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ID:31711259

大小:59.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何楮铭纪念中学基本教案学科:语文备课人:陈智灵备课时间:教学课题:笫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以及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预备知识和工具:议论文文体知识;丁肇中及其成就;《现代汉语词典》课件。近年高考相关知识点:把握论述的思路,概括中心分析观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教学内容取舍: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组织下列讨论: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所说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3、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

2、?4、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要注意的问题:1、这篇文章包含了丁肇中先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中国教育更新理念,顺应国际潮流的期盼。应引导学生在这几方面获得启示,受到教益。2、训练学生对摆事实论证方法的运用。关键要注意紧扣论点选举恰当事例。配套的例题和练习:一、基础梳理1.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⑵“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的《》篇。答案:(1)丁肇中(2)大学2.字音字形肇()•熹()•瞭()•panghuang()paihuai()不知所

3、cu6()答案:zhaoxiliao彷徨徘徊措3.词语解释①别出心裁:②抱残守缺:③标新立异:④学以致用:答案:①独创一格,与众不同。②形容保守,不知改进。③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标,显示,表明。④学到的知识得以用于实际。致,达到。二、初步感知5.本文的论题是“论点是“•'。答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厂提出论题:屮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屮国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论题:<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得出结论:V答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

4、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三、《导与练》41页“课外达标练”科学不怕挑战沈致远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d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z—,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

5、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

6、“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4分)2.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來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4分)3.第⑤段屮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4.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2分)5.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答案:1、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2、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2分);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2

7、分)。3、不能颠倒(1分)。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前半句总结上文(1分),后半句引出下文(1分)。4、为了表示讽刺和否定。(2分)5、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了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2分附: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导语:1•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2、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思考: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

8、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