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33938
大小:63.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1
《浅谈电教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电教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吉林省双辽市第五中学王丽丽[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得到了广泛运用。电教媒体的应用能揭示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抽象性的辨证统一关系,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它们互相协作互相促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渗透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关键词]电教媒体形象性与抽象性数学学科
2、整合当今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创新。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怎样变成今天师生互动的大课堂,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怎样转换成今天的能力立意,过去的只强调学科观念怎样转变为今天的综合素质培养,过去的上课一支笔、一本书怎样转变成今天的电教媒体。鉴于此,我国教育部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电教手段)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
3、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此,就数学课堂中电教手段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浅谈几点,与老师们共勉:一、电教媒体的应用能揭示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抽象性的辨证统一关系,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数学尤其是初中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是十分具体的。数学为了在比较纯粹的状况下来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不得不把客观对象的所有其他特征抛开不管,而只抽象出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因此,数学具有十分抽象的形式。而数学的抽象性表现为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4、,数学思维的抽象性以及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其中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是最根本的。然而,任何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却往往以大量的具体对象作为基础,或者以一些相对具体的抽象概念作为基础。因此,在讲授数学概念课时,合理运用好电教媒体利于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周期性时,课本上只在三角函数中有简单的定义,而大纲要求是掌握与运用,若仅仅是老师口述与解释,很难让学生掌握的。学生易从局部来错误的理解。利用电教媒体还可以充分展示数形结合的思想,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高中的函数的部分是一个非常抽
5、象的概念,传统的教学使学生普遍不能真正掌握,只能靠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来弥补。造成学生学习乏味、吃力。因为一支笔、一本书、一张觜不能很好展示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只能靠学生死记硬背,那来效果呢?电教手段应用于函数概念的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揭示函数教学内容中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辨证关系,逐步使学生养成运用上述思想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基于此,应主动有效地设计出"数、形动态"演示特点,赋予它特有的魅力。即能够迅速改变变数,同步达到屏幕图形的变化,或屏幕图形的渐变;窗口同步显示变数的变化,并且演
6、示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演示速度可任意调整;可以随时看到各种情形下的数量变化或不变,图形的动或静,把"数"和"形"的潜在关系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教师根据呈现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或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提出的各种变数来观察、验证、对比、寻找一般规律和特殊属性。从而达到对抽象概念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二、电教媒体的应用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它们互相协作互相促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国教育传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导,儒家经典更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强调了师道尊严。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民主平
7、等的合作研讨学习,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变化是巨大的,但教育观念本身是动态的,会不停地发生变化。教师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能起多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如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学习时的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它包括知、情、意、行等多种心理成份。主要表现为浓厚的认知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意志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在于这些积极因素都参与学习。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采用电教媒体要充分考虑这一
8、点,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重点应研究五个方面:①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②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③精心设计安排练习;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