目前,生命教育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性机构,在中国香港、纽西兰、南非、泰国、英国、美国等八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分支机构。这。生命教育中心为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的学生提供相关的药物教育和正向的预防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交技巧和有效决策、沟通、谈判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其远离酒类和药物的伤害。1989年,针对当时青少年自杀、欺辱、杀人、破坏环境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日本在新修改的《教学大纲》叶]便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并实行以“热爱生命,选择坚强”为主题的“余裕教育”来引导青少年珍惜生命,寻找生命的意义。英国许多国家都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在专业的课程训练中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德国EIJill-常重视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推行r以“宽容”、“爱护动物”等为主题的“善良教育”,并出版了与“死亡教育”相关的教材来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新话3皇也于1988年成立了:1}=营利性机构“生命教育(计划)”,致力于通过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各种技能训练,教会学生实现发展的健康的生活。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该组织已经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课程模式,涵盖了“自尊、社会交往、人体构造、食物及其营养以及物质认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最早开始了对“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推广。1996年香港天水围公益I{J学首先开始推行“生命教育课程”;1999年,香港“天主教教育委员会”推出了“爱与生命教育系列”,为家庭生活教育提供素材和方法,并鼓励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相关科目的教学;到2002年12月,香港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学校、传媒和民间教育与社会福利团体作为推动和倡导生命教育的 主要媒介。在台湾地区,1997年,前台湾省教育厅厅长陈英豪首先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与愿景。同年,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开始设计和实践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并于1998年度制定了“台湾省国民中学推展生命教育实施计划”,计划将生命教育延伸至小学与大学,以使生命教育在16年学校教育中能得到全程化、一贯化与完整化的实现。2001年被称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在这一年台湾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大力推广生命教育,致力于在台湾的国中和高中设置生命教育中心。2000年到2003年,中国大陆开始关注和引入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学界开始对生命教育的理论诠释和课程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到2004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的颁布,中国大陆也开始加强了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辽宁、上海、湖北、湖南和黑龙江等地纷纷出台了《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促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2007年,生命教育开始从中学向高校推广,浙江传媒学院率先成立了大陆高校第一家“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中心”和“生命教育研究所”,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并设置了专门的“生命辅导室”和建立“生命辅导师”制。同年,我国第一套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自读教材《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正式出版,并于2007年12月6日在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召开了全国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全国各级教育部的主管和高校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商讨生命教育在高校的实施和发展。2008年,云南省教育厅提出了实施以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三生教育”的重要举措,于2009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实行,教育厅还组织编写了分别适用于教育各个阶段的生命教育系列教材,举办了多次论坛、学术报告、经验交流等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9年前后,许多高校也开始推行生命教育,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广东药学院等高校都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生命教育的相关选修课程。2010年7月29日,经过反复讨论和协商,国务院正式公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的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明确指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纲要的提出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生命教育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继续蓬勃向前发展。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对生命教育也是非常的关注和重视,对 亟±堂僮边塞!绪i金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述。但是其中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占据绝大部分,相对应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文献和专著则比较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2002—2013年问以“生命教育”为篇名的论文共有2020条;以“大学生生命教育”或者“高校生命教育”为篇名的论文分别有423条和251条。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探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文献资料则更加少见,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只检索到3篇,分别是徐祯所著的《积极心理学理念对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启示》(中国德育,2011.7.15)、许振光所著的《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究》(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4.15)和曾丽红所著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探析——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武夷学院学报,2012.2.15)。1.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3.1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综述法。根据论文的主题,通过大量浏览、收集关于积极心理学和高校生命教育的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可供借鉴和不足之处,为设计调查问卷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理论依据。第二,调查问卷与数据统计的方法。在导师的帮助下设计渊查问卷,对当前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认知现状进行凋查,得到初步的数据资料,并运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单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第三,个案访谈法。在导师的帮助下设计访谈提纲,与各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实施现状。1.3.2创新点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当前的生命教育现状,改变以往生命教育对大学生抑郁、自杀等心理问题的关注角度,而是以普通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大学生当前对生命教育的认知现状和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积极心理学方法的指导下改革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重点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关注,丰富生命的内拍,建立积极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以期强大大学生的内心能量,培养大学生的健Jtj差人格,实现生命的和谐幸福。 亟±堂焦途塞2抠拯!坠堡堂视闼工的直撞生金熬直抵盒羞扳2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概念辨析2.1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和研究层面2.1.1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积极心理学”一词第一次被用于正式场合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教授在1998年的美国心理协会年度大会上提出的。赛里格曼教授在一次和女儿尼奇的交流中突然意识到,培养孩子不能只看到他身上的缺点,而是应该欣赏和塑造他身上的优点,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发展成实现自身理想和幸福生活的动力。同时,在自身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和他人交往中,如果能以一种积极地情绪和方式来对待,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赛里格曼教授这个观点的提出在当时的心理学界掀起了一阵新的风潮,大量的心理学家开始投身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来。2002年,由心理学家斯奈德和洛佩兹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版,标志着积极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正式形成。在接下来的15年中,“积极心理学”这个年轻的生命便在全世界蓬勃发展起来,掀起了一场名为“积极”的革命。所谓积极心理学,指的是运用当前心理学领域已经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的美德和发展潜能等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一门科学。相对于传统心理学专注于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更加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力量,通过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和力量,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充实,挖掘和培养有天赋的优秀人才。首先,它提倡要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拥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力量,与其一味的去探寻他人的各种不幸,不如打开他的心扉去唤醒他潜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来达到积极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当然,这种积极力量对自己和他人、社会而言都应该是正面的,促进发展的,是最能适应当前环境、发挥自身最高潜能的一种力量。其次,积极心理学倡导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各种问题和烦恼,而如何看待这些问题,都取决于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塞里格曼教授认为“当一个人能力和意愿都很充足时,失败也是可能发生的,仅仅是因为这个人是一个悲观的人”4’。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正面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应多去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努力寻找某些积极地意义来实现转危为安,消极向积极转化,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啦郝宁.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大学啦版社,2009.76 亟±堂焦途童2题丝:尘堡堂丑闺王盟直筮尘佥煎直毯金蕴扭2.1.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层面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它意在将学术的结晶推向大众,搭建沟通象牙塔和大众之间的桥梁;意在引导人们摆脱和打破内心的各种限制和束缚,去积极地感受和思考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关注和理解我们自身所存在的潜能和优秀品质,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共同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第一,个人积极地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指的是用感性来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积极心理学对积极情绪情感的研究很多,幸福感、乐观、希望和爱等都是其关注的热点命题。如198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弗瑞德克森教授提出关于积极情绪的“拓展一建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乐观、高兴、爱、满足等,都有扩展个体刚对的思想和行为能力,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功能。拥有积极情绪的个体在当时的情境下思维更加开阔,认知更加全面,更容易发现问题中蕴含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积极地结果。同时,该理论还表明个体的各种积极情绪之间可能并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当个体体验到某种积极情绪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他的积极情绪。第二,个人积极地优秀品质;个人积极地优秀品质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积极人格、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爱的能力、对美的感受、天赋和智慧等等。其中积极人格是研究的重点对象。1999年HillsonheMarie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将积极地人格特征分为两个独立的纬度:一是正性的利己主义,指的是善于接受自己,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且能迅速的适应环境和接受挑战。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是指注重自身与他人、社会的良性互动,在陷入困境时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自己也乐于帮助有Iij难的人。积极的人格特征能够帮助个体积极有效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积极心理学创始人赛里格曼教授将自己的“习得性无助’’理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归因控制点”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后,发展出了“解释风格”理论,把人格分成“乐观型解释风格”和“,出观型解释风格”两个极点。“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个体认为成功是源自于自身的努力,是可控性的,而失败和挫折是外在原因造成的结果,带有偶然性;相反的,“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个体则认为成功是源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个人运气使然,而失败和挫折则是内部因素所致,不可避免。塞利格曼教授认为个体的人格都处在这两者的中间位置,并会不断产生变化,因为人格的形成是直接受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所影响的。积极心理学注重挖掘和发展个体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认知水平,促进个体人格向“乐观型”靠拢。第三,积极地社会组织系统。个体的全面发展除了受到自身情绪情感、人格特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地 亟土堂位途塞2姻拯!坠堡堂褪阎工的直撞生金熬直拯盒鲞抚社会组织系统对个体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积极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关注于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构建,研究能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待人礼貌、宽容的公民的社会组织。这种积极地社会组织系统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宏观环境,包括国家当前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政治制度、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及大众传播媒介等等,这一层面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并对全体社会成员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个层面是微观环境,包括和睦的家庭、开放的学校、和谐的社区以及关系良好的同辈群体等。这一层面与个体关系更加亲密,影响也更加深远。积极心理学的这三个研究层面是相互影响的。个人积极地情感体验是影响个体发展最直接的因素,长期积极地、正面的情感积累则是形成个体积极的优秀品质的重要基础。一旦个体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将会用积极地态度去看待事物,从而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地社会组织系统则为个人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地优秀品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三者相互联系,都对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2.2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本质2.2.1生命教育的内涵目前,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可谓是众说纷纭。肖敬先生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甘;浙江大学的张云飞先生认为:“所谓生命教育,是指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命的生活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2冯建军则探讨了生命化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他指出“生命化教育是基于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促进人的发展,提升生命质量,要敬畏生命、珍视、保护生命、体悟价值与智慧人生、解放儿童,使生命教育融入生活并充满人文关怀”。龟关于生命教育的说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侧重于生命的实践教育,将生命教育的对象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认为生命教育是提高人的生存品质和生命质最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的侧重生命道德教育,认为生命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注重对生命体道德品质的培养,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的侧重于生命化教育,认为生命教育就是生命本身,是生命的一种内在品质和需求,致力于构建“全人教育”。综观国内”:肖敬.浅谈生命教育读本[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2003(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48 亟±堂焦论室2拯丝!坠堡堂i里阎王鲍直撞生金煎直趑盆羞圭丘关于生命教育含义的各种界定,虽然形式各异,内容也有区别,但可以看出其存在着许多的共同之处。一是生命意识教育。引导教育对象认识生命的内涵和特征,使其意识到生命的唯一性、社会性和不可逆性,从而促使其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二是生存能力的教育。传授受教育者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和救护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生存和生活,学会享受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三是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寻。引导教育对象在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去积极理解和追寻生命的:卷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郑晓江教授在《生命教育三题》一文中提出:生命教育是一门非常独特的教育种类,它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都是“生命”。因此,生命教育的教育对象绝不仅仅是在校学生,而应该是全体公民。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应是:引导受教育者(全体公民)探索生命的内容和本质,认识生命内涵的丰富性和发展性,自觉培养个体的生存技能,积极地融入社会,在与他人、自然;f11=}1:会的互动中寻求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实现。2.2.2生命教育的本质生命教育的内涵揭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等,而生命本质则是更进一步去探讨生命教育的内在含义。笔者从以下二个方面对生命教育的本质进行分析:第一,生命教育旨在于处理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个体人生包含了生命和生活两大部分。生命作为有机体的存在方面,指的是生命体的存活过程,它包含着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则是有机体的感受方面,相对于生命的连续性,生活更注重的是个体对当下的感受。生命教育作为关于生命的教育,致力于引导教育对象意识到生命的内涵和特性,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在此基础上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但是当前的人们在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多的是关注当下的生活,而忽略了对自身生命的认识。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人们逐渐丧失了自身行为的方向和准则,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许多人开始奉行“感觉至}?”