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计数对大肠癌肝转移诊断价值探析

微血管计数对大肠癌肝转移诊断价值探析

ID:31757629

大小:54.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微血管计数对大肠癌肝转移诊断价值探析_第1页
微血管计数对大肠癌肝转移诊断价值探析_第2页
微血管计数对大肠癌肝转移诊断价值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微血管计数对大肠癌肝转移诊断价值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血管计数对大肠癌肝转移诊断价值探析【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计数(MV)对肝转移的诊断作用。方法:用抗vm因子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数有肝转移58例大肠癌和无肝转移74例大肠癌的微血管数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肝转移组大肠癌组织的平均MV为28.66±5.24,其中大于20支的病例占89.65%,而无肝转移组的大肠癌组织分别只有19.98±4.96和12.16%,两组MV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组织的MV高者发生肝转移可能性大,多于20支时这种可能性达到85.25%,对肝转移的预测作用和检测癌胚抗原作用相似,但

2、各有优缺点,可以互补。【关键词】微血管计数;肝转移;大肠癌;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99-02虽然大肠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治疗效果仍然停留在70年代的水平。影响疗效的因素很多,其中大肠癌肝转移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献上报道,当临床上确诊为大肠癌时,即已经有20%〜40%病例发生了肝转移,患大肠癌的病人尸检时,发现有肝转移者可高达45%〜71%[1]。转移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术前诊断,以便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进行肝切除、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泵等治疗措施。目

3、前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主要靠影响学检查,漏诊特别是微小病灶的漏诊经常发生。我院在1984年12月〜2000年2月间共收治结直肠癌病人596例,其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有58例,我们对此58例和同期随机抽取的无肝转移的结直癌病人74例的原发癌组织进行了微血管数检查,并就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计数对肝转移的诊断作用进行了探索,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肝转移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5.28岁。肉眼类型:肿块型15例,溃疡型31例,浸润型12例。组织学类型:腺癌44例,粘液腺癌8例,未分化癌4例,其它型2例。肿瘤位置:

4、直肠34例,乙状结肠8例,其它部位大肠16例。无肝转移组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47.16岁。肉眼类型:肿块型19例,溃疡型41例,浸润型14例。组织学类型:腺癌56例,粘液腺癌10例,未分化癌5例,其它类型3例。肿瘤位置:直肠47例,乙状结肠9例,其它部位大肠18例。所有病例均没有除肝以外的其它远处转移。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和肿瘤位置等均没有统计学差异。1.2试剂和方法鼠抗人第VID因子相关抗原(F8-RA)单克隆抗体(1^70)、生物素标记的羊抗鼠IgG(1/100)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微血管染色

5、采用F8-RASP免疫组化法,每次用0.01mol/LPBSCPH值为7.4)替代卩8-1^单克隆抗体作为阴性对照。参照Weidner[2]微血管计数法,用XSZ-81型光学显微镜在切片中随机选10个视野(200倍),计数每个视野中微血管数目,然后求其均值作为本例患者的微血管数值。MV结果用?x±s表示,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的MV比较用t检验.2结果2.1大肠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分布特征和计数标准微血管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呈棕黄色,它在癌组织中的分布呈异质性,部分区域多而部分区域中微血管计数少,切片中的正常组织则显示微血管很少甚至缺乏,最密集的染色区域主要位于癌灶边缘。微

6、血管判定标准:凡呈现棕黄色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群者均作为1个血管计数,但肌层较厚及管腔面积大于8个红细胞直径的血管不计数。2.2MV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见表。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的微血管数比较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