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

ID:33295748

大小:397.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3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_第1页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_第2页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_第3页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_第4页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17卷第2期2010年3月油气地质与采收率PetroleumGeologyandRecoveryEfficiencyV01.17,No.2Mar.2010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孙业恒(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要:针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地质特点和渗流特征,论述了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技术方法及侧重点。应用大芦湖油田樊12井区双孔双渗油藏模型研究了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历史拟合中裂缝渗透率、裂缝密度、裂缝重力泄油等敏感性影响因素,确定了该油藏模型历史拟舍参数调整的有效范围。结合史南油田史深100块、大

2、芦湖油田樊107块等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阐述了对该类油藏的地层压力、油田综合含水率以及单井压力和含水率拟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藏网格模型方向性、油藏压力敏感性、压裂裂缝等因素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影响。关键词:裂缝性砂岩;低渗透油田;数值模拟;双重介质模型;历史拟合中图分类号:TE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03(2010)02—0087—04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是对已开发油田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重要环节。历史拟合的过程就是针对建立的油藏静态模型和开发动态模型,通过合理地调整模型中一些不确定的油藏静态、动态参数,达到两者

3、的匹配统一[1]。从认识和表征油藏角度看,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油藏描述方法。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发现和修正不合理的油藏描述数据,使油藏模型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油藏地下实际,提高油藏模型的可靠性。与此同时,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在研究油藏的开发动态,包括流体运移,剩余油分布,压力分布,平面、层间开发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在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中,一般采用由面及点的拟合方法,既要进行油藏整体开发指标的拟合,又要兼顾局部区域和单井的拟合。其拟合指标可分为3个层次,即全油藏指标拟合、分区块指标拟合和单井指标拟合。

4、通常需要拟合的油藏开发指标包括油藏静压、综合含水率、产液剖面、油水井生产指标等生产数据。在进行历史拟合时,必须考虑各参数的调整范围、井间干扰,以及边界条件对拟合结果的影响,以保证修改的模型参数不与油藏地下实际及油藏工程参数相矛盾。2非确定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对于一个具体的油藏而言,地质参数是唯一的、确定的,但是由于对地质参数认识的不确定性,导致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结果具有多解性。对于低渗透砂岩油藏,尤其是对于储层裂缝发育的低渗透油藏,由于裂缝发育及分布对油藏开发影响大,而描述裂缝发育和分布的参数难以确定,因此,对历史拟合调整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掌握各种裂缝参数对油藏开发

5、指标的影响程度,对于在油藏历史拟合中有的放矢,合理地调整地质参数是必要的。通常进行的裂缝参数敏感性分析包括裂缝渗透率、裂缝与基质的交换系数和重力驱替作用等,以大芦湖油田樊12井区数值模拟研究为例加以论述①。樊12井区沙三段中亚段42层埋深为2828.8~3033.5m,含油面积为4.6km2,平均有效厚度为14m,原油地质储量为220×104t,是主力产层之一。天然裂缝较发育,同时存在人工压裂裂缝。井点最大渗透率为43.2×10~肛m2,最小渗透率为2.2×10~肛m2。井点最大孔隙度为17.2%,最小孔隙度为14.2%。平均渗透率为11.6×101p.m2,平均孔隙

6、度为15.3%。收稿fl期:2009一12—18;改¨f1期:2010-0223。作者简介:孙业恒。男,高级工程帅。博十.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油藏数值模拟综合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546)8715003,E—mail:sunyhC哆s1.of.corn.荩会项H:中园石化殴份公司项目。i维i相黑油模犁软件蚌行化及应用”(E03009)①{.成峰.孙业恒.大芦湖油山燹12井区数值模拟研究.巾陶fl化股份胜利油出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2000.万方数据·88·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3月2.1裂缝渗透率以樊12井区沙三段中亚段42层实际数据建立地质模型。保持地质模型中

7、基质的渗透率不变,改变地质模型中裂缝系统的渗透率,设计不同的计算方案对比模型的无因次采出程度(无因次采出程度是以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为1时计算方案的采出程度为基础,其他各方案的采出程度与之比值)。由研究区无因次采出程度和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的关系可看出(图1),当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较小时。也就是裂缝发育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相对弱时,采出程度相对较高。随着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的增大,储层非均质程度增加,开发效果随之变差。当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为10,---20时,采出程度曲线存在明显的拐点。因此,樊12井区储层裂缝参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