的原则,一切“跟着感觉建”,张扬自我的独特和个性,形成“个我化的人生观”2。这样,人们开始把生活的感受看作人生的全部,认为对物质的拥有和追求便是人"kfl,'O意义所在,而丧失了生命的本真,陷入精神空虚、价值难定的困境。由此可见,引导人们正确处珲好乍活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生命教育的本质所在。个体的生命与生活共存。体,相互影响,我们不能偏废其一。健康的生命为个体产生良好的生活感觉提供了基础,而丰富多彩的生活感觉也能充实个。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29 亟±堂位诠塞2抠拯:坠堡堂迎阎王曲直撞生佥煎直拯金羞圭丘体的人生,焕发生命的光彩。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还要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延续性和社会性,在收获外在物质的同时从生活走向生命,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金钱和权利,而在于自己拥有多少亲情和友情,在有限的生命中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贡献。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如果“只为自己”而活,尽管功成名就,也无法成为“伟大人物”;只有“为人类牺牲自己”、“为大多数人争取利益的人”,才能“成为人人敬仰的理想的人物”。第二,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共通之处。首先,两者的教育内容是相契合的。生命教育以“生命”作为教育和研究的主体,引导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人的自然生命的基础上去挖掘人的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它注重对人的人生观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塑造,激发人的生命潜能,促使人们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影响人们思想的教育,是指利用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同样也重视对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的教育,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是相契合的。其次,两者的教育目的是相切合。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将“人”作为了教育的主体,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命教育关注人的生命的成长,呼唤人性的关怀,它倡导人们关爱生命,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提升生命的质量,促进人们健康和谐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则一直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身的目标和落脚点。因此两者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当前,我国高校还没有构建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生命教育主要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来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研究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它使思想政治教育开始真正关注和促进大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并采取更加具体有效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水平,塑造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2.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目标2.3.1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高校生命教育的教育主体是人学生,因此在界定高校牛命教育的内涵时,必须认识大学生这个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青少年进入大学后,随着自身身体特征的急速成长,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和他人的交往日益频繁,他们的注意力开始从外部世界向内部世界进行转化。他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内部还存在着一个“本质”的我,并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力图理解自己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在这个阶段,大学生 亟±堂焦途童2蟹毯:坠堡堂视阖王趋直撞尘佥兹直趣盒羞蚯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及他人的评价都对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通过对外界事物的吸收和对自我的内省,开始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受到当i孑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当前大学生还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性和个体性。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视野广阔并有着丰富的信息储备,接受能力强,敢于竞争和接受挑战,他们的信仰和人生选择都呈现出多元化和实用化的趋势。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和积极力量,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高校生命教育应该是: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积极地教育方式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生命的潜能和积极力量,使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树立科学地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地健全的人格特质,与他人和社会和谐共处,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实践教育活动。2.3.2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的目标目标是个人或组织的行为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成果,对行为具肯导向作用。在实践高校的生命教育活动之前,需明确高校生命教育的目标。第一,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生命是人最宝贵的存在,他是个体自我人生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创造一切价值的先决条件。同时生命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但是当前许多大学生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承受能力低,轻易的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唤醒大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去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包括三个方而的内容:一是珍爱自我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父母精血孕育而成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从出生起就承载着父母的希望和社会的责任。珍爱自己的qi命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家庭和社会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二是要珍爱他人的生命。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和社会关系,大家互尊互爱,共同进步。在珍爱自己的生命的同时要推及到珍爱他人的生命,在他人陷入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同时绝对不能伤害或剥夺他人的生命,这是人之为人应遵守的最基本的法则。三是要珍爱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人0i是孤立的存在,入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整个世界,任何生命的存在都是平等的,我们在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界的~切生命,和他们和谐卡日处,这既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人学阶段正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从形成至稳固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从外部世界转向内部吐界,寻求人生的 亟±兰焦险童2抠拯!坠堡堂视I塑工的直撞生金熬直拯金夔蚯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的更好,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他们通过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和不断地内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看法,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人生观对个体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人生方向的选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是高校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标。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理想是个人行为和实践的指向标,也是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培养大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价,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及自己的家庭背景,来合理的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确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然,作为社会未来栋梁的大学生,自身的理想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理想相结合,全面健康的成长,将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个体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社会价值指的是个体的实践活动给他人和社会产生的作用和贡献,自我价值则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自我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处于重要的求学阶段,是提升自我内在价值的黄金时期。高校生命教育应通过课堂和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生存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各种内在价值,促使大学生自觉增强自身能力,为走入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积蓄力量。第三,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生命的本性是追求幸福和快乐的。大学生只有在生活中体味到幸福和快乐,才会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寻求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的一切实践和最终追求的目的。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让他们感受并创造生命的快乐和幸福,是高校生命教育的最终日标。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牛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当前许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并不幸福,他们单纯的追求自己感官上的快乐感受,并且一味的沉溺在这种一时的快乐之中,一旦遇到挫折,一t5愿无法实现,就会认为自己并不幸福,甚至走向歪曲的道路。高校牛命教育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幸福是自我生命中理性的感受,是外在快乐感受的一种升华,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精神上的充实。大学生应该静下心来去细细的品味和感受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充实的享受生活,实现真正的幸福。其次,应该引导大学生自己去思考实现幸福的方式。在大部分英国的中学和美国的大学中都开设有“幸福课”,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挖掘幸福的真义。来自于网络、电视或着食物等的快乐都是暂时的,过度的汲取会对自身的身体和生活造成危害。大学生应该在学习和实践中内化自身价值,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去学会创造真正的幸福。正如剑桥大学幸福学院院长尼克·贝利斯所说:“我希望学生们明白,我们要创造幸福,而不是消费幸福。”u也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512 亟±堂僮论童3高撞垒佥煎查i巫丛遢查区筮盘3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高校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现状,有利于开展符合当前大学生需要的实际有效的生命教育内容和途径,推动高校生命教育向前发展。本文分别从高校生命教育的两个主体入手来分析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一是调查当前人学生的生命认知和!,1三命教育认知现状,二是调查分析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以期能丰富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依据,为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地数据支撑。3.1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本文笔者在充分认识和学习高校生命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编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认知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当前的生命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本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部分是问卷的问候语和指导语,让被试了解问卷的主题和填写规范;第二部分是彼试的基本信息的填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年纪等:第三部分是问卷的主要内容,问卷内容分别从大学生的生命认知现状和生命教育认知现状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全部采取选择题的形式,采用无记名答卷,方便被试作答。本次调查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84份,有效回收率为94.6%,,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为98.2%。最终结果分别用word软件和Excel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形成对应的表格和饼状图,对其进行直观的说明。此次调查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南大学本科生。3.1.I大学生的生命认知的现状调查自编问卷中针对大学生对生命认知的现状调查共设计了15道题。其中前12道题分别从人之生命的内容的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和分析,后三道题分别调查了当前大学生进入高校的动机、所承受的主要胝力以及影响自身生命观建立的主要因素。其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如表3一l所示:首先,在对生理性生命的理解上,有97.硼的大学生都认为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有88.9%的大学生都参加过亲戚友人的葬礼,这表明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意识到了生命的唯一性,并亲身体验过由生到死的过程,对生理性生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在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的问题上,有28.3%的大学生都选择了否,在是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这个问题上,竟然有49.1%的大学生都表示并没有经常锻炼身体,这些数据表明许多大学生还未意识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未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价值观。(表3一1) 亟±堂僮论塞3直撞生佥煎直班丛调查星佥盘表3-1问卷第1题到第12题问卷题目及作答比率选项“是”选项“否”问卷题目百分比1你认为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吗?97.4%2.6%2你曾经参加过亲戚朋友的葬礼吗?88.9%11.】%3你平时的生活作息规律吗?、71.7%28.3%4你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吗?50.9%49.1%5你与家人相处融洽吗?93.2%6.8%6你与同学相处融洽吗?90.7%9.3%7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幸福吗?81.3%18.7%8你认为自己应该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吗?87.4%12.6%9你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吗?82.6%17.4%10你能够及时有效的释放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吗?72.8%27.2%11你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吗?47.8%52.2%12你认为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吗?83.9%16.1%其次,在对社会性生命的认知上,分别有93.2%和90.7%的大学生表示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相处融洽,有稳定的家庭环境和交际圈,但是也还有6。8%和9.3%的大学生和家人、朋友关系紧张;在对自我幸福感的评判上,有81.3%的大学生表示自我感觉非常幸福,而18.7%的大学生却并未感受到生活上的快乐和幸福:有87.4%的大学生表示我们应当勇敢的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却还有12.6%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承担社会责任,而关注自身的发展。这些数据表明当前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他人相处融洽,勇于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认为自己非常幸福,但是也还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无法处理好自己的入际关系,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认为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幸福感可言。(表3一1)再者,在对精神性生命的认知上,分别有82.6%和72.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上的困难和挫折,及时有效的释放自身的负面情绪,有17.4%的大学生表示无法应对困难和挫折,27.2%的大学生则表示无法有效的释放自身的负面情绪。已经确立自身人生目标的大学生只占了47.8%,而有52.2%的 人则表示还未找到人生的方向。83.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人生是有意义的,但仍有16.1%的大学生并未这样认为。这些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及时的舒缓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但是当前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还未树立自身的人生目标,这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表3—1)图3-I进入大学的动机比率显示图此外,对于进入大学的主要目的,就业和求知成为了当前大学生入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占41%和33%,而对于提高生命质量这一选项,选择的人只有26%。(图3—1)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根据所占比例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和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分别以37%_;}n32%的比列排在了前列。(图3—2)大学生选择的舒缓压力的方式以和朋友交流为主,占了46%,其次分别是和父母交流、和老师交流、进行心理咨询以及选择逃避,有11%的大学生选择了这种消极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压力。(图3—3)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都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呵对这种形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开始向功利性发生改变,还有一些学生无法承受现实之中的压力而选择了逃避。 图3-2面临的主要压力比率显示图图3—3疏解压力的方式比率显示图3.1.2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认知的现状调查第二,自编问卷中针对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的现状调查共设计了5道题。来调查当前大学生是否接触过生命教育,以及在高校进行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其研究结果及数据分析如下所示: 图3-4是否接触过生命教育比率显示图图3-5接触生命教育的乏径比率显示图首先,当前大部分大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途径都接触过生命教育。有83%的大学生表示有听过或者接触过生命教育,只有17%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接触过相关的概念;(图3—4)而这些有所接触的学生,他们了解生命教育的途径也非常的多样化,根据数据的由大到小排列它们分别是社会媒介、学校活动、课程教学、家庭教育和其他。其中受社会媒介影响的大学生的比例最高,为37%,而学校活动和课程教学则分别占据了24%和21%,由此可以看到高校在生命教育的推动上起 着主导作用。(图3-5)图3-6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比率显示图图3-7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度比率显示图其次,在高校推行生命教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高校生命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很大的期望值,有88%大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推行生命教育,只有12%的大学生认为无关紧要;(图3—6)而当前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度并不高,这也体现了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有4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对生命教育只是 接触过,对其并不是十分了解,而2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对生命教育只有初步的了解,并不深入,而真正认为自己对生命教育非常了解的大学生只占了15%。