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海南省擔州市新州中学杨卫东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理解一些疑难句子。2、通过自读讨论能找岀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真正格物致知内涵,3、能判断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深入探求作者写作意图。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一)学生背诵平时搜集的有关实践的名言警句。1、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之上。(达
2、芬奇)2、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3、纸上得來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小结:以上这些中外名人对“实践”的言论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二、导入新课(一)导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作者、作甜简介:丁肇屮,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1974年他领导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三)重点词语(1)生字:肇(zhao)埋没(mb)彷徨(panghuang)(2)理解词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己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甜德修养。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正心:即
4、心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三、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1-2遍,要求: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找岀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本文的题目即中心论点)(-)指导学生研读课文。(1)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指导学生研读。1、提出问题(1-2段):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2、分析问题(3-12段):①(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的事例,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
5、界。②(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③(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3、解决问题(13)。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2)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在书中找有关语句)。1、什么是“格物致知”?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2、为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运用于哪些范围?3、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教师点拨:1、“格物致知”即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探索;第二
6、,探索应该有想彖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缺乏格物致知精神,我们所学的知识只能从书本上获得,一旦面临真正实验,就不知所措,就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3、因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三)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论证方法。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什么论证方法?(点拨)有以下几种:1、引证法:如开头引用《大学》屮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条目。2、
7、例证法:从反而举了古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现代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很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事例。从正而举了通过实验了竹子性质的事例,阐述了试验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观察,而是积极地、有计划地探测。3、对比法:如屮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发展的历史说明新知识只能通过试验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小结:作者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使说理透彻,道理充分,更令人信服。四、拓展(-)你认为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如何
8、改进?点拨:这是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如重理论轻实验,重分数轻能力等,只要符合实际就行。(二)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屮,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点拨:本题主要让学生把课内的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