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等位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同一等位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ID:32332955

大小:3.49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2-03

同一等位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_第1页
同一等位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_第2页
同一等位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_第3页
同一等位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_第4页
同一等位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一等位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图1.凝血途径及主要抗凝蛋白Figure1.Pathwayofbloodcoagulationandanticoagulation图2.3种形式抗凝血酶-肝素戊糖复合物结构比较(A)天然体(B)潜在体(C)中间体Figure2.Comparisonofthestructuresoftheantithrombin-heparinpentasaccharidecomplexinnative,latentandintermediateforms(OlsonS.T.etal.Biochimie2010;92(

2、11):1587-1596)2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5]AT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区,一个是位于N端的肝素结合区,一个是位于C端的反应位点。AT反应位点在P1(Arg393)和P1’(Ser394)位,P1通过与凝血酶活性中心的Ser结合,形成稳定的AT-凝血酶复合物,而灭活凝血酶。在循环血液中,AT的浓度大约为2.3μM,这些AT的抗凝活性比较弱,只有在与特殊的戊糖(pentasaccharide)序列(存在于用于治疗的肝素和暴露的血管壁中的硫酸肝素分子中)结合后,AT构象发生改变,反应中心环(RCL)暴露,才可有效的发挥抗

3、凝作[6]用。AT与肝素的结合,是AT抗凝功能中的重要一环,在肝素存在下,AT的抗凝[7]作用可以增加数千倍。对于FⅩa和FⅨa,肝素既能通过促进AT-肝素-蛋白酶复合物(Michaeliscomplex)的稳定而加速AT对其的灭活,肝素还能通过介导AT变构激活(allostericactivation)而发挥其抗凝作用。在肝素的参与下,AT与FⅩa和FⅨa结合的阻力[8]减小,并且促进AT反应中心环上的外结合位点(exosite)与FⅩa和FⅨa的作用。[9]Izagurirre等研究认为Tyr253和Glu255是外结合

4、位点关键因子,能与FⅩa和FⅨa上的Arg150特异结合,凝血酶由于缺乏Arg150而无法参与该反应。AT蛋白分子与肝素结合的区域主要有2个,分别位于41~49aa和107~156aa,即AT蛋白的N端、A螺旋的N端、D螺旋及其D螺旋N端环结构,折叠在一起形成[10-12]高度碱性的戊糖结合部位(图3)。这些区域中带正电荷的碱性残基包括N端的Lys11、Arg13,A螺旋的Arg46、Arg47,D螺旋的Lys114、Lys125和Arg129,[13]通过离子键和氢键和带负电荷的肝素戊糖相互作用。其中,Lys114、Lys

5、125和Arg129在AT与戊糖结合中最为重要,且以相互协同的方式建立静电作用网络介导[8]AT与戊糖间的作用,Lys11、Arg13、Arg46和Arg47所起的作用则较小。3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图3.肝素戊糖与AT结合并使之变构激活的诱导契合模型Figure3.Induced-fitmodelforheparinpentasaccharidebindingtoandallostericactivationofantithrombin(OlsonS.T.etal.Biochimie2010;92(11):1587-15

6、96)除了抗凝作用,AT还具有抗炎和抗血管新生作用。其抗炎作用首先由Taylor在猴子模型上研究DIC时提出,他发现输注AT能大大降低接受致死量E.coli猴子的死亡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凝血酶和FⅩa,AT能减少凝血酶/FⅩa介导的促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如IL-6和IL-8)的释放。通过与内皮细胞上的硫酸乙酰肝素结合,AT能增加重要的抗炎症细胞因子前列环素的产生,后者能使平滑肌舒张,血管扩张并抑制血小板聚集。AT的抗炎作用与其与内皮细胞上葡萄糖胺聚糖结合能力紧密相[5]关。编码AT蛋白的基因已被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q23-2

7、5.1(基因符号SERPINC1),4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全长为13535bp,由7个外显子(1,2,3,4,5,6和7)和6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由9个完全重复ALU序列和1个部分重复ALU序列组成,该基因中ALU重复序列占内含子的22%,远高于人类基因中的平均比例5%,如此高比例的ALU序列可能与[14]导致I型AT缺陷症的SERPINC1基因大片段缺失有关。遗传性AT缺陷症是由于编码AT蛋白的基因突变所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多为显性遗传,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主要

8、遗传性44危险因素之一。遗传性AT缺陷症在西方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10~5/10,而在VTE[3]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1%~8%。遗传性AT缺陷症分2型:I型主要表现为AT抗原(AT:Ag)和活性(AT:A)的同步减少,Ⅱ型是由于AT结构异常所致。Ⅱ型AT缺陷症又根据AT蛋白变异部位的不同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