(图3-7)图3-8影响自身生命观的因素比率显示图再者,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社会、家庭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在进行影响大学生自身生命观建立的因素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都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分别占据了28%、17%和37%的比例,由此可见推行生命教育并不是高校的专利,他需要结合社会、家庭和高校的所有力量,建立三者的教育网络体系。(图3—8)3.2高校生命教育实施现状调查及分析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来以“高校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硕士论文进行查阅,运用互联网搜集高校生命教育的信息,以及对个别高校的辅导员和学生进行访谈,初步了解和总结了高校生命教育实施现状,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2.1高校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还没有开设有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高校生命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高校开设与生命教育课程相关的选修课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开设的《生命教育与 亟±堂僮途塞3直撞生金熬直现丛翊查丞佥蚯生死哲学》课程;还有浙江传媒学院于2008年春开设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生命学与生命教育》,到2009年这门课程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校级公选课,获得大学城14所高校的欢迎。这两门选修课课程与生命教育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另外,还有许多高校也开设了与生命教育内容相关的选修课,但只是偏重其中的某个部分。如中南大学开设的《哲学思想与人文关怀》选修课,清华大学开设的《哲学与人生》的选修课程以及广东药学院开设的《死亡教育》选修课等等。二则是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两门课程来开展高校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培养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3.2.2高校生命教育内容设置的现状调查由于当前高校还没有构建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只是零散性的见于“两课”的教学、课程讲座、专题教育等校园活动之中,高校生命教育内容也分散于以下几种教育之中: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侧重于对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培养,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的教育来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教育观,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政治观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塑造,内容比较宏观,对大学生个人生命和生活的关注不够。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主要是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能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建立良好的人际芙系,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如开展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人际交往的教育以及生涯规划的教育等等。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倾向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心理困扰,实现人的和谐幸福,是对生命教育部分内容的细化,缺乏对大学生生命意义和价值层面的引导。再者,是安伞健康教育。它主要是传授给学生一些生理方面的常识和急救知识,来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其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及时的进行疾病的预防,来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安全健康教育倾向于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生理性生命的关注,缺乏对大学生社会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的关注和引导。由上可知,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设置非常的分散,还未构建系统的完整的内容体系。3.2.3高校生命教育实施载体的现状调查由于高校生命教育本身的实用性和丰富性,生命教育的实施载体也具有多样性。当前高校的一些课程的设置、活动的开展都有涉及到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课题, 亟±堂僮诠塞3壶撞生佥煎d塑丛遢查巫筮抚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开展了一些相对的校园活动。并开拓了互联网这条新路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学。但是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形式虽然多样,但都还处于初期阶段,并未形成完整有效的运转体系,还未得到普遍的推广,仍需进一步深入和改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依托“两课”进行课程教学,并在许多高校中开设有棚关的选修课程,紧抓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渗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如上文所提到的《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生死学与生命教育》等课程的开设。但是高校“两课”的内容并非以生命教育为主,生命教育只在其中占据着很小的部分,且理论内容比较宽泛和抽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高校生命教育选修课的设置对生命教育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它本身课时短、流动性大等特性也使得生命教育无法有效的深入的开展下去。其次,是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生命教育,这些活动包括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一是当前一些高校设立了生命教育的相关设施,来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如北京师范大学于20lo年成立了生命教育研究中心,目前已出版了6本生命教育有关的教材和读本,发表了许多论文,并定期举行生命教育年会、生命教育报告会、生命教育教师培训等活动;中南大学开设有生命教育基地,并在学校的有效组织下,各个学院的学生都分批次到生命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并留下自己的感悟。二是当前许多高校的学生团体主动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活动。如邀请知名的专业教授来进行生命教育的讲座:江西师范大学的郑晓江教授就曾多次在学校开展以gi命教育为二、E题的学术讲座;r1_1『1萄大学的胡凯教授也曾针对大学生开展了以“生命教育”为题的团队心理辅导活动。三是高校学生社团自觉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中南大学就开设有茶花村支教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吸引有志的大学生深入茶花村进行助学活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来切实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这些j卜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形无形中对大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关注生命,健康成长。但是这些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只在‘些‘学校得到重视和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还未得到普遍的关注;此外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比较分散,更多的是出于大学生自身对生命教育的好奇和探索,并未形成良好的运行体系,还需进一步的摸索和整合。再者,许多高校发现了网络这一路径,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米开展生命教育。当前一些高校都建立了生命教育网站,币JJYi]Fi联网来宣传生命教育的各种思想和理念,双管齐下,促进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比较有代表,『:::f:的有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生命教育网,以及生命教育网,这为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和渠道。但是当前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生命教育网 亟±堂焦途塞3高校生金錾直丑丛塑查丞佥蚯站还并不多,网站内容的设置还有待丰富和更新,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并不高,这是当下高校生命教育的载体建设需解决的重要课题。3.3调查基本结论从以上对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认知的现状以及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当前许多大学生都具有正确的生命观念,能够积极的融入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来看待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及时的宣泄自身的负面情绪,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幸福而有意义的。但是仍然还有一些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忽视生命的重要性,带有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念;还有一些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面对社会中的压力选择了逃避,认为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得过且过,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幸福感可言。其次,当前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知不够深入和全面,对高校推行生命教育抱有极高的期望值,他们的生命观念受到了来自社会、高校和家庭的共同影响。再者,当前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还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主要见诸于选修课的设置和“两课”的开展;课程内容零散分布于其他学科之中,核心内容和价值并未得到有效的传授和宣传;实施载体虽然多样却分散,并未形成完整有效的运行体系,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并未深入,面临着重重的挑战。3.4高校生命教育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3.4.1社会层面的原因分析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成长和成才都植根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人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形成到稳固的重要阶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根据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和体验来逐渐调节自己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等都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产生着重大的冲击和影响。第一,政治方面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前中国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正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也不可忽视许多社会矛盾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 亟±堂僮途塞3直燕生佥煎塑!巫筮遢查丛盆蕴化,就业压力加大、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等{j:会问题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同时,随着我们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发展到家家户户,为人们了解社会信息,加强沟通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但是,网络中存在的大量负面信息,错误的舆论导向,色情网站和暴力游戏等不良因素都对人: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大学生初面临社会,阅历浅薄,搜集信息的渠道狭窄,辨别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对社会上出现的负面现象缺乏深入的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容易受到负面信息和观念的影响,信念产生动摇,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念。第二,经济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十四大开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模式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I{了场经济的提出和运行带来了许多新的事物和价值观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米_,很多的变化。职业选择自由化,竞争日趋激烈,实用主义的盛行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在这个主要讲求“利益”和“效率”的环境下,人们开始变得浮躁,盲目的去追求权益的拥有和物质的享受,却忽视了对生命的认识和关注;许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抛弃了自己的理想,去追求更加实际的物质和权利;急功近利的社会心理开始在社会盛行,许多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事物长远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些现象都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开始怀疑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人生选择的关口中迷失方向。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还承受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就业和竞争的压力,为了更好的求职和就业,许多大学生都关注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第三,文化方面的影响:随着伞球化的进程加快,世界文I'tff,]交流与融合,多元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理念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减弱,新|,l{J价值体系还处在一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找不到可以依附的准则和方向。特别是对于正在形成自身价值观的大学生们,面对当前多样化的选择和空前的自由,没有路标,没有参照,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对意义和价值认识的模糊不清使他们徘徊在t。字路口,有的人开始顺应社会的潮流去关注对物质和利益的追求,心灵日渐麻木,逐渐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此外,!i联网的盛行,网络文化的产生也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产生冲击。网络中存在的消极的舆论导向和思想观念都侵蚀着大学生的理性认识,使得许多大学生以消耗生命和健康为代价去追求感官的欢愉,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3.4.2家庭层面的原因分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内部的和 亟±堂鱼途塞3直撞生金熬直丑丛遢查厦佥扭谐稳定,婚姻质量和父母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对孩子的价值观念和生命现状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有些父母受到社会转型产生的负面效应的影响,使得家庭教育丢失了其教育的本质,走向功利化和现实化的方向。当前有些家长把成绩的多少和薪水的高低作为孩子成功的评判标准,一味的督促孩子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以追求高分作为教育目标,却忽视了对孩子生命意识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还有些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强加于自己的孩子身上,忽视孩子自身的兴趣和感受,剥夺孩子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促使其为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是压力和痛苦,容易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此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前许多的大学生都是独身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学生往往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受到家长的呵护和溺爱,对家长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生活的智慧和社会责任感,无法独立的处理各种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差,当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3.4.3高校教育层面的原因分析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阵地,是传授专业知识,塑造大学生品格和个性,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系统的缺失从高校教育层面来分析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高校对知识技能培育的过度重视;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先生便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论。教育的主要日标应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生活”和“生命”的品质。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时为了迎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理性教育,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品德、人文之教育。这种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以后的求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却忽视了高校教育最本质的目标和功能。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性思维能力,却缺乏对生命的认知和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第二,高校生命教育缺乏系统理论与政策的支撑。当前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各抒己见,成果斐然,但是与高校生命教育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2002—2013年间以“生命教育”为篇名的论文共有2020条;以“大学生生命教育”或者“高校生命教育”为篇名的论文却分别只有423条和251条。此外,国内学者对高校生命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方面,对生命教育的内涵、路径研究较多,但对理论基础等问题则关注度较低,并未形成完整的24 亟±堂僮诠塞≥直撞垒金煎直坦毯迥查基金蚯理论体系。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其次,高校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缺乏对生命教育的设置和支撑,是高校无法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原因。当前生命教育在高校实施和开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学者的白发努力,大多以零散的讲座、实践参观以及事故后的心理应急处理等多种形式来开展,内容和活动形式都非常零散,并未形成良好的生命教育实践体系,教育效果相当有限。促进教育部门和高校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实践,推行相应的教育政策和规范,制定教育目标,将生命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中去,将是当前高校生命教育需解决的重要课题。3.4.4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念存在的误区大学生既是高校的主体,也是高校生命教育实施的重要教育对象。大学生正处于自我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不断地内省来发展自身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阶段,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主流观念、舆论潮流和他人的评价等等都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情绪最丰富和复杂的时期,社会经验不足,情绪容易冲动,看待事物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问题和负面舆论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价值观念的误区主要体现在:第一,感觉至上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衣食住行不断更新换代,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大量主流价值观念和信息的涌入在充实着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的价值危机,培养出了大学生“感觉至上”、“跟着感觉走”的人生态度。许多大学生过度的关注和追求当下生活的快乐感受,为了一时的欢愉而消耗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忽视了对自身生命的意识和关注,自身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也不断受到侵蚀。如有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不可自拔,自我生命健康遭到极大的伤害。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把生活当做了人生的全部,一旦遭遇挫折,便觉得世界一片黑暗,心理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走j=:了自杀的道路。人生包括生活和生命两个部分,健康的生命是自身更妻T-A,Q感受生活,获得幸福的前提。大学生应该增强自我的生命意识,认识剑挫折只是生命长河中一部分,走出“感觉至上主义”的误区。第二,价值观念功利化趋势;当前许多人学生在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价值观念出现了功利化的趋势。