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99332
大小:1.97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3-07
《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在鱼鳞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的相关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M150208375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在鱼鳞表面形成生题目:物被膜的相关研究Studyontheformationofbiofilmonthesurface英文题目:offishscalebyVibrioparahaemolyticusandEscherichiacoli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姓名:柴旭锋指导教师:赵勇教授二O一八年四月二十日1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2、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3、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2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主席委员委员委员委员委员委员秘书答辩地点答辩日期3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在鱼鳞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的相关研究摘要食源性致病菌不仅可以吸附在玻璃、不锈钢以及塑料等常用于食品加工业以及食品运输的非生物材料表面,还可以在吸附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导致食品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交叉污染,对公众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关于生物被膜的
4、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生物材料表面,因而对生物材料表面生物被膜的相关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使用价值。本文以食源性致病菌中最具代表性的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技术和胞外聚合物分析法研究了两种菌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在鱼鳞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的动态过程,并系统地分析了两种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oC、10oC、15oC、25oC、37oC和40oC)在鱼鳞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的情况,其次还研究了酸性电解水以及无菌自来水对两种菌在鱼鳞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的清除情况,最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以及胞外聚合物分析法分析了两种菌在鱼鳞表
5、面形成的生物被膜中细菌的粘附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技术结合胞外聚合物分析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在鱼鳞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在形成生物被膜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但都经历了细菌的粘附期(0-24h)和(0-36h)、生物被膜的形成期(24-36h)和(36-48h)、生物被膜的成熟期(36-48h)和(48-60h)以及散播期(48h以后)和(60h以后);(2)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在本研究测定的所有温度条件下在鱼鳞表面均可以形成生物被膜,
6、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在鱼鳞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次序为:37oC>40oC>25oC>15oC>10oC>4oC。(3)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技术结合胞外聚合物分析法对酸性电解水及无菌自来水清除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在鱼鳞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对两种菌在本研究测定的所有温度条件下在鱼鳞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均具有清除效果,且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清除能力要高于对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清除能力。浸泡5min后两种菌的生物被膜均变得稀薄,三维立4体网状结构被破坏,细菌表面变得粗糙甚至出现破裂现象。延长处理
7、时间酸性电解水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率也明显增加,连续10min处理后,酸性电解水对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在鱼鳞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的清除率分别达到了60%以上和90%以上。(4)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结合胞外聚合物分析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在鱼鳞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中细菌的粘附能力差异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鱼鳞表面粘附能力: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在玻璃表面粘附能力: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鱼鳞表面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粘附能力强于其在玻璃上的粘附能力;成熟生物被膜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粘附能力要强于其他生长阶段的生物被膜内细
8、菌的粘附能力。关键词:生物被膜;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酸性电解水;形成;清除;粘附能力5StudyontheformationofbiofilmonthesurfaceoffishscalebyVibrioparahaemolyticusandEscherichiacoliABSTRACTFood-bornepa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