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四川宜宾644000)【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疗的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保守治疗,后者行大骨瓣去除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0.0%,低于对照组(60.0%),牛存率为90.0%,高于对照组(40.0%),有意识障碍者占8.0%,低于对照组(58.0%),差异显著(PV0.05);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值均降低,且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0.05)o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其牛存率,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和意识障碍,改善预后效果。【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生存率;神经功能【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160-02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疾病,临床上通常实施保守治疗,然而发牛大面积脑梗死者具有明显的占位效应,且大多伴有严重脑水肿,容易引起颅内压升高和形成脑疝,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⑴。这种情况下,仅采取保守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疗效,为成功抢救患者生命,需要及时实施外科手术。笔者观察了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
3、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疗的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其中势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48〜81岁,平均(58.6±4.2)岁;主要临床表现:肢体活动障碍36例,头痛头昏24例,失语口例,意识障碍2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在两组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急性期持续吸氧,使用脫水剂与细胞营养剂,若患者没有消化道出血且存在严重感染,可使用激素。应
4、用1〜2周的脱水剂,每日静滴10〜20mg地塞米松,连续治疗3〜7d。待患者度过急性期后适当加用阿魏酸钠、血栓通等活血化瘀药物,定吋监测其电解质情况与肝肾功能,若存在功能障碍需及时调整药物剂量。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实施人骨瓣去除减压术。通过全身气管插管实施麻醉,将手术部位选择在梗死处的额颍顶部。在额弓上耳屏前侧lcm处作切口,接着从耳廓向顶骨正中线处延伸,直到前额发际处。在骨瓣顶部将正中线打开约2cm,确保骨瓣人小满足相关标准,骨窗与颅底相靠近。一般需要磨平蝶骨且咬除大约15cm×12cm的大小。颖部和额弓保持齐平,顶部距离矢状窦约2.5cm,颖部和框
5、上大约距离2cmo将硬膜星形剪开,侧裂处蛛网膜打开。若脑组织未发生极其严重的病变,那么可以不将坏死脑组织切除,贴服侧裂部与颍肌,将头皮切开部位缝合。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统计其生存率;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入院时与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缺损越严重⑵。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用t检验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数据的组间比较。以P<0.05为标准,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的治疗
6、结局对比经过治疗,对照组的死亡率为60.0%(30/50),生存率为40.0%(20/50),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0.0%(5/50),生存率为90.0%(45/5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意识障碍者29例,占58.0%,观察组有意识障碍者4例,占8.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V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2治疗前后两组的NIHSS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评分值均降低,观察组的评分值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治疗前后两组的NIHSS
7、评分对比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15.1±4.27.8±3.8治疗后15.3±4.43.5±1.4P>0.05<0.053.讨论在老年人群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为脑部血栓淤积和动脉官腔狭窄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发生缺血性损伤,严重吋还会坏死。若未及吋采取治疗措施,就会损伤患者的脑部组织,而大面积脑梗死病情严重,更容易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高压、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和意识障碍⑶。以往临床上采用的保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