就业和竞争的种种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专注于对自身知识技能的培养,重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J,牛命长远的发展。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为了满足职业的需求而考取大量的证书,对于高校开展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却敷衍了事,将 获得物质和权利作为自己价值的衡量标准。开展人际交往以及对知识的学习背后都带有着浓厚的功利化色彩,忽视了对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和追寻。第三,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当前的一些大学生关注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却并未意识到自身作为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淡漠了对生命的珍惜和敬意。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在父母和社会的共同培育中健康成长,从出生起我们便担负着对父母和社会的责任。但是当前有些大学生将自己的生命看做自己独有的权利,可以自由的舍弃,失去了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缺乏对生命的呵护和爱惜;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他们只关注于自身的成长和权利的获得,缺乏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意识非常薄弱。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亟±堂僮论塞垒塑褪!尘理堂迎阎王魍::互撞篁佥熬直囱叠4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内容高校生命教育内容是高校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入体现了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当前各学者对高校生命教育内容的论述,往往从生命内涵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出发,侧重于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关注生命.学会正确的面对死亡,树立良好的生存观念,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脉络,并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促使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实现自身的和谐、持续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在于研究人的美德和发展潜能等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提倡要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去唤醒其潜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并倡导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它主要从个人积极地情感体验、个人积极地优秀品质以及积极地社会组织系统这_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实践。个人积极地情绪体验这一层面主要在于研究人内在的积极情绪以及这些积极情绪在促进个人健康成长中所起到的积极影响,如乐观、高兴和爱等,来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这个研究层面侧重于提高人们对生活中各种积极情感的关注和感受,通过丰富自身积极地情绪情感,来开阔自身思维,使得个体的认知更全面,能够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生活rfl的各种困难。将之运用到高校生命教育中则是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去体验生命,去用心的感受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培养自身的积极情感体验,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静下心来品味过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立足现在,把握当下的宝贵时光:展望未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个人积极地优秀品质这一层面主要在于研究个人内在的各种优秀品质,通过挖掘这种内在的积极品质来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生活能力,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挥自身的潜力。高校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tf·/fi仅要加强对生命意识和体验的教育,也应该注重大学生责任感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促使其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意志力,正确的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挖掘大学生内在的这些优秀品质来更好的实现其Ij身和他人、自身和社会的良好互动,积极地、主动地在生活中创造自身的生命价值。积极心理学是一一门研究人的潜在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的学科,相对ji传统心理学对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治疗的关注,它更倾向于探讨和挖掘人内在潜能和力量,来使人们的£扛活更加幸福充实。它把提高人的幸福感,促进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作为自身的学科目标。快乐和幸福是人之本性,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使人遂性的途径和方法,因此高校生命教育的核心也应该是快乐与幸福的教育。当前有些大学生认为爿!活空虚无聊,缺乏幸福感;有些大学生则对“幸福”的理解产生了歧义,将自身的感官上的满足和快乐作为自身幸福的标准,并以消耗生命的代价来收获所谓的“幸福”,这些 亟±堂僮迨塞生褪拯!堂理堂塑闽工的高撞生佥熬直也查对幸福的理解都是错误和片面的。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对“幸福”真义的理解,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幸福感。因此,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应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大学生生命体验教育、大学生生命责任教育、大学生生命挫折教育以及大学生生命幸福教育这五个内容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基础上,学会主动地去欣赏和体验自己的生命,通过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丰厚自身生命,自觉的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用积极地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提高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抗挫折的能力,并勇敢的承担自己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创造自身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从而达到增进生命幸福感,提高生命质量的最终目的。4.1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教育是研究“生命”的教育,正确的认识生命,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生命意识教育则是引导大学生自觉和全面的去认识自身生命,进而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的教育。虽然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生命”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他们都认同一点,即生命的自我更新与发展,这是生命的本质涵义。而在这里的生命,主要指的是人的生命。要全面的认识生命,引导大学生珍惜和爱护生命,需要从人之生命的内容和特征这两个方面对“生命”进行探讨。4.1.1人之生命的内容人之生命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生理性生命、社会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第一,生理性生命:人和动物普遍都具有生理性生命,这是生命的基本属性。它具体显现出来的是人的生、老、病、死的状态。人的生命都是由父母所给予的,是承接着父辈的精血所孕育而成的,是人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马克思就曾提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由生命的个人的存在。”4j健康的生命是人们追求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的基础,是实现人生理想,感受人生幸福的前提。因此,我们人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题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身体健康。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锻炼身体,强健自身体魄: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不能因为生活中一时的不幸和挫折而轻易地抛弃自己的生命。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28 亟±堂位诠窒璺蟹亟:坠堡堂i里阎王煎碰撞生佥煎直凼查第二,社会性生命:人除了拥有生理性生命之外,还有着社会性生命。人的生命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打上了社会的烙印。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与社会的其他人和组织联结着复杂的关系。正如,j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是只有在社会。{J才能独立的动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在获得生命成之为人的同时,就自觉不自觉的受到社会文明的影响,我们生命的成长都深深植根在社会文化与文明之q,,社t会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各方面的载体和保障。因此作为社会人,特别是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在继承当前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和成果的同时,也应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人之生命的成长除了要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新陈代谢之外,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他人进行思想、观念和信息的交换,使人们能够迅速的适应社会,找到属y-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位置。因此,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人际关系的培养,经常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培养自己和他人交往的能力,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第三,精神性生命: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拥有自己的意识,能自觉地通过实践活动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而这种意识,和其所发展出来的精神观念和思维能力,便是人的精神性生命的核心所在。人的精神性生命以生理性生命为载体,产生于社会性生命这个大背景下,并通过不断吸收与创造人类的思想与文化而成长、成熟,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随着人们社会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的发展,人们开始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并致力于挖掘自身生命的潜能,创造生命的价值。冈此,大学牛在保持健康的生命,和谐的融入社会的基础上,应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矢¨I};j,培养自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和内化社会已有的精神文化,丰富fi身的精神素养,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4.1.2人之生命的特征第一,人之生命具有唯一性;活着的人都拥有生命,但是人的生命是唯一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死”即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人死是不可复生的。尽管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许多都相信人有来世,人将会在经历死亡后重新投胎成新的生命,但是这些都未得到证实。且再世为人指的是人的精神生命的存在,人的生理性生命仍然会随着时间而消亡,不复存在。当代大学生正处了二生命力最旺盛的口、J问,往往感觉不到『f身生命的流逝,肆意的挥霍自己的生命,直到面对死亡时才会幡然醒悟。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版社,1962:73429 亟±堂焦诠塞垒摆拯!坠堡堂视阎..E曲直撞生金教直凼查生体验生命的出生与死亡,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对自己能降临到这个世界而充满感激,进而懂得去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命。其次,生命的唯一性还指的是人之生命的独特性。人之生命不仅指的是生理性生命,还包括社会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每个人出生和成长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文化都是不一样的,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也存在着不同,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存在着差异,这些都体现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唯一性,学会认识和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制定符合自身现状的目标和生涯规划,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促进自身独特生命的自然发展。第二,人之生命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入的生理性生命不仅具有唯一性,还具有有限性。这种有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人的生命时间具有有限性;生命是每个人经历生老病死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着时间的限制和制约,谁也无法逃避。一般人的生理性生命可以延续到七、八十岁,有的可以超过一百岁,但是最终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正与艾温·辛格所说:“我们在现实的人生无论是什么样子,也无论它会延续多长时问,我们总是要背负着在时间巾存在的重轭。”4、其次,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永远一帆风顺的,不定哪一天灾难、疾病和意外就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威胁和毁灭人的生命。因此大学生不能因为年轻而恣意的挥霍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非常短暂,我们应该珍惜和善待这份来之不易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生命的光彩。虽然人的生理性生命具有有限性,但是生命内容的复杂性使得人的生命在某种意义卜具有无限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的生命具有延续性;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自己的父母孕育而成的。人们通过孕育下一代来繁衍生息,实现自身生命和种族文化的不断传承,生生不息。其次,人的精神性生命具有无限性。人的精神性生命超脱了生理性生命的桎梏,能自由邀游在广阔的窄间和时间中,具有着无限性。此外,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奋斗来创造出巨大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在历史长河中永久的留下自身的痕迹,从精神上超越死亡,使人的生命从精神上获得永恒。冈此,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体悟自身生命的重要性,孝顺父母,学会感恩,并意识到人生奋斗的重要性,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超越生命。4.2大学生生命体验教育积极心理学注重对人积极地情感体验的研究,通过研究人的积极情绪情感来提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能力,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视阈F的高校。I美]艾温·辛格.我们的迷惘【M】.广东:广州花城!{3j扳社,1997:120—12l30 亟±堂焦论塞垒担援!坠理堂狃闺王曲匿撞生佥煎直囱盎生命教育也应该进行生命体验教育,引导大学生去积极地体验生命,品味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以此来丰富我们生命的内涵,提供前进的动力,使我们自觉用心去享受生活,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收获幸福和快乐。4.2.1品味过去经验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他是一个人人生的积累,体现了他在过去的生命中所留下的痕迹。人往往是步入中年或老年时期才开始回顾过去,而大学生年轻气盛,风华正茂,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当下,展望未来,殊不知正是过去的经历塑造了今天的自己。人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前往往要学会认识自己,而要看清自我,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品味过去,反省自身,认清当前我们的所得与所失,才能找准方向,创造更好的未来。正如中国古代大贤者苟子所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苟子《劝学》)荀子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一味鲁莽的笔直向前呢?品味过去町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时常回味自己过去的幸福时光;生命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会有感到痛苦、悲伤的时候。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这种负面的情绪巾,将这种生活的感觉当做生命的全部,将会影响自身正常的生活,忽视生命,甚至选择抛弃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人的生命是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构成的一个过程,大学生在面临困境时应该看到生命的过程性,回味自己过去所感受的幸福、快乐的时光,意识到当前的痛苦只是暂时的,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和人生重负,重拾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应积极咀嚼自己人生中的失败。回忆过去快乐的情绪能够给人带来积极地力量,提供生活的动力;而I】日.嚼自己的失败则能收获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意识到自身的缺失和不足,为享受当下,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断磨砺自身,努力奋斗。正面自己的失败,反省失败所产生的种种原因是人认识自己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应该学会勇敢的接受自己的失败,并从失败tI,获取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为下次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一味的沉浸在痛苦中,逃避结果,将这份宝贵的经历束置高I捌,不敢问津,这样只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地重蹈覆辙,桎梏自己前进的脚步。再耆,应不断品味自身纤历,获取新的领悟,寻求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品味自己过去的生命经历,是一个重新接受和认识的过程,它使人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f:j己的亲身体验,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生命。哈佛大学幸福课的主讲师TalBen-Shahar博士在他的课程上提出了“静谧”和“冥想”等观念,他在每节课程中都会给几分钟时问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回味刚刚课程L}l所提到的内容.来重新进行梳理和学习,以获得更大的收获。品味过去也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大学生应该时常花费 亟±堂位途塞垒褪拯!坠理堂视J塑工盟直撞生佥数直由窒一些时间来实践这个过程,回顾自己的过去,反省和思考过去生命中的各种体验,使自己的人生内涵更加丰富,生命质量得到提升。4.2.2立足现在现在是过去和未来的承接点,是指的人们当下、此在的生活。回味过去为我们当下生活的开展提供了动力和指向,而把握现在则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前提和基础。人们都活在当下,对当下生活的感受是人们最直接的体验。只有立足当下,珍惜今天,活出自我,才能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鲜明的色彩,积蓄自身力量,为随时降临的机遇而做好准备,收获成功。大学生要立足现在,把握当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学会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可以说是我们一生都必须研究的课题。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提高我们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能使我们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出我们生命独特的色彩。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时期,应该积极地融入当前的环境,构建自己的人际交往圈,通过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交流,自觉地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味道,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幸福和困境,逐渐构建自己科学的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自己继续向前迈进。其次,应学会用“心”生活,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对当下生活的感受是生命积累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人没有用心的生活,整天浑浑噩噩的过日了,那么他的时间流逝的非常快,回忆过去也只是一片空白,这样的生活是单调而没有意义的。如果一个人懂得用心去感受生活,特别是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关心家人、善待朋友,和他人相爱,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与温馨,也勇敢承受生活中各种悲伤和痛苦,那么他的生命必将精彩纷呈,随着岁月的沉淀将变得愈加味美香醇。再者,应懂得“立即行动”。古语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美好的梦想如果没有行动,也只会流于空想罢了。人要想获取成功都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通过自己努力奋斗获得的成功也才会更加有意义和价值。因此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得从今天开始做起,把握当下,珍惜每一个今天,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路,最终收获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4.2.3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是自身对未来的理想和憧憬,它为我们立足当下,努力奋斗提供了指向和动力。