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温病常用诊法1-辨舌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同学们好!第五章温病的常用诊法[目的要求]1、掌握温病常见的舌象、斑疹的辨析2、熟悉发热、神志异常、痉、厥脱的辨析3、了解白pei、验齿的临床意义。[学习方法]1、多比较2、加强感性认识辨舌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十二经脉与舌相联系五脏禀气于胃,舌苔为胃气所生舌体血管丰富、表浅,观察微循环变化的好地方历代医家都很重视舌诊,温病学家更重视舌诊,《温热论》就用了1/3篇幅讨论舌诊。舌诊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舌诊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1、辨别病邪的性质2、了解病位的浅深3、推断津液的存亡、脏腑之虚实4、指导治疗伤寒病例舌诊的内容1、舌苔——舌面的苔垢2、舌质——舌泽、荣枯3、舌态
2、——舌的形态一、辨舌苔主要反映卫、气分病变。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而成。可反映病邪的性质和津液的盈亏。可从色泽、润燥、厚薄等方面观察。常见白苔为了便于掌握,从临床出发采用苔、质结合分析的方法,相互对比的方法学习1、白苔主病:既可主表,又可主里表(卫分)——薄白苔里(气分)——厚白苔厚薄的区分:(须临床经验积累)分布:厚——布满整个舌面薄——没有粗细:厚——粗糙薄——细腻堆积:厚——不易透见舌质薄——相反舌边尖略红舌苔薄白欠润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多见于风温初起干燥表邪未解,津液受伤上证加重,但仍在卫分素体阴虚,感受风热秋燥初起舌苔薄白舌边尖略红欠润干燥鉴别风寒束表——亦可见薄白苔但较
3、润且舌质较淡舌苔薄白而腻温邪初起,郁遏卫气分。——湿温初起,卫气同病——风热夹湿,或湿温后期,余湿未尽苔白厚粘腻湿热相搏浊邪上泛湿温病湿阻气湿浊偏盛——芳香宣透淡渗利湿干燥脾湿未化、胃津已伤,气不化津——治以甘淡渗湿苔白厚粘腻干燥舌红绛苔白厚而腻湿遏热伏一般在气分或邪热入营而湿邪未化(气营同病)应结合其他病证分析滑腻如积粉湿热秽浊之邪伏于膜原病多凶险,多见于湿热疫。舌红绛苔白厚而腻滑腻如积粉白苔如碱状温病兼有宿滞秽浊多见湿热性质温病苔垢白厚粗浊而板滞如石碱状白砂苔苔白厚干硬如沙皮,扪之粗糙。、邪热化燥入胃迅速,苔尚未转黄而津液已大伤。白霉苔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之象苔如霉状
4、或如霉点,或如饭粒、豆腐渣样,刮之易去。温病久治不愈,胃气衰败1、白苔小结一般来说白苔主表、主里,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但其中白砂苔、白霉苔却为危重证表现,苔白厚如积粉舌质红绛或紫绛者主温疫凶险之证,这些又当别论。厚薄以辨邪之深浅;润燥可辨津液之损伤程度;厚浊粘腻多夹湿痰秽浊。2、黄苔主病:主里、热、实证邪在气分为多,要结合舌质。和白苔一样,也要注意其厚薄、润燥、或兼不兼白苔等情况。舌苔黄白相兼邪热初传气分,卫分证未尽邪热入于少阳舌红苔薄黄(邪入气分、但尚较轻浅)不燥邪入气分,津伤未甚如栀子豉汤证干燥气分热甚、胃津受伤如气分热盛之白虎汤证舌红苔薄黄不燥干燥舌红苔黄厚(多与脾
5、胃有关)焦燥起芒刺或有裂纹邪热结聚胃腑,津液受伤(阳明腑实证)腻浊湿热内蕴,流连气分与白腻苔相比,此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彼湿重于热多见。舌红苔黄厚(多于脾胃有关)焦燥起芒刺或有裂纹腻浊2、黄苔小结黄苔:主里、属实、属热为邪在气分的表现素体内热者平时亦可见黄苔3、灰苔黄苔与黑苔之间主病与黄、黑苔相差不大,可参考。4、黑苔温病出现黑苔,大多由黄苔、灰苔发展而来,往往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但要结合舌质。主病:厚主中焦,薄主下焦实证——热毒炽盛(厚苔)虚证——肾阴耗竭(薄苔)舌红赤苔黑厚而焦燥起刺,质地干涩苍老苔黑而干,中心较厚,扪之糙涩无津阳明腑实,应下失下,阴液耗竭薄而干燥焦枯苔黑
6、干燥无津,较薄而无芒刺舌枯萎不鲜温邪深入下焦,肾阴被劫舌红赤苔黑厚而焦燥起刺,质地干涩苍老薄而干燥焦枯舌质淡红苔黑而湿润为温病兼痰湿正常人有时也可见,如染苔、抽烟较多者舌淡苔黑而干,舌质淡白无华湿温化热入营血灼伤肠络便血不止气随血脱滑润阳虚寒盛内科杂病多见温病少见湿温后期湿盛阳微亦可见到舌淡苔黑而干,舌质淡白无华滑润4、黑苔小结黑苔多较重要结合舌质红——实热证多淡——气血不足尚要结合润燥以分津液亏损程度和湿痰秽浊情况。注意辨别染苔一、辨舌苔小结主要观察苔的颜色、干润、形状(如芒刺、裂纹等)薄白苔邪尚轻浅;黄厚苔为病情加重,病位较深;苔厚腻为湿热性质的温病;黄燥苔为温热性质的
7、温病;润为津液尚存;干燥焦裂为津液亏损。苔由白黄灰黑病邪逐渐深入,病情渐次加重,反之则病邪外透,病情好转。二、辨舌质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营、血分病变。主要从色泽和形态观察。1、红舌主病:邪热亢盛或渐入营分(卫、气分主要是舌边尖红,这里指整个舌红)结合舌苔,有苔气分,无苔营分舌红苔黄薄干热入气分,津液受伤厚腻湿热蕴结气分舌尖红赤起刺舌尖红赤起刺心火上炎多见于红绛舌的早期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心营热极之征象舌质光红柔嫩望之似嫩,扪之干燥为邪热初退,津液未复舌淡红而干,其色不荣多为心脾气血不足,气阴两虚之象多见于温病后期邪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