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与中学生道德成长的分析

班级文化建设与中学生道德成长的分析

ID:32101985

大小:2.74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1-31

班级文化建设与中学生道德成长的分析_第1页
班级文化建设与中学生道德成长的分析_第2页
班级文化建设与中学生道德成长的分析_第3页
班级文化建设与中学生道德成长的分析_第4页
班级文化建设与中学生道德成长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班级文化建设与中学生道德成长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五、研究过程以及不足之处⋯⋯⋯⋯⋯⋯⋯⋯⋯⋯⋯⋯⋯⋯⋯⋯⋯⋯⋯⋯⋯⋯⋯⋯.11第一章班级文化建设对中学生道德成长的作用研究⋯⋯⋯⋯⋯⋯..12一、中学生年龄特征和道德成长规律⋯⋯⋯⋯⋯⋯⋯⋯⋯⋯⋯⋯⋯⋯⋯⋯⋯⋯⋯⋯12二、班级文化建设对中学生道德成长的作用⋯⋯⋯⋯⋯⋯⋯⋯⋯⋯⋯⋯⋯⋯⋯⋯⋯14第二章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17一、调查目的与设计⋯⋯⋯⋯⋯⋯⋯⋯⋯⋯⋯⋯⋯⋯⋯⋯⋯⋯⋯⋯⋯⋯⋯⋯⋯⋯⋯17二、调查过程⋯⋯⋯⋯⋯⋯⋯⋯⋯⋯⋯⋯⋯⋯⋯⋯⋯⋯⋯⋯⋯⋯⋯⋯⋯⋯⋯⋯⋯⋯1

2、8三、调查结果分析⋯⋯⋯⋯⋯⋯⋯⋯⋯⋯⋯⋯⋯⋯⋯⋯⋯⋯⋯⋯⋯⋯⋯⋯⋯⋯⋯⋯18第三章当前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5一、教师对班级文化育人功能的认识有待提高⋯⋯⋯⋯⋯⋯⋯⋯⋯⋯⋯⋯⋯⋯⋯⋯25二、班级文化建设缺少德育氛围⋯⋯⋯⋯⋯⋯⋯⋯⋯⋯⋯⋯⋯⋯⋯⋯⋯⋯⋯⋯⋯⋯28三、忽视利用同辈文化的积极因素促进班级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3l四、家庭因素对班级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存在消极影响⋯⋯⋯⋯⋯⋯⋯⋯⋯⋯⋯⋯33五、网络的复杂性影响了中学班级文化育人环境的建设⋯⋯

3、⋯⋯⋯⋯⋯⋯⋯⋯⋯⋯34第四章构建班级大文化圈,促进中学生道德成长的对策⋯...⋯⋯⋯.36一、建立“双主体合作”模式,师生共同建设班级育人环境⋯⋯⋯⋯⋯⋯⋯⋯⋯⋯36=、改进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班级文化的德育功能⋯⋯⋯⋯⋯⋯⋯⋯⋯⋯⋯⋯⋯⋯39三、重视同辈群体积极效应的利用,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44四、家校合作共构班级文化,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46五、利用网络创新班级文化,深化学生的道德成长⋯⋯⋯⋯⋯⋯⋯⋯⋯⋯⋯⋯⋯⋯48结语⋯⋯⋯⋯⋯⋯⋯⋯⋯⋯⋯⋯⋯

4、.⋯⋯⋯⋯⋯⋯51参考文献⋯⋯⋯⋯.....⋯⋯⋯⋯⋯⋯⋯.⋯⋯⋯⋯⋯⋯52附录⋯⋯⋯⋯⋯.⋯⋯⋯⋯⋯⋯⋯⋯⋯⋯⋯⋯⋯⋯55后记⋯⋯⋯⋯⋯⋯..⋯⋯⋯⋯⋯.⋯.⋯⋯⋯⋯⋯⋯6lIII德观正处于形成阶段,面对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容易出现思想上的矛盾和混乱。今天,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传统的、本土的道德价值和教育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道德教育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问题日益暴露。因此,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给学校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

5、新课题。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最基本单位,已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优良的班级文化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因素所无可替代的。它的各方面的因素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对学生道德中的知、情、意、行等心理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其教育因素是促进中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教育功利化的倾向,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教育的追求不是使人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发展,也不是使人格更加健全,而是看中所谓的教育实际上给人带来一种功利化的结果,这种结

6、果就是我们所说的“黄金屋’’、“颜如玉",还有,“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愈演愈烈。在考试成绩仍然是主要评价标准的状况下,德育陷于“说起来重要却对升学无任何意义’’的尴尬境地。因此,在中学生的教育中,智育的力度可能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近年来,校园自杀与暴力案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迷恋网吧,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正是学校德育中存在着偏重规

7、范的灌输而忽略意义的引领的结果;也说明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存在着不适宜性影响。在此背景下,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最基本单位,自然也存在诸多对学生发展不利的因素。因此,从促进中学生道德成长的新视角出发,了解中学生年龄特征和道德发展的规律,认真探讨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深入挖掘中学班级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促进中学生道德成长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与迫切的现实意义。二、有关概念释义(·)文化“文化"一词,“文",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一,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文"与“

8、化一合并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与转·彖传》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词,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西方各民族语文系统中,拉丁文culture,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多重意义。与拉丁文同属印欧语系的英文、法文,也用c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