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不可预料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展望未来,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以积极地人生态度去感受生活,接受挑战,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来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未来。大学生经过多年知识和能力的培育,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未来充满憧憬。 亟±堂僮途塞璺丑拯堂堡堂i壁闺工曲直撞篁佥煎直直叠但是如何做好人生的这个重大选择呢?酋先,应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和对生活的感受中逐渐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能引导人们用积极地、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生命,勇于接受生命中的各种挑战,从而开创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在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自觉感受生活带给自己的各种体验,还要从生活上升到生命,意识到生命是一个过程,在有限的生命中,个人的生活感受和经历越丰富,那么他的生命也越有价值。这里的人生经历既包括幸福、快乐、满足的积极因素,还包括悲伤、痛苦、困境等消极的方面。在这种积极心态的引领下,大学生的眼光将更加开阔,意志更加坚定,更加拥有勇气和动力去创造自己的未来。其次,应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个体的人生理想是个体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人生理想对自己的行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应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将人生理想与社会的共同理想相结合,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再者,应制定自己的人乍规划。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大学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之后,应在综合分析当前社会职业需求的现状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圭础上,将人生理想具体的划分为各阶段的人生目标,引导大学生从当下做起,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积极地人格特质,提高自身的精神素养,一步一个脚印,达到自己各阶段的人生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4.3大学生生命责任教育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具有自身的责任,这个责任一般是指个人应该做的事情。这些事情你可能未必喜欢,但却是你必须做的。马克思就曾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世生命责伍则指的是个体作为生命所必须承担的对自身、对家庭以及对}I会的责任。自觉承担自己的生命责任,是个体应具有的优秀品质,也是个体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动力。当前许多大学生存在着生命责任感缺失的情况,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责任教育,也是高校生命教育的题中之义。4。3。1个人对自身的责任个人作为生命的存在,对自身的责任便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里的生命,不仅仅是生理性生命,还包括社会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因此,大学生首先最根本的就是要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健康的生命是大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i{版社,1960:32933 亟±堂位途塞垒抠拯!坠堡堂塑闺工鳆直撞生佥煎直内签前提和基础。当前许多大学生都注重对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有的学生拥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但长期呆在较封闭的空间,如教室、宿舍等,身体弱不禁风,经常受到疾病的侵扰:有的学生拥有较为健康的生命,却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轻视生命,为了追求生活的强度而提前透支生命,消耗自己的健康。这些都是对自己的生命不服责任的表现。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希望,应时刻拥有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持身体健康的科学意识,构建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科学合理的作息习惯,经常锻炼自己的身体,让身体多多呼吸新鲜的空气,使生命更加健康。其次,大学生应该促进生命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的代表马斯洛大师在1940年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就把人的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他认为每个入天生就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这种自我实现不仅表现为一种目标上的终极形态,还表现在平时自我通过不懈努力而达到某种成功之中。他是人的自我需要的终极表现,也是入促进自身发展的终极使命。大学生要完成这个使命,就需要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地去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认真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并为满足自身其他正常的需要,实现生活中的目标而努力奋斗。4.3.2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我们的生命来源于自己的父母。父母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无私的付出一切,来抚养我们健康长大。父母既是我们的亲人,还是我们的老师、朋友,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并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予了物质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家庭则是指共同居住,共同生活,相互扶持的亲属中较小的群体所构成的组织。个人对家庭的责任重要体现为个人对亲人、对家族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亲人拥有感恩之心;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极为重视,所谓“百善孝为先”,将“孝”作为衡量一个人思想品质的重要标准。父母对我们具有养育之恩,作为大学牛,要做到孝道,就应对父母拥有感恩之心,亲爱之情。大学生应该尊重自己的父母,加强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做出人生重大的选择之前,应该咨询父母的意愿,获得父母的首肯和支持:在特殊的日子不要忘了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祝福,传达自己对他们的尊敬和爱;应肩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求学期间各方面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更积极的去体验生活,提高生命的质量,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为自己以后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个体作为家庭中的重要一员,父母生命的延续,从出生起就承担着延续家族的重要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性生理已发展成熟,开始面临了恋爱的问题。恋爱是人生的一大主题,合理的处理恋爱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大学生能良好的发展爱情的重要保障。恋爱 亟±堂僮论塞垒巫援!垒堡堂迎闺王凶矗撞尘佥煎直由查是需要消耗u,1l司和精力的,具有非常大的排他性,如果无法处理好爱情和友情之问的关系,将会对大学生的情绪和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在正式开始一段恋情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性知识进行完整的了解,认识到“性”与“爱”的区别;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能够承受恋爱所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懂得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4.3.3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体的成长与发展植根于社会文明和文化之中。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从出生开始就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首先,人是社会人,不可避免的会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个体正是通过和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来融入社会,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体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的供给和影响,而个体也应该尽己所能来回报社会,其中最基本的便是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然、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的和谐共处。人人都爱好和平,社会要平稳的向前发展,就需要保持一个良好、和谐的大环境。作为组成社会的单个的个人,应该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和平,珍惜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自觉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处理好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大家相互帮助,携手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共同奋斗。其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定位,这些角色分散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良好运行共同努力。这些人虽然姓名不同,职业不同,但都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敬忠职守,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再者,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一名社会人,在继承深厚的利:会文化和传统的I到时,也应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为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希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更应该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大学期问不断丰厚自身的积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没置好自身的职业定位并为之努力奋斗,为以后快速的融入社会,创造社会价值而积蓄力量。4.4大学生生命挫折教育挫折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名词,每个人在牛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一些困境和挫折。有的人在遭遇挫折后变得消极逃避,不愿意面对现实;而有的人则将所经历的挫折内化为自身的阅历和力量,推动I]己不断向前挑战。女nf.I正确的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培养自身抗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健康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积极心理学视阂F的高校生命教育也应该进行大学生生命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j恙和内心强大的积 亟±堂僮途塞垒塑拯!坠堡堂诅阎王曲直控生佥煎直内查极力量,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挫折、面对挫折,将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挫折化为自身力量的积蓄,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中各种未知的挑战。4.4.1正确认识挫折高校进行生命挫折教育,首先最基础的一点便是要引导大学生正视挫折,正确的认识何为挫折。挫折的定义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世在心理学上则指的是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受到干扰和障碍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挫折自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性。首先,挫折是生命中必然存在的课题:人的一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入的生命过程都要面对无数的困难、挫折和逆境,经受无数的风风雨雨。这些困境和挫折是我们在生活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也是我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走向成功所必须面临的考验。它督促着我们不断磨砺己心,培养坚强的生命意志,敢于承认自身的失败和不足,并在磨练中增益自身,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生命意识,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就提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因此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时应正视挫折的存在,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选择忽视和逃避,而是应摆正自身心态,去勇敢的接受和面对。其次,挫折具有两面性;挫折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心理上的伤害,产生许多负而情绪:另‘一方而,挫折又能够磨砺自身意志,使自身在困境中奋起和成长。当前一些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后容易产生愤怒、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自信心产生动摇,害怕因为冲动而产生的错误后果而开始压抑自己的行动,或是选择对挫折采取漠视和逃避的态度,内心却充满不安。这样的行为只会使自身深陷挫折的泥潭中,迷失自身的人生方向。还有一些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境时选择了勇敢的正视和面对,反思挫折所产生的原因,及时的调整自身的心态,弥补和增强自身的不足,在挫折中重新奋起,变得更强。两种不同的选择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和人生方向。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您把握这个机会,您就会成长,如果您放过了这个机会,就会退化。”再者,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能够丰富生命的内涵。一个人的人生过程中不仅会感受到快乐与幸福,也会遭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些都是我们的人生经历与经验,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生活状态起伏大的人往往比生活稳定者遭遇的顺境和逆境更多,他生活也往往更加的丰富多彩。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往往能磨练人的意志,丰富人生阅历,在个人的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而≈h印:,,baike.baidu.corn/view/53927.htm 亟±堂焦途塞璺塑褪!坠堡堂视阎王趁直撞生金煎直囱查在挫折中坚强奋起,奋勇先前,最后所收获到的成功和幸福感也往往更加的浓厚,持久弥新。因此,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中不仅要勇敢的去追求幸福和快乐,也应该坦然的承受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将其当做丰富自身生命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4.4.2正确面对挫折正确的认识挫折是正确面对挫折的前提和基础。在高校生命挫折教育中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挫折,还应该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学会正确的面对挫折,理解挫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适时地发泄和调整自身的负面情绪,从生命的高度去看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挫折。首先,应正确理解挫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挫折和困境不仅是人生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磨砺个人生命意志,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试金石。它们是人生过程中所拥有的隐形财富,促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去挖掘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来缓解挫折带来的各种负面情绪,并能磨砺我们的心性,使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坚强,在关键时刻能够坚持不懈,不随意放弃,从而冲破重重关卡,丰富自身的生命内涵,实现自己的牛命价值。由此可看到,挫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只是人们往往被其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蒙蔽,而对其产生厌恶和逃避的情绪。高校生命挫折教育应该引导大学生正视挫折背后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以一种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和接受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其次,应学会科学的宣泄和控制自身的情绪;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自身往往会产生一些负而情绪,这些负而情绪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宣泄和有效的缓解,长期积累会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作出各种过激的行为。因此高校应该设立相应的环境和心理咨询机构,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宣泄的空间和途径,让大学生能自由的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身的负面情绪,从而静下心来认真的客观的分析自身的处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各教辅人员也应该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唤醒大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提高其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力和接受挑战的能力,从而达到积极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再者,应从生命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生命是生命体的存活过程,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组成部分;而生活则是人生的感受方面,是人对当下此在的活动的感受。如果仅仅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待挫折和困境,就会感觉生活非常的艰难和痛苦,自己的人生一片黑暗,没有多少幸福可言,这种想法只会导致大学生采取消极逃避的方法,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但是如果大学生能够从生命的角度去理解生活中的挫折,就会意识到这种痛苦的负面情绪只是暂时的,它只占据了我们生命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只不过是我们人生积累经验的一个必经的过程而己。由此,大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 亟±堂位途塞垒赵极!坠堡堂视阎王丝直撞生佥煎直由空地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开阔自身的眼界,使自身的意志更加坚定,生活态度更加豁达,并主动地在挫折和困境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将其转化为自身成长成熟的踏脚石。4.5大学生生命幸福教育实现生命的幸福是人生在世所共同拥有的人生目标。积极一15、'理学的开展和高校生命教育的目标也是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幸福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主题,但是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幸福标准。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人自得其乐,觉得非常幸福;但是有的人却是觉得痛苦万分。大学生生命幸福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幸福,从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那么究竟幸福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呢?4.5.1认识幸福的真义关于幸福,从古至今有许多的贤者、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幸福应该是超脱肉体,达到精神上的一种快感和愉悦。如圣贤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有的学者则认为幸福也应该包括对自身需要的一种满足。如德谟克利特所说:“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有的学者主张谋求全体的幸福与快乐,并将此作为人生的目标。这种观念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中国古代大家墨子的“兼爱”的观点。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高度赞扬他的弟子颜回:颜回虽然居住在陋巷,生活非常清贫,但是依然能自得其乐,致力于自身德性的修养,真的是非常高尚啊。孔了自身也一直把学习和教学作为自身最大的快乐,常常沉溺其中而不知老之将至。由此可见,虽然中西方哲学家对于幸福的定位存在着差异,但是也有其相通的地方:幸福不仅在于物质上满足自身的欲望,更在于追求自身品德的修养,实现精神和灵魂上的充实和愉悦。南此可见,幸福不仅指的是生活中的快乐体验,它还需上升到追求自身道德与品行的真善美,实现自身精神生命的充实与不断完善。江西师范大学的郑晓江教授在结合古代贤者对幸福定义的基础上,用一个简单地公式对幸福进行了描述:“幸福=拥有的充实+快乐的情绪+舒适的感受”。占他认为幸福追求的是一种生活品质的提高,这种生活品质包含着人们对当前自身拥有的一种充实,从当下生活中体验到的快乐情绪以及心灵的安静和舒适。4.5.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观指的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是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反映。由于。