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哲學與人生哲學與人生課程簡介【課程目的】本課程為現行共同必修科目中「通識教育」「人文與藝術領域」科目之一。通識教育理念是以培養宏觀整體的視野、反省批判的思維為基本宗旨(於美國乃視此為「健全的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哲學」,就其為一種思考方式,可說是最能達成此目的的學門。本校的通識課程(嚴格說來此名稱並不恰當)規畫,有鑑於本地教育機構教學的失衡、與生活脫節,致學子普遍欠缺適應、處置於複雜多變的現代生活情境中的難題,自八十五學年度起,大體已形成「生活化」的原則共識,課程設計強調學理與生活情境的結合(由生活情境闡明學理、運用
2、學理思考生活情境中的自處之道)。本課程即是針對這些考量而規畫設計。在哲學家看來,只要是生命體便有生命的活動,生活其實是日常中事;人這種具複雜深邃思考能力與意識的生命體,卻會發揮其省思能力檢視自己的生活,「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生活?」以至其終究的「人生的目的何在?」便成為人類的「永恆問題」了!人類發展至今,總以各種方式探問人生問題,本科目嘗試由最具宏觀整體性、最講究反省批判思維的哲學思考方式,提供一個思考的場合,希望能:1.體認嚴格意義的哲學思維特質;2.體認哲學家探問人生問題的各種進路;3.體認哲學家提出的若干具代表性的人
3、生方案類型;4.體認當代人所關切的若干人生議題及他們的省思;5.經由個案(需抉擇的人生情境)的研討,略思人生情境中的自處之道。註:本課以嚴格義的西洋哲學思考為主軸,輔以中國哲學家的見解為對比。【內容綱要】:壹、導言一、哲學的生活與生活的哲學二、哲學(philo-sophia)之為一種追求智慧的思維三、哲學的部門體系-人生問題的完整回答四、當代哲學思考的若干趨向貳、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目的一、人生問題的哲學思考二、生命的意義三、生命的向度與生活的目的:「價值」問題的探索四、在「死亡」問題映照下的生命意義: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參、
4、探尋人的基本生活形態一、求真的生活與知識方法問題二、求善的生活與人之為「人」、政治人、社會人、宇宙人的基本道德三、求美的生活與藝術哲學的基本觀念:鑑賞與創作v哲學與人生四、宗教生活:自成一格的宗教Vs.人倫日用的宗教肆、特殊生活情境中的哲學思考-個案研討一、生活情境與價值衝突二、生與死之間三、知識與道德之間四、科技、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之間五、藝術與道德之間註:此部分尚分若干小題目,視開課當時的情況而定,個案也視當時關切的議題而定。【參考書目】:1.唐君毅,《哲學概論》,台北:台灣學生。2.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台北:
5、台灣學生。3.牟宗三,《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4.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5.方東美,《科學、哲學與人生》,台北:黎明文化。6.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台北:黎明文化。7.黃藿編訂,《哲學入門》,台北:學富。8.羅光,《哲學與生活》,台北:時報文化。9.黎建球,《人生哲學》,台北:三民。10.F.Thilly,《西洋哲學史》,陳正謨譯,台北:台灣商務。11.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12.傅偉勳,《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13.波伊曼(L.P.Pojman)編著,《生死的抉擇》、《今生今世
6、》、《生與死—現代道德的困境與挑戰》,楊植勝、江麗美等譯,台北:桂冠圖書,1997。14.A.M.Jaggar(ed.),“LivingWithContradiction”,Westview,1994.15.S.E.Stumpf,“Philosophy:History&Problem”,4thed.,McGraw-Hill,1989.16.B.Almond&P.Hill,“AppliedPhilosophy,”Routledge,1991.17.R.Billington,“LivingPhilosophy,”Routledge
7、,1993.18.O.Hanfling,“LifeandMeaning,”Blackwell,1987.19.其他評量:學習成效之評量分期中報告、平時及期末筆試成績。期中報告主題為透過個案分析談談「哲學思維在人生情境上的應用」,須以有格稿紙親筆書寫三千字以上,於期末考試時繳交;期末筆試採開書考,主要考察修習者對哲學的認識與思考上的運用。平時成績主要考察修習者學習參與的狀況(敬業與否、出席狀況、專注程度與參與討論積極程度等等)。其他注意事項:本課採用自編講義,於正式講課時發給(進修部同學請自行上網下載列印)。同學需注意進度、預先
8、閱讀綱要,上課時注意老師之講解與補充,必要時做筆記、閱讀參考書籍。v哲學與人生西洋重要哲學家簡表v哲學與人生西元前7世紀Thales(625--545BC/水)Anaximander(610--547BC/無定限物)西元前6世紀Anaximenes(588--524BC/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