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1738 亟±堂僮途窒璺塑拯!坠堡堂i里闺工盟i!互撞生佥煎直由查每个人成长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的不同,以及lj身生活价值目标的差别,人们的幸福观也存在着差别。所谓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即引导大学生树j,符合自身实际需求和社会道德准则的幸福观。正确的幸福观能够使大学生在忙碌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在实现自身合理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加强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以实现精神上的满足和充实,在收获和享受幸福的同时去主动的创造幸福,在实现个人幸福的基础上为社会的幸福作出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理论提倡把物质生活同精神生活有机的协调的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幸福同集体的幸福、暂时的幸福和长久的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正确的科学的结合起来。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之中,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多元文化和信息大量涌入,充满了各种利益和诱惑。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幸福教育,引导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理论的指导下,正确理解和认识幸福的真义,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首先,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幸福的真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何为幸福是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f订许多大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幸福的理解产生了歧义,走向r误区。他们有的将自身拥有财富和权益的多少作为衡量自身幸福指数的标准,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不择手段;有的认为自身感官上的快乐感受即为幸福,为了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而消耗自己的生命和幸福。这些错误的幸福观都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高校生命幸福教育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幸福的真义,意识到幸福是自身在当下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所感受到的快乐情绪,以及精神上对生活的满足。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应注重对自身品行的修养,懂得静下心来感受这个世界,顺其自然,减少内心对名利的欲望,免受当前社会浮躁之风的侵扰,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其次,高校应引导大学生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顺境和逆境并存,我们在收获快乐和喜悦的同时,也会遭遇痛苦和不幸。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一j{J的痛苦和不幸,及时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将之化为前进的动力,提高自己的牛命品质,收获幸福。于晓权先生在理解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理论后,认为马克思对幸福追求所做的努力,实际上也是在提倡一种对生活的积极的态度。他提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你无需在生活之外去追寻,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实践活动中,我们如何理解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自身的本质与我们理解幸福是一致的。你正确看待了人的实践和本质,抱着正确的生活态度去生活,你就能从生活的实践中体会生活的意义,达到较高的人生境界从而获得人生幸福。”@6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M】.吉林:吉林人民⋯顷社,2008:239 亟±堂焦途塞§褪拯:坠堡堂趣阎王丝直撞生金教直数塞蕉蹬焦5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的论述,已有许多的专家和学者结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有效的方法和建议。综观这些学者的观点,大致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描述:首先,是加强对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通过加大对生命教育理论的研究来夯实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并不断完善生命教育的内容,设置相对系统的课程体系,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教学。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的培训,促使其有效的掌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将其渗透到自身的课程教学中去。其次,是加强高校生命教育载体的建设,在高校中宣传生命教育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树立全新的生命教育理念,关注生命;创新和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积极运用网络载体等等。这些方法和建议丰富了高校生命教育的研究,也为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提出了鲜明的路径。笔者在结合以往专家和学者的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当前高校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知现状以及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重新看待高校的生命教育,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融入其中,从高校生命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高校生命教育载体的多样化、高校生命教育渠道的拓宽以及建立高校一家庭一社会全方位覆盖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这四个方面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在高校生命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上,高校应建立生命教育的体验式教学,促进生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创建埽l}j积极地课程教学环境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美德和发展潜能等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的学科,它提倡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挖掘其内在的积极力量,在研究层面上也注重对个人积极地情感体验和个人积极地优秀品质的研究;同时高校生命教育也是--I']实用性的教育,个人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更加直接和深刻的影响,所以高校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发展生命教育的体验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生命的价值所在,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积累和人生阅历,懂得在生活中及时的调节自身的负面能量,积累自身的积极力量,指引自身勇敢积极地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创造生命价值。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在课程教学中创造一‘种积极地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扬自身的个性和优势,增强自身的自信和学习兴趣,能够更加主动地、灵活的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其次,应促进高校生命教育载体的多样化,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和社团活动,并有效的利用网络等新媒体。高校生命教育的核心是生命,高校生命教育载体应该承载“生命”这个主题,多管齐下,对大学生进行显性和隐形的教育。积极心理学注重探索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倡导 亟±堂僮诠塞§抠丝!堂堡堂塑闽工曲直燕』;垒熬直煎塞煎竖焦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加强个人积极地情感体验和积极地优秀品质的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的校园文化为了i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丰富多彩的班级和社团活动以及生命教育网站的构建和发展则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实践活动中各展所长,发扬个性,并不断磨练自身,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精神素养,培养自身积极地优秀品质,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并不断成长进步的优秀大学生。再者,应拓宽高校生命教育的渠道,依托“两课”来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生命教育的相关选修课程,并将生命教育内容渗透进高校各课程之中。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吸收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缺乏系统理论与政策的支撑,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还比较困难,因此高校应抓住“两课”教学这个主渠道,并开展生命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来宣传生命教育的思想,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进i商校的课程之中,使得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生命教育,主动地去关注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frfi_皇观。此外,还应建:正高校一家庭一社会全方面覆盖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大学(1-:ii,'J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到高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影响,因此在开展高校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岜刁i能忽视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积极心理学也将积极地社会组织系统的构建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认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地社会组织系统对个体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积极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生命教育过程叶,建立高校一家庭一社会全方面覆盖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建立进行全方位的、积极地影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构建积极地人格特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S.1高校生命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5,1.1建立高校生命教育体验式教学生命教育是一门实用性的教育,相对二j二理论知识的学习,个人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能够产生更加直接和深刻的影响。我们i,l-以从理论上对牛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解并接受,但是有些内容和观点如果没彳r亲生经历的话就永远无法亲身意识到那种感受,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如当前社会中就存在着许多劫后余生,然后大彻大悟之人。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就曾提:.{::“对于一个~帆风顺的人面言,只有当他面临生死时,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领悟生命对自己的意义。所以,启迪人的经验或令人发现生命的意义,常常是在爿i命受到威胁之时,或者是在经历极不平常的事件之时。”协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和牛活主要是在高校这个环境中,和外界。刘翔平.寻找生命的意义一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4l 亟±堂僮诠塞§塑拯!坠堡堂视因王的直撞生金熬直的塞照路焦接触较少,经历比较简单;此外,有些特别的感受,如对死亡的体验,等到个体亲身体验到时,他的生命也已经到了尽头。因此,建立高校生命教育的体验式教学,丰富学生对生命的感受和经历,对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寻求自身生命的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生命教育的体验式教学应充分利用当前已有的条件来创设相关的情境,使大学生能够丰富自身体验,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这种情境可以是物质性,如建立生命教育中心,在其中展示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能降临到这个世界,并健康的成长至今是多么可贵的事情,从而更加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发展到珍爱他人的生命,实现和他人、社会的和谐共处。这种情境还可以是情景性的,如组织和开展话剧比赛,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体验生活中碰到的不同问题,丰富大学生的情感和经历,使他们意识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这种情境还可以是精神上的交流,如开展主题鲜明的团队心理活动,引导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描绘和想象,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促进大学生把握今天,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创造自身的生命价值而不懈奋斗。5.1.2促进生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大学生学习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所学运用到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去;同时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教育目的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的理论基础,促进生命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相结合。第一,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生命教育理论知识,并以此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当前,由于受到研究基础薄弱和缺乏制度保障等种种原因的影响,高校并未设立单独的生命教育课程,主要依托于“两课”来开展部分生命教育内容的传播和讲授。生命教育散见于一些相关选修课程、主题讲座及期刊论文研究之中。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这一主要媒介,向大学生传授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去了解生命教育,自觉汲取相关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形成科学系统的生命理念,来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价值观从建立到稳固的关键时期,科学的生命理念将促使其更加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自身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第二,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和更新A身的生命理念。学习科学的理42 亟主堂焦途童§塑拯:圭:堡堂塑阎王曲直撞生金塾直塑塞煎监焦论知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而实践活动又能够发展和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高校以生命教育的目标作为指导,根据大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生命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生命理念付诸实践,使其形成理性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将正确的生命理念逐渐内化成自身的价值观念,来丰富自身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举例来说,高校可以开展以“生命”为主题的实践项目,鼓励大学生以“生命”为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和立项。让大学生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和同学相互合作,深入社会各群体之中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当前人们的生命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论证自身的生命理念,解读自身存在的观念误区,使自己的生命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5.1.3创建一种积极地课程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生命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应致力于营造一种积极、自由和开放地课程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达到课程开展的良好效果。第一,应注重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当前的课程教学应不再是单纯的灌输教育的模式了,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F体性,实现双向交流的教育过程。首先,在课程教学中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大家一起在课堂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产生激烈的辩论,使思想在碰撞中得到丰富和升j坪。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仪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相互之间能够自由的、开放的进行思想的交流,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及H.-}Jsj;补其中的漏洞,纠j卜错误的观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的共同提高。其次,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师不一定只能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也并不只是单纯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个体。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比如说,可以采取学生授课的形式,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授课。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E动查阅相关的理论Jmi,J{,深入理解相关内容,进行课程没计,从不同的角度来汲取知识,形成良女J,的学习模式,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勇气,在正式的场合I{I稳定心神,抒发自L的思想和观点。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能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会以更加积极地态度来吸收课堂知识,自觉地进行思考和理性的判断,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形成良性的学习过程。而这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当前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状况发现问题、提出问43 亟±堂僮途塞§褪拯!坠堡堂塑阎王盥直撞生佥煎直盟塞照堕径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共同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时,能使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良性循环。5.2高校生命教育载体的多样化5.2.1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构建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风骨的具体显现,它对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百度百科中对校园文化的定义是:“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有效开展高校生命教育,应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去,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的校园文化。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观念的集中反映,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上层建筑,对高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构建有着引导的作用,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取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精神文化,既是当前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的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即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关注人的生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应在校训、班训等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巾渗透进“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关注自身生命的发展,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自身的全而发展。第二,制定人性化的校园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高校制度和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也是高校正确运作的保障。它包括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等,对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直接的规范和影响。将牛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入制度和行为文化之中,即促进制度和行为制定的人性化,使其具有全面性和发展性。这就表现在:高校应在了解大学生当前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度和行为规范,致力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种制度和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应在实际的运行中适时地调整其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的成分,加以修改创新,促使校园制度和行为文化能够与时俱进,良性发展。第三,建设具有生命气息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的物质文化是高校的显性象征,主要体现在高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之中。美丽实用的校园环境能够使学生身心愉悦,充满激情,提高学习和实践的动力;而具有生命气息的各种建筑和设施。http://baike.baidu.corn/view/40820.hrm44 亟±堂焦途塞§狃拯:堂理堂塑鲤王鲍直撞生鱼兹直煎塞煎造焦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生命的热情,陶冶他们的情操。高校进行生命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物质文化的这一特性,在学生密集的区域设置各种生命教育的设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在教室与宿舍之间的主干道上开设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橱窗,宣传生命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和关注;或者在教室和图书馆的墙上悬挂各种名言警句,引发大学生的思考,提升他们对生活的感悟。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这个大环境,关注各种小细节,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5.2.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和社团活动班级和社团是学生在高校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班级和社团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体验生活,增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自身的全向发展。当前许多大学的班级管理比较自由和开放,各个专业和班级之间的间隔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鲜明,除了一些必要的专业课程,大学生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这样的管理模式给予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也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大大削弱,班级同学之间交流不多,许多大学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1i愿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和联系,这不易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定期的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就显得非常必要了。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班级成员自主组织,共同参与,围绕主题而开展了各项实践活动。通过班级成员的共同讨论,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确定当月的班级主题,并发挥班级成员的奇思妙想,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这种班级活动可以是自己班级内部的一次深入了解和沟通,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广泛探讨和竞赛。比如以如何提升自我的生命价值为题开展一次茶话会,或者开展一场以班级为单位的篮球竞赛。通过这些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挥班级成员的各种特长和优势,使他们在活动中各展所长,张扬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和班级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大大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团活动是学生活动的另一种重要组彩:形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相对于班级活动而言,社团活动的主题更加鲜明,规模更大,人员组成更加复杂,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而且更加倾向于开展面向社会的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打开了一道面向社会的窗口,促使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来开阔f1身视野,丰富自身经历,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生命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社团活动这一特性,来引导学生建立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社团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形成比较健全的管理体系,吸引厂‘大的学生汇聚一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重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并进而发展自己的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比如社团可以组织成员去倡导和参加~些社会的公益活动,通过去敬老院照45 亟±堂僮途塞§塑拯:堂堡堂塑阎王啦直撞生金数笸鲍塞旌路径顾孤寡老人,去残疾学校和残疾儿童相处等,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变化无常,以及保护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帮助弱势群体,可以提升他们内一tL,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使他们更加懂得感恩和宽容,用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5.2.3有效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是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人际交往,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生命教育也不能仅仅限制于现实中的各种教育途径和方法,而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等新的媒介来宣传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思考生命的意义。高校可以以专项管理负责人员作为牵引,吸引一群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教育,且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的学生团体,共同构建校园生命教育网站,面向社会,宣扬生命教育的理念,调动人们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关注。这个生命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和主要发展对象是高校的大学生。他们虽然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他们富有热情和生命力,了解当下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观念,拥有更多共同的话题。由他们来建设网站可以使网站更加具有亲和力,形式更加新颖多样,能有针对性的开设各种专栏,吸引大学生对网站的关注。此外,他们还可以邀请生命教育方面的研究者和教师来对网站进行修改和豁督,并对网站的管理人员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使得高校生命教育网站的构架更具系统性,内容更具科学性和理论性,实现严谨与活泼并重,理论性与实用性共存。其次,可以在高校生命教育网站中设置专门的答疑环节,实现管理人员与大学生的双向交流。高校可以通过这个交流环节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生命和生命教育的认知现状,及时发现一些普遍困扰大家的心理问题,为其答疑解困。如果发现有面临困境,心理各种问题无法得到纾解的学生,可及时与其所在院系的学生丁作者进行联系,双管齐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内心的负面情绪,进行积极地生命观教育。再者,高校信息中心可以将生命教育渗透入当前学生使用的各种网络工具之中,如在微博、人人网和朋友网中建立以“高校生命教育”为名的账号,定期的上传和更新生命教育的内容和一些小提醒,让大学生在平时的休闲之时能够收获知识,了解生命教育的一些信息,加强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关注。5.3高校生命教育渠道的拓宽5.3.1依托“两课”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课程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但是当前高校还未开设专门的生命教 亟±堂位途塞!麴丝!堂堡堂塑阎王盥直蕉生佥塑邕盟塞蘑壁堡育专业课程,高校生命教育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两门课程来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中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蕴含有生命教育的内容;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则以专题教育的形式来对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主要碰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提供解决的方法和路径,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处理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的能力,这与生命教育的部分内容是相通的。但是当前高校“两课”的开展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卜要表现在:首先,高校“两课”的教育内容往往比较抽象,虽然理论体系非常完美,理论水平非常高,但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节,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无法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其次,“两课”的教学方式依然以灌输为主,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大学生大部分时间仍然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和发挥。再者,因为“两课”是高校所有学生都必修的课程,所以“两课”大多采用大课的形式进行授课,课堂管理的任务比较艰巨。许多大学生对这两门课并不重视,对课程内容兴趣缺缺,上课期间也去专注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或是沉迷于小说、游戏当中,对课程作业和考试敷衍了事,对他们来说,这两门课程只是获得学位所必修的课程罢了,只要考试及格,拿到学分就可以了。这种种原酬导致了“两课”无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为了高校生命教f!j.的有效开展,抓住“两课”这条主要的教学途径,高校应推进“两课”的课程改革,使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受益匪浅的优秀课程。首先,应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及时对“两课”内容进行更新换代,引入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的编写应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促进教材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注重对生命教育内容的j=]1:解和讨论,促使大学生重新意识和关注自己的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Ili确理解何为生命教育。其次,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再者,完善对“两课”的管理和建没,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建立综合性的考试模式,促使大学生不再单睁是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而是为提升自我思想品德修养,学习如何更好地生活,建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而进行的主动地学习。5.3.2设置生命教育相关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高校为了开阔大学生视野,卞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大学生4"/ 亟±堂焦途童§塑拯!坠理堂塑阎工丝直撞生金熬直鲍塞旌蹬径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课程。相对于专业课程来说,选修课程往往课时较短;教学内容以介绍课程的基本内容为主,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而且可供大学生进行自由选择。高校选修课程的设置体现了高校致力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也为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在高校设置生命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为大学生接触生命教育,加强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虽然由于选修课程本身设置的限制,与生命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无法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生命教育,它更多地是让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生命教育”这个概念,认识其建立的原因,发展历程和基本理念,引导大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的百般滋味,认识生活和生命之间的紧张关系,学会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幸福和痛苦,主动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课程的建立和开展主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后对自身生命以及生命教育的主动关注和学习。其次,通过进行生命教育的课程教学,从各方面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积极的去感受生活、感悟生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和生命价值而努力奋斗。如台湾在2005年就将生命教育列入了高中的选修课程,开设有《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生死关怀》等八门课程,分别从理论基础、死亡教育、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等各个方面来传授生命教育的知识,传播生命教育的理念。再者,选修课程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它本身的被选择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自由的选择选修课程。因此,为了扩大生命教育的影响,就应该从各个方面来提高生命教育相关选修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系统的知识结构、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问题解析都是提高课程质量的有效方法,高校教师可在开展生命教育相关选修课程中充分运用这些有效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受益匪浅,致力于将其发展成高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5.3.3将生命教育内容渗透进高校备课程之中高校生命教育应充分利用高校开设的各门课程,拓宽教育的渠道,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泛的隐形教育。首先,生命教育本身的特性为隐性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能。生命教育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能够有效地和其他课程相结合,充实高校课程的内容,营造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其生命价值观的塑造和性情的陶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进生命教育的内容,不但可以丰富体育课程的理论体系,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开展体育48 亟±堂鱼途塞5摆筮:堂堡堂塑因工鳆直筮尘佥兹直煎塞蕉竖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完成各项课程内容,并在课余时间也注重对自身身体健康的管理;在理科专业的课程中渗透进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注重自身人文精神素养的培育,促进理科专业学生的均衡发展。其次,要将生命教育内容合理有效地渗透进高校各课程之中,作为课程的传授者,教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教师的生命教育也是高校生命教育开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定期面对教师开设生命教育的专题教育,邀请生命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传授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使其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并将其和自身的教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达到双赢的目的。其次,应注重对教师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取向,形成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人格和思想观念通过思想的交流以及行为模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荷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生命价值观的塑造,提升教师的生命情怀,使其能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推动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5.4建立高校一家庭一社会全方位覆盖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生活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不仅受到高校的影响,还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影响。积极心玛i:学在积极地社会组织系统这一层面的研究也发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会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地社会组织系统对个体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积极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展高校生命教育不仪要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高校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高校各方研的建设之中,不断改革创新高校生命教育的教学方式,促进高校生命教育载体的多样化,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的校园文化,并拓宽高校生命教育的渠道,来使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和关注生命教育,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还要积极凝聚社会和家庭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高校一家庭一社会全疗位覆盖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从各方面、多渠道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5.4.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培养学生的第一任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孩子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二护常重要的影响,而H这种影响是终身的。要推动家庭的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自身树立』L确的生命价值观念非常重要。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十言教的教育,而父坷:的言行和价值观49 亟±堂僮迨塞§褪拯!坠堡堂迥阎王盥直撞生佥数直数塞蕉路径念也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无形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值;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养育中健康成长,都承载着父母对自身的期望和梦想。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机制下,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健康的生命,在学习上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以便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出人头地。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将成绩作为了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时刻要求着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获得高分,却忽视了对自己孩子个性和兴趣的培养:有的父母则早早的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和奥数班进行学习,将孩子获得的种种奖杯和成绩作为了自己骄傲和吹嘘的资本,却忽视了自己孩子对休息和玩耍的渴望。这样超高的期望值和歪曲的价值观不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会影响孩子自身生命价值观的建立,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把成绩和分数作为评判自身成功与否的标准,心理承受能力低,忽视对自身生命的关注,遇到挫折和困境也容易走上歧路,失去生活的动力。合理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努力奋斗,勇敢面对各种挑战的支撑和动力,而过高的期望值则可能给孩子带来庞大的心理压力,使其陷入生命的困顿之中,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给予自身期望值的过程中也应该把握好这个“度”,专注孩子自身的感受和兴趣,给予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孩子能够在这种期望的支持和引导下发扬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最终能够收获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其次,要注重对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塑造。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丰厚的知识背景和实践技能能为大学生求职就业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但是对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塑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能够提高大学生对生活中爱和美的感受,帮助大学生积极有效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和压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认识到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勇敢的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实现自身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父母从小就应该注重对孩子优秀品质的塑造,培养其积极地人格特质,使其不仅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接受自我,理解生命的意义,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勇于接受挑战,还能够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和父母、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中获得精神的慰藉和向前的动力,提高内心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充满感恩之心,从而能够不断地向前迈步。5.4.2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形成到稳固的重要阶段,对于外界的信息和 亟±堂僮诠塞§蟹丝!查理堂塑阎王的直拉生鱼煎直盥塞煎堕焦变化非常的敏感,他们通过和外界信息的接I发和交流来逐渐调节自身的价值观念,形成自身为人处世的观念和原则。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各界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支持能够极大地推动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优化当前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是指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呈现和流行的习尚、取貌,它表现在社会牛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言论和活动中,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情感常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大学生树.-:正确的思想理念和生命价值观,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扮演好自身的}t-会角色。而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各种传播媒介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的咽喉,负责收集和宣传社会的各种信息和文化,是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人们的主流意识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凶此应充分利用传播媒介来宣传生命教育的重要思想和观念,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导向,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为人们更好的生活奠定思想基础,规范人们的生命行为;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影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介的监督,使其能够对社会现象和事实进行客观的报道和评价,如对许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行批评和指正;对在天灾中受难的群众表示真诚的哀悼,展现出灾区人民坚强的生命意志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者的高尚品质,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震撼和洗礼,从而更加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以及社会的温暖,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其次,应加强社会各界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支持。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构建需要社会各界组织和人上的共同努力,同样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使得高校生命教育活动能够更加顺利有效的丌展。一是党和政府应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曲!对高校生命教育的。f基想引导和政策规范,为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政策卜的支持和保障;二是各企业、医院、社会福利机构等公共组织可对高校生命教育;再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为大学生生命体验活动和社团活动的71: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如,高校可通过和社会福利机构进行协商合作,组织大学生深入孤儿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进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可贵和助人的喜悦。三是社会上的许多有志之士可以自发组织和建立生命教育中心和机构,制定明确的宗旨和管理规范,定期组织成员开展生命教育相关的活动,来宣传生命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推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来关注生命、芙注生命教育。 亟±堂焦:i佥室互基奎结i金6基本结论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有其深厚的理论根源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来研究高校的生命教育,旨在于促进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其能成为一门人人都了解和关注的学科,对大学生校园暴力、自杀等负面事件的产生起到积极预防的作用,而不再是停留在事后的“亡羊补牢”。本文根据大学生当前对生命和生命教育的认知现状及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现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施路径,以期能丰富高校生命教育研究的内容,为促进高校生命教育的实际开展提供理论基础。但是限于本人理论水平和眼界的限制,本文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针对大学生和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开展了调查分析以奠定文章的实践基础,但是数据的样本不多,自编问卷也需进一步完善,数据的实效性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一、著作类:f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C】.北京:人}乇出版社,2008.[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一匕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2卷)[M】一匕京:人民出版社,1962:734.[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第二版)[M]一匕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f5]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一匕京:人民出版社,2006.[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一匕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逄锦聚,陶德麟,王展飞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一匕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姜相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9】胡凯,荣复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f10】胡凯.大学生发展型团体心理辅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1】胡凯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M]一匕京:人民出版社,2010.[12]王英鉴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9.[13]杨楹,张禹东等.生活哲学:探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M]一匕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4]张敏.超越人本主义: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新论[M】一匕京:人民出版社,2011.[15]肖敬.浅谈生命教育读本【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王晓红.生命教育论纲[M】l匕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7]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8】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9]郝宁.积极心理学一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傅伟勋.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邵汉明。儒道人生哲学[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1.[22】和什格图.存在与价值[M】.j匕京:人民出版社,2011.[23]张祥云.大学教育:回归人文之韵[M].』一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24]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6]刘翔平.寻找生命的意义一弗兰克尔的:卷义治疗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27]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8]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29][美】艾温·辛格.我们的迷惘[M].广东: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30][美]露易丝‘海著.徐克茹译.生命的重建[M]一匕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31][德]雅斯贝斯著.王玖兴译.生存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2][荷]派瑞·哈本诺著.姬蕾译.生命密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33】[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社,1987.二、论文类:【l】沈丽丽.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探析[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0.[2]侯金环.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华东:中国石油大学,2007.【3]江晓萍.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05.[4]蒋强军.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以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调查为例[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5]唐锋.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6]侍海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与优化[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1.[7】吴惠琳.马克思主义入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8】邵清隽.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2.[9】罗方禄.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以中南大学为个案[D].湖南:中南大学,2010.【10]赵倩.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施【D].江苏:河海大学,2006.【11]孟媛媛.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探析[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12]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13】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14]孟献丽.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D】.重庆:西南大学,2009.【15]张英.积极心理学视阂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陕西:陕西科技大学,2012.[16]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2003(3)[17]许振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2):36-38.[18]徐祯。积极心理学理念对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启示[J].Ifl国德育,2011(7):35—37.[19]曾丽红.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探析——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武夷学院学报,2012(1):105—108.【20】蒋宗文,郭世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50.53. [21]佘海舟,曾勇.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命意蕴与课堂精神[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36—138.[22]张伟红,沈鹏超.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对高校生命教育的指导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125.127.[23]唐炜.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省思与重构[J].j:{.会科学研究,2009(3):189.191.[24]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蔚教探索,2009(5):77-81.[25】陈文斌,刘经纬.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9):83—84.[26]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等.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27]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87.【28]段海军.追寻生命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主义价值[J].心理学探新,201l,31(1):9—13.[29]樊立三.生命关怀视野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刍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1):75—77.【30】李芳,刘彤.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怨理论教育导刊,2011(10):98—100.[31]路晓军.大学生生命教育维度论析[J].高教探索,2011(5):143—147.【32]王建林,党刘栓.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36【33】周晏.加强高校生命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6):142.144.[34】柳礼泉,肖冬梅.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7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9,32(7):171—175.[35]宋志英.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江苏高教,2009(4):106.108.[36】朱磊,胡青,李启华.试论“三生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积极意义【J].德育,2010,08:15.16.[37】辛桂琴.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08(11):110—111.三、外文文献:[1】Kristj直nsson,Kristjfin.PositivePsychologyandPositiveEducation:OldWineinNewBottles7.EducationalPsychologist,2012,47(2):86—105. [2]Robbins,BrentDean.WhatistheGoodLife?PositivePsychologyandtheRenaissanceofHumanisticPsychology.HumanisticPsychologist,2008,36(2):96—112.[3】RobinHaack(1981).EducmionandtheGoodLife.Philosophy,56.P289—302.[4]Hoy,WayneK,Tarter,C.John2.PositivePsychologyand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AnOptimisticResearchAgenda.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Quarterly,2011,47(3):427.445.[5】Chen,Wan-chi.HowEducationEnhancesHappiness:ComparisonofMediatingFactorsinFourEastAsianCountries.SocialIndicatorsResearch,2012,106(1):117—131 附录1大学生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认知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了解你对生命和生命教育的看法,为高校实施生命教育提供参考和意见,请你抽出一点宝贵时间,认真填写下面的问卷。此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全部为单项选择题,请你在题目的右方括号上填写你认为最合适的选项字母。对于你的支持和合作,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基本信息填写:学校:性别:问卷内容:专、lp:年级:l你认为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吗?()A是B否2你曾经参加过亲戚朋友的葬礼吗?()A是B否3你平时的生活作息规律吗?A是B否4你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吗?A是B否5你与家人相处融洽吗?A是B否6你与同学相处融洽吗?A是B否 7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幸福吗?A是B否8你认为自己应该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吗?A是B否9你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吗?()A是B否lO你能够及时有效的释放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吗?()A是B否ll你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吗?()A是B否12你认为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吗?A是B否13你进入大学的动机是?A提高生命的质量B求知14你当前面临的主要压力是?A经济压力B学习压力()C就业()c就业压力D情感压力15你主要采取何种方式来缓解自身压力?A和父母交流B和老师交流D心理咨询E逃避16你有接触过“生命教育”吗?A接触过B听说过,不是很清楚()c和朋友交流()C没有接触过17你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生命教育”的?()A课堂教学B学校活动c社会媒介D家庭教育E其它 亟士堂僮监塞隘丞118你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吗?()A有必要B无所谓C没有必要19你了解“生命教育”吗?A非常了解B基本了解D不了解()C接触过,但不足很清楚20你的生命观的建立主要是受到什么的影Ⅱ向?()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主流价值观D其它谢谢你的合作! 亟±堂僮论塞堕遽堂位塑回生望[19盟宜盛墨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杨娉.论安贫乐道的生活哲学[J].剑南文学,2012年4月下j#月刊 亟±堂位论窑丝盥致谢转眼之间,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就要结束j7。回顾这两年的点点滴滴,心头思绪万千,而更多的则是满满的感谢。这两年对我来说是迅速成长的两年,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谆谆教导、学院领导和老师对我的信任及肯定还有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在这短暂的时光中不断进步、获益匪浅。在此,我想向他们表示自己心中的感谢:首先,我想感谢我的父母,谢谢他们对我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关注着我的成长,嘘寒问暖,出谋划策;在我遇到困难或者受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总是为我担心,给予我安慰。父母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正是他们对我的支持让我拥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接受各种挑战,开心快乐的面对每一天。他们是我最坚强最温暖的后盾,也是我内心永远感激的人。其次,我想感谢张卫良院长、谭希培教授、曾长秋教授、颜峰教授、荣复康教授、彭欣副教授、贺才乐副教授、黄永鹏教授、肖铁肩教授等各位我的授课恩师,正是他们在这两年来对我们的教导,={i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接着,我想感谢学院的张金学书记、黎明老师、王小平老师、赵钦老师、唐旭老师和秘金雷老师等学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我担任!孚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期间热心的对我进行指导,帮助我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使我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很大的提高;感谢学校研究生工作部和图书馆的各位老师,让我在研究生期间能够获得如此宝贵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关心我的学业和生活,使我变得更加积极自信。此外,我想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这曲年来因为你们的陪伴,研究生生活变得非常丰富多彩。特别是我的三位:塞友,能够容忍我的各种缺点和不足,在写作论文期间给予了我各种帮助,为我加油打气,使我能收获如今的成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想要感谢我睁导师胡凯教授。胡凯教授是一位非常温暖而要认真的老师,在这两年时间里,她给予了我非常多的手旨导和帮助,指引我一直向前迈进。她渊博的知识给予了我许多学术上的指导,她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给予了我很大的自信,她对我的理解和宽容让我能很好的坚持下来,完成论文的写作。同时,她还给予了我很多人生上的指引,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许多缺点,并且勇敢的向前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我非常的感谢。在我研究生期间能够有胡凯老师作为我的导师,她的言传身教也影响着我,让我能够自信的走出学校,开创自己的未来。谢谢你们,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实践fJfll']对我的教导,不断